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玉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9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麻醉学研究所医学博士;1992-1994年杜塞尔多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 
 田玉科(女)土家族。1953年7月出生,湖北省五峰县人。1988年1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麻醉学研究所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湖北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同济医科大学支社主委,1997年6月当选九三学社湖北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现兼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武汉市桥口区政协副主席。
 
 田玉科  女,1953年7月生,湖北五峰人,土家族。1989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第四届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第八届湖北省妇联执委。中德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麻醉学会副主任。
 
 1971年至1974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1974年至今历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医师、麻醉科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ICU副主任、副教授、麻醉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其间,1986年至1989年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任德国吉森大学访问学者。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湖北省委员会常委,第三届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学术界任职:
 
 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1999)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1999)
 
 湖北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1999)
 
 武汉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2001)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编委
 
 《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
 
 《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编委
 
 《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编委
 
 《罕见疾病杂志》编委
 
 《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编委
 
 《临床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课题:
 
 1.      多发性创伤病人免疫功能改变与MOF的关系,国家教委课题,1994~1995,2.0万,课题负责人
 
 2.      血浆代用品在手术期间血液稀释应用的研究,横向课题,1999~2001,2.5万,课题负责人
 
 3.      多聚微囊化转脑啡肽基因细胞的免疫保护和镇痛效应研究,39900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11.0万,第二负责人
 
 4.      不同麻醉方法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影响与术后恢复相关性的研究,同济医院人才基金,2001~2003,15.0万,课题负责人
 
 5.      非阿片类镇痛药对术后镇痛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国际合作课题,2001~2003,12.0万,课题负责人
 
 6.      中度和重度血液稀释的节血效应及对器官功能影响的研究,2001AA307B05,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1~2002,1.0万,课题负责人
 
 7.      去永生化转脑啡肽基因神经细胞的构建及其镇痛效应的研究,30170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17.0万,课题负责人
 
 科研成果与获奖:
 
 1.      《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变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1995年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2.      《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与多器官衰竭的关系》1998年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3.      《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变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1995年9月获国家教委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12月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
 
 4.      《椎管腔移植嗜铬细胞及转脑啡肽基因细胞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200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作者
 
 论文及著作:
 
 1.      田玉科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芬静脉麻醉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0):608
 
 2.      田玉科等,Sumatriptan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8,27( 增刊):83
 
 3.      田玉科等,异丙芬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2):728
 
 4.      田玉科等,小儿麻醉呼吸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8(19):511
 
 5.      田玉科等,重度创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及白细胞介素6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1(16):38
 
 6.      田玉科等,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1):57
 
 7.      田玉科等,病人自控镇静的研究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12):754
 
 8.      田玉科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生理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702
 
 9.      田玉科等,恶性高热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56
 
 10.  田玉科等,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2):734
 
 11.  刘志恒,田玉科等,麻醉中气管导管置留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2(19):717
 
 12.  王鹏,黄轶忠,田玉科,硬膜外麻醉时可乐定和肾上腺素对麻醉效果和血清利多卡因浓度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0(19):593
 
 13.  刘九红,田玉科,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和手术对病人血清IL-2、IL-6水平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9):568
 
 14.  罗爱林,F.X.Lackner,田玉科,芬太尼抑制脑死亡供体器官摘除期间儿茶酚胺和心血管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0):500
 
 15.  罗爱林,杉山和英,田玉科,联合使用异丙酚和地西泮对鼠感觉神经元r-氨基丁酸调控的氯电流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1):29
 
 16.  罗爱林,杉山和英,田玉科,七氟醚抑制培养鼠迷走传入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调控的电流,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2):611
 
 17.  罗爱林,田玉科,金士翱,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on Beta Adrenergic Receptor A denylate Cyclase
 System on Surfaces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s,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2000,20(1):77
 
 18.  项红兵,田玉科,杨中华,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79
 
 19.  喻红辉,罗爱林,田玉科,胰肾联合移植术的麻醉管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8):502
 
 20.  陈治军,田玉科,可乐定与术后镇痛,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2):118
 
 21.  陈治军,田玉科,张咸伟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2):727
 
 22.  李世忠,王鹏,田玉科等,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4):249
 
 23.  陈治军,田玉科,芬太尼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再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2):101
 
 24.  王鹏,罗放  田玉科,罗库溴铵的给药方式对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0):629
 
 25.  吴震,田玉科,血浆代用品抗白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2):114
 
 26.  张传汉,陈明兵,罗爱林,丁一鹏,田玉科,气管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单肺麻醉的气道管理一例,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9):520
 
 27.  张毅,戴金贞  张志萍  罗爱林  田玉科,一例肺巨大胞的麻醉经验教训,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3):
 
 28.  张毅,刘凌云  田玉科,单次剂量吗啡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的效果评价,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8):477
 
 29.  孙怡,田玉科,血液稀释的分类应用及其对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5):310
 
 30.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31.  《临床医师诊疗丛书-麻醉临床指南》,主编
 
 32.  《临床麻醉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33.  《急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