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群,195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田中群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3年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博士学位后即回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同时参与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1991年底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至2011年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担任国际电化学学会主席。
田中群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谱学电化学研究。
田中群的父亲田昭武也是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父子都在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简历
1978年,田中群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1982年,田中群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83年,田中群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田中群获得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回到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
1989年,田中群博士后期满出站后被聘为副教授,并成为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
1991年,田中群被破格提升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4年,田中群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1996年,田中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田中群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1年)。
2005年,田中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3月,田中群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2年,田中群担任国际期刊《Chem. Soc. Rev.》(《化学会评论》)副主编,是亚洲地区出任副主编的首位化学家。
2013年3月,田中群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6年8月,田中群担任国际电化学学会(ISE)主席,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当选为国际电化学学会主席一职。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田中群获得了多种纯过渡金属体系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谱图,证实了VIIIB族过渡金属具有弱SERS效应,并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研究和不锈钢的防腐蚀。应用不受谱仪检测器分辨率限制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了电位平均拉曼光谱新方法。还发展了在微芯片上用电化学构造电极纳米间隔的技术。设计合成了特殊形状的纳米粒子,并表征其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在内的多种特性。
2013年,田中群团队发表的题为"What molecular assembly can learn from catalytic
chemistry"的评述性文章,刊载于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期刊《化学会评论》(Chem. Soc.
Rev., 2014, 43, 399–411),并基于催组装是组装领域的全新概念,为此创造一个新的英文单词“catassembly”来描述。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8月,田中群先后发表SCI论文160余篇,被他人引用780余次。
承担项目
田中群的研究工作持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625306,91427304,29233071,21153003,20433040,20021002,21645401)的资助,他还是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的专家组成员,并担任过重大研究计划“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的专家组组长。
社会任职:
2016年8月
国际电化学学会(ise)主席
2012年
《Chem. Soc. Rev.》副主编
2004年
国际拉曼光谱学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
2003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化学委员会衔称委员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主任
国际拉曼光谱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化学》杂志副主编
教育思想
田中群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活跃的学术思想、敏锐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和年轻教师树立了科研和做人的表率。他积极推动学科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八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的核心课程《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 。
荣誉表彰
1995年5月
福建运盛青年基金会“第二届运盛青年科技奖”
1999年9月
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0年
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4年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资深会员(Fellow)
2006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法拉第奖章
2013年
南安普敦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2013年
国际电化学会的Jacques
Tacussel奖
英国皇家化学会高级会员
国际电化学会会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人物评价
田中群通过二十余年的系统工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逐渐成为学术带头人之一,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和充分肯定。他和他领导的研究组在所从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光谱电化学两个研究方向皆具有国际影响,为中国在有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重要贡献。(厦门大学工会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