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煜,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所副所长。
“好年轻的所长啊。”初次见到田煜,记者如此感叹。
“其实不年轻了,貌似年轻,呵呵。”
没见到田煜之前,记者就从他同事那得知,早在本科毕业时他就显示出了非一般的科研动手能力。他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超薄壁筒加工试验机的研制”,完成这个设计需要搭建一个三维运动的试验平台,最后加工的精度需要到微米量级。他独立完成了该试验平台的设计和加工装配,同时选择合理控制方法,编写控制软件,最后加工出了壁厚30微米左右的超薄壁筒。他的毕业设计得了全班最高分,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实验室参观时,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科研之路上的田煜,成绩斐然。他的博士论文《电流变机理及应用研究》获2002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同时还被评为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是温诗铸院士。2005年,他获得清华华新杰出学者奖学金去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做博士后,当年获得该奖学金的只有两个人。在这个规模不大但研究水平非常高的学校里,他师从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的表面与界面科学权威JacobIsraelachvili教授。他认为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对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方法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2006年12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网络版上刊登了田煜(第一作者)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分析壁虎脚趾接触和不接触表面时的粘着力和摩擦力的论文。在论文影响因子大于3就被认为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摩擦学领域,田煜这篇论文的影响因子竟高达10,这足以证明其出色的科研能力。然而这些成绩,大都出自其同事之口,他自己则一直保持腼腆的笑容。
现在的他除了从事摩擦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外,还带了一个硕士生和两个博士生。“你们不知道,他刚回来的时候好多学生慕名而来,想投到田老师门下,现在连我的学生都经常说田老师如何如何,还是心向往之啊。”他的同事打趣道,而他还是微微一笑。
“我只是尽量把我知道的告诉他们,但是能学到多少还需要他们自己努力,我觉得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我已经明显感觉现在能沉下来钻进科研的学生没有以前多了。”说这些话时,他是严肃的。
田煜的同事告诉记者,他很会爬山,每次实验室爬山活动中他都爬得最快。科研、看书、爬山,在田煜看来这样的生活就很充实。压力大吗?“大,做科研的总要做出点成绩。”但是他乐在其中,“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觉得辛苦,摩擦学研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格物致知的兴趣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