田 志 松
历史是一条河,源远流长;历史是一首歌,让人不断吟唱;历史犹如大海的浪花,稍纵即逝,让人不尽遐思;历史好似一个谜团,让人不断去抽丝剥茧,探索发现。湖北省蕲春县田桥田姓的渊源,就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一粒金子,一颗明珠。也只有在今天信息化社会,才有可能被历史尘埃尘封了800多年之后,蕲春田桥田姓的由来如淘洗的珍珠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来。
在田桥田姓家谱谱系云:田梦罴者,乃陈宜中也。那么陈宜中又是何许人也呢?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是南宋皇朝灭亡前的丞相。他本是南宋末期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然而史书对其记载却不尽其详,矛盾颇多,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不忠之臣,有的则说他是坚贞不屈、至死不忘匡复宋室的大忠臣。我们在这里姑且勿论是忠还是不忠,仅就陈宜中最后结局如何?魂归何处?终老何方的问题进行探索。
根据目前有关史书记载,对陈宜中最终去向归纳起来的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逃往暹罗(泰国)做华侨;二是从泰国再转往南美秘鲁当食米族;三是带着国玺东渡日本筹募复国之师;四是眼见崖山之败,宋帝溺亡,复国无望,悲愤跳海殉国。
以上说法在笔者看来一一不可足信,虽然每一种说法都有其出处可本,但都是牵强附会。一来没有当年目击者详细叙述证明也没有具体的事证可鉴;二来投海殉国说,却不见尸首墓葬遗存可考;三来700多年来仍未发现有其海外后裔或海外文史记载可查。作为一个来自异域大国的丞相,逃难至当地,在当地不可能不产生任何影响,按理说其所在的官方史书上势必有所记载或有子孙后代存续。总之陈宜中最终是死不见尸,活无见人。究竟会去那里呢?这就是值得人们探索的问题。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终于在聆听家族历史故事中和从一些民间谱籍中惊奇地发现几条极有价值的史料足以否定上述关于陈宜中去向的种种说法,并有了新的答案,即:陈宜中并没有远渡海外避难,也没投海殉国,而是从占城归国潜入内地山村僻野埋名隐姓匿居,开基后代。
主要史料有湖北蕲春《田氏族谱》、漳浦县湖西怡安堡《黄氏族谱》及福建漳浦赵家堡《宋闽冲郡王若和派衍汴京国族赵家堡族谱》。摘要如下:
湖北蕲春《田氏大成宗谱》记载:蕲春田桥田姓新修家谱谱系云:田梦罴者,乃陈宜中也。南宋永嘉人(浙江),字与权 ,历仕理宗、度宗、恭宗、端宗、帝昺五主而为相,因避元兵祸,由占城(越南)走暹(泰国),以迂道转徙江淮间,入湖广蕲州大同乡之久长山。仿陈公子完先例,改姓易名,僻处隐居,终老林泉矣。 (康熙癸酉(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 蕲春马骅山《田氏七修宗谱序》: 我田氏来蕲春之鼻祖曰梦罴公,世传即宋相陈宜中,当端宗舟抵秀山时,由占城迂道逃至江淮间,结忠义之士,谋复宋室,志卒不遂,乃仿陈公子完之先例,易姓为田,匿于蕲北之久长山而隐居焉。(民国二十六年)
清同治十三年仲春月谷旦,支下远孙为田梦罴祖立碑时有墓记: 田氏鼻祖讳梦罴,宋人,仕宋为显宦,先世隶籍雁门,自南宋末,解组来蕲,卜居大同之久长山,是为田氏迁蕲之始祖也,历数传,人丁繁衍,其散在他邑者,支分基布,田第联翩,而居蕲者十数户,尤为盛盛,绳绳继继,绵世守而衍箕裘,是以叹我祖之垂誊者远也。
祖原卜葬土库楼天兴虎形,祖妣黄梅王氏,合墓共碑,历宋元明,迄今七百有余岁矣,其间碑牌之代立者,不知凡几,奈所换之碑,又多历年所,一则风雨飘摇字迹剩落,一则土壤滋长,碣石芜埋,后人欲摸碑而读之又不可得者,是以聚族而谋复立,坚石丰碑,仿旧制而修之,庶几陵谷变迁而不朽云。 楚北大儒陈诗曾以田桥地名作《竹枝词》17首,其中第六首就是这样写的:
相墓经传土库楼,穹碑一丈记前修。
何当剔起苔封字,石墨镌华许蹟收。
(串田梦罴墓,土库楼)
陈诗,字观民,又名愚谷,晚号大桴山人,1748年生于檀林河竹田冲八字门湾(今陈英村)一个“寒素”之家,19岁陈诗府试取秀才;26岁,乡试第一中解元;30岁,陈诗赴京试高中进士,御封工部虞衡清吏司额外主事加一级。32岁的陈诗却以母亲年事已高为托词,辞官不做。陈诗被誉为“方志学家、考据学家”,对古代湖北“乡邦文献,述造甚多”。曾主编过《湖北通志》。他在词中肯定田梦罴就是南宋宰相陈宜中,以他的人品和文品看,以他家乡与田桥距离之近的情况分析,他词中所写,是经过考究后做出定论的。 福建漳浦县湖西怡安堡《黄氏族谱》(黄材.文忠公族谱序): ……(吾祖)为杭著姓,世姻帝族,传至先君天从公,生材于绍定初,登咸淳戊辰科进士,历官大理寺丞,转内阁侍从。值天运转元,随卫王播迁于广东新会之崖山,奉杨太后懿旨保若和郡王。不期年,元兵俱至,连日大战。余知势迫,乃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十六船,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湾大会,欲往福州图恢复。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船沉,宜中船破,因登合浦。惟余与达甫四船护王及父天从公。漂至浯屿前,又失杠具,乃于浦东登岸,匿王为我黄氏,合居焉。吁!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当是时,文天祥已被执,世杰、秀夫随帝入海,捐躯报国,此心可白。余岂独二三公之死而故觑焉而逃哉!第据《礼经》:“士死制”。余奉制保王,王在,或嘘炎宋之灰于再振也。奈何生聚教训,曾成旅之无几。岁已酉,西川狂民,假王子为变,遂使元帝肆无厌之毒,悬金购王。余甚惧吾众之泄也,勉以忠义。韬光敛迹(22),都民知浦东有黄氏族,而不知赵氏族,而不知赵氏孤,赵氏安矣!此固余为赵氏之血食计也。…….
写于:[戊戌(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端月望日(十五)宋逋臣黄材,字国珠 泣血书]
福建漳浦赵家堡《宋闽冲郡王若和派衍汴京国族赵家堡族谱》――(赵若和.赵氏本末序): …….元兵逼侵,吾乃奉帝挈家,驾船逃难,移之广东新会之崖山。噫!当是时,忠臣烈将、武夫精卒,尚有数万人。粮食赖伍太师家为之馈饷,尚未乏绝。予亦托万里之天缘,乃缔太师之女。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舟在广崖浅湾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予冒至浯屿之东,船亦失杠具,就于浦西登岸,后徙鸿儒积美居焉。…… [元丙辰正月朔日年,宋魏王十一世孙若和郡王书]该文写于1316年]
从以上家族历史故事和家谱资料中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陈宜中“先如占城谕旨”到达占城后,并不是有的史书所说的“累召不至”,“遂不反”,“没于暹”“竟死天难”“甘葬鱼腹”。而是有从占城归国“欲往福州图恢复”。黄、赵二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黄、赵二人是皇亲国戚又是当时的当事人、目击者,记述具体详实,记述的时间较早,距宋亡时间仅相隔十多年和三十几年。因此,黄、赵二文比任何史书的记载更有证据力和可信度。?我认为是可信的。
2、那么陈宜中占城归国,途至南澳之七十余里,突遇飓风,坐船破损,于“合浦”(据考合浦位于福建东山岛)登岸后,会到那里去呢?我们家族的《田氏族谱》恰好给了我们答案。“迂道转徙江淮间,入湖广蕲州大同乡之久长山。仿陈公子完先例,改姓易名, 僻处隐居,终老林泉矣。”这个答案是否真实可靠呢?
一是田桥田姓族谱修于康熙癸酉(三十二年),时间较早,数百年间我们田姓一直认为始祖田梦罴就是陈宜中;
二是现有墓葬遗存可考,墓葬为与黄、梅、王三个夫人合葬墓,规格很高,墓碑清楚刻有“宋相田梦罴公墓”,还有详细的墓志铭以及楚北大儒陈诗有诗为证;
三是陈宜中之所以改名易姓为田梦罴,其后数代子孙在入谱记述中也皆不以真名实姓入谱,而是以省一、省二、省三…万一、万二、万三…念一、念二、念三…念七代而记之,明显有刻意隐悔什么之意,说明隐悔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元兵追杀,这正好与当时的宋郡王赵若和“匿姓于黄”, 隐居于福建漳浦赵家堡的情况相同。
四是不能排除古人有故意攀接高枝的可能,不过作为蕲春田桥田姓没有理由故意去攀接陈宜中为始祖,因为陈在过去数百年间备受史书曲笔,背尽污名,这对田姓而言带来不是荣光而是包袱,正因为如此更说明了陈宜中确系是蕲春田桥田氏的始祖;
五是据蕲春《田氏族谱》载陈宜中“转徙江淮间,入湖广蕲州”,由此使我联想到江苏武进有一本清光绪25年(1899), 木活字本的《张墅陈氏宗谱》所载的:“ 始祖翰,南宋左丞相宜中子,元初弃官由温州永嘉隐遯武进新塘乡十四都三图洋泽里。”二者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我想很有这个可能性。我的理解是陈宜中到达江淮留下一子在江苏武进开基,另一种可能是到达湖北蕲春后,其后代再分迁至武进。因为《田氏族谱》有“余裔诸多迁徙”的记载。
六是《黄氏族谱》“岁已酉,西川狂民,假王子为变,遂使元帝肆无厌之毒,悬金购王”和《蕲春马骅山田氏七修宗谱序》“由占城迂道逃至江淮间,结忠义之士,谋复宋室,志卒不遂,乃仿陈公子完之先例,易姓为田,匿于蕲北之久长山而隐居焉。”二文所言是否为同一事件。我认为极有可能,一方面陈宜中有存匡复宋室之心,另一方面只有陈宜中才有威望和能力借王子名再举义旗谋复宋室。
综上所述:我的判断是陈宜中由占城借兵未果归国拥帝,至崖山浅水湾时与奉太后之命,保护郡王赵若和从崖山冲出重围的逋臣黄材.许达甫.张世杰等人相会并商定一起往福州拥立郡王若和为帝,复兴宋室,奈途中遇到飓风,陈宜中被迫在合浦(福建东山岛)上岸,修复坐船后,与黄材等失联,只好继续沿海路北行,然后迂道转徙江淮间,再入湖广,继续组织兴宋抗元活动,因“志卒不遂”未获成功,最终易姓为田,匿于蕲北之久长山隐居。由此可见,田桥田姓乃由南宋末年宰相陈宜中陈姓而来,是没有疑义的。
田梦罴隐居久长山,经宋、元、明、清至现在,历时700多年,世系达30多代,子孙繁荣昌盛,遍布蕲春田桥、田六、田河、马骅山及外省外县各地,洋洋达数万人之众,使田氏成为蕲春望族。现在田梦罴所葬之地田桥青草坪天欣虎形有可能建设宰相祠,以纪念宰相陈宜中、田桥田氏一世祖田梦罴,当然这也是蕲春历史文化的一件大事。
联系电话:15807253828 联系地址: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中心学校 邮编:435335 2009年4月25日,田梦罴部分后代在蕲春县成立了“田氏文化研究会”,准备出版刊物《久长山》,有关于陈宜中(田梦罴)的个人及家族情况的,请提供材料,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邮箱:tianzhisongc@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