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盛京内务府管辖的“网户”、 “网户当差(渔丁)”、“网户屯”》的考证——第三篇·网户屯【田荣福 20250518】
|
||
发布者:田氏网 供稿者:田荣福 访问量:1406 添加时间:2025-5-18 20:24:10 | ||
对《盛京内务府管辖的“网户”、 “网户当差(渔丁)”、“网户屯”》的考证
第三篇·网户屯
第一章·清朝时代我们的网户屯
清初就在盛京内务府管辖的网户屯,位于辽河西岸,东经122.63,北纬41.45度(未经定位,是估计数),据现在的台安县达牛村(镇)2里,周围北东南是嘉庆年间沿辽河边始修的辽河堤,现已废弃。西是1955年修筑的辽河大堤(主堤),两坝北端交于陈家窝棚以南,南端交于达牛村(即主堤)东侧回族人坟地,2023年开始加宽加高主堤,上部将筑为公路。网户屯的房身岗及原废弃的老坝都是取土地,从此网户屯的遗址失去原貌。这个取土过程,是我们寻找网户田氏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特别要继续寻找墓碑的碎块。也是辽中族人寻找龟驼碑的好机会,请族人珍惜。
第一节·《钦定盛京通志》中的网户屯
网户屯是现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网户村的原始地名,网户屯在《钦定盛京通志》卷24中有这古老的“网户屯”记载:“辽阳城守,疆域东至一堵墙三百五十里兴京界,西至网户屯一百二十里广宁城守界。”即“康熙二十六年就是城守界的标志地”,至迟在1621——1626年努尔哈赤令代善在网户屯周围的辽河两岸(现在的台安和辽中的地界)设立十个牛录时,应该就有汉人在这里捕鱼,成为达都的仆人,1644年随其进京,我们的始祖与四户顺治八年来到这里,可能住进他们留下的简易住宅,形成村屯。36年的发展,到康熙26年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屯,至今有400年的历史。
第二节·网户屯有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祖宅建在网户屯。 是田尚仁之子田世隆于康熙20年前后建成的。是我国特有的二进式四合院,是东北满人为适应天寒地冻气候保暖的大草房,同满人的里屋有三铺炕,南北各一个大炕,大炕的靠山墙端由蔓宇炕连接,我们家称“万字炕”,这炕是顺山墙走烟的小窄炕,把做饭烧炕烟尘送到单立的烟囱上,窗户纸糊在外,改北京四合院的扶脊梁为把椽子上端用铁匠炉打的方钉子钉在房梁上。······从建起两进式的四合院,可断定田尚仁田世隆为盛京内务府令其世系的户头和族长,如果在清朝的文献中查不到这二位先人,只要查到田自美或他的长辈是继承人也可确定。是辽东移民独有的建筑艺术风格,是满汉民族建筑艺术的融合。(我出生在祖宅,生活了16年,亲眼见到扒掉此房的情况。) 二·家庙建在网户屯。 家庙位于老院址(祖宅)正房正东200米处(《志》33页),完全符合宋代儒家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正东。”田氏家庙是田尚仁的七世孙田自美于公元1800年前在网户老院址开当铺,铺名《美昌号》,本家富有到顶峰,出资并组织尚仁、尚高两支系的四、五、六、七代人共同修建了家庙,捐土地50余垧,这也说明田自美是继承的户头,又是汉民族传承的我们家族的族长。 家庙是家族百年的司令部所在地。(田荣满说他 祖父多次骑马到网户开族务会)。是祭祀祖先的圣殿。 三·墓碑是田守方在网户屯他自家的祖坟地立的,田树藩是仁系11代人,1920生人,他亲眼所见田守方在网户小学清理的祖碑,证明了这个立于网户屯田守方家祖坟地的墓碑,是对祖碑的延续,加入强系的内容及字辈谱,完善了家族史。 田守方是尚强祖系第十二代人,字:田儆百,不是尚高系的十一世田景柏,约1900年前生人,有文化,他在1931年前后找到祖碑,经过清理,保留前部原碑文(重新刻制),后部刻上强袭内容和字辈谱。 四·田俊景是高系第十一代人,约生于1890年,抄录了家庙中神祖牌位展示的田家崴子一到九世有直系关系的家谱,是我们家族唯一一份前九世有完整的直系关系的家谱。他亲口告诉我,神祖牌位只有尚强祖的名字及夫人的姓氏,没有后人的名字。 五·家庙中的铸钟,铸有家族文字,至今未发现有人做记载,起初我在网户小学读书时在小学的角落放着,土改时改在农民会,1958年大炼钢铁了。 六·网户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家庙的祖碑还在原地埋着的说法,还有人见过全是田氏名字的碑(应是功德碑),在坝墙李家处施工时曾挖出一个碑,有多个姓的名字,可能是修河堤的捐资碑。东甸子水中还有一个站在上面洗脚的碑,碑文无人知晓。网户屯的历史遗物需要我们继续寻找。对墓碑的碎块也应该抓紧时间,广泛调查,借着修河堤取土的机会进行寻找。
第三节·分散居住在辽河两岸的族亲们,都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的“千里之行,始于故土”作为指导,承认自己来自网户屯。 田荣满在“田氏家谱”中就 指出,“网户屯旗田氏族,发展到三、四代后人口逐渐增加……各支系后代相继外迁,始迁到:田家崴子……”。 田君华说“网户第一代田尚仁、田尚高、田尚强,”“尚高祖的后人具体是那一代从网户搬迁至辽中县徐家房子定居的不得而知”。 田春耕说祖先由网户搬田家崴子,后迁大英岗子(原名打鹰岗子)。 在《网户田氏谱志》中田君华协助整理的田荣辉家谱的名字是:辽宁省网户田氏——辽中——盘锦——分支。田荣辉说“因网户的住房失火搬迁到漾子泡的”。 田荣昌、田荣利的家是从网户屯搬迁出去的。 我知道的田俊景,他之前的某一代从网户屯迁田家崴子,他祖父迁大田家,他解放后迁鞍山二台子。 田荣满讲:五世祖田国聘由田家崴子迁孤树泡。其直系关系如下:田尚高——田五——田九成——田文调——田国选——田树——田朝魁——田振福——田信元——田春龄——田膺景——田荣满。 我知道的田春阳(我十五六岁时住在我姑爷爷家下屋,田春阳爷爷约70岁,矮矮的个子,常与我姑爷爷姜万和唠家常,家宅开东大门)他之前的某一代从网户屯迁田家崴子,后又哪一代迁回网户屯我不知道,他的父亲是田吉昌,他的儿子是田利景和田林景,田利景的女儿田荣焕,其丈夫是崔周彦,田林景的女儿田孑(田孑性格孤僻,名字是我们四年级的崔老师给改的,原名叫田荣婕。)这三人都是我的小学同学。田春阳是田尚高祖的十世孙,来自田俊景抄录的神祖牌位的直系关系是:田尚高——田有福--田九刚——田文国——田国斌——田顺——田朝仁——田振才——田吉昌——田春阳。现在是我族继田荣满之后的唯一一份真正有直系关系的家谱,值得田春阳爷爷的后人骄傲,请你们供奉这个直系家谱,三位始祖并列排序尚高祖在中间。 清朝迁出网户屯的族人都在辽河岸边,没有离开产鱼资源地。正如《辽宁辽中、台安田氏统宗世谱》一六七页“辽中台安田氏家族辽河两岸世居村屯分布图所示,多达三十余处,直接以田氏为名头有十余处。”离开辽河沿岸去吉林黑龙江的是民国开始的。他们都承认自己来自网户屯。
第四节·建国后的网户屯人
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高级社,人民公社化的各种运动,到1960年 网户屯人外迁前,共有500多户,田姓有100多户。两个五户、两次进村是可能的,除我们田氏外,先后来网户的张、李、白、王、崔、徐、杨、吕共八姓,在网户屯外迁前都有,至于先后来网户各四户的非田姓的真实姓氏,在网户屯的始建与发展中,两次来的其他四户对网户的贡献上,未作考证。在文中无法追述,请谅解。 “网户屯”—是清朝社会制度“网户”向皇帝进贡群体中的一员。“网户屯”留下田氏家族一路走来的脚印,刻下了田氏族人行程的轨迹。 “网户屯”—是家族议事的核心地,是家族的指挥中心,家庙是家族百年的司令部所在地。(田荣满说他 祖父多次骑马到网户屯开族务会)。是祭祀祖先的圣殿。 “网户屯”是田氏家族根之所系,是闯荡世界族人的亲情纽带,是宗人你我人生的轨迹的起点。 “网户屯”—在钦定盛京通志中清楚地记录着,康熙二十六年网户屯是辽阳城守界的标志地,在盛京的“网戸”中肯定是纳贡最好的,在“黑图档”中我们的田尚仁、田世隆祖肯定是受奖者,在这时期建起祖宅,足以证明康熙初年我们家族已成为盛京内务府的名门旺族,网户屯是知名的村屯。 网户屯的历史悠久。从顺治八年至清朝灭亡,网户屯归清盛京内务府管辖261年;建立县治辽中县是清末1906年,我们的网户在民国元年1912年始,由辽中县管辖29年,台安县是民初1913年建县。管辖网户屯从1940年起至今是85年。 我们的“网户屯”,至迟始于顺治八年,我们祖先札根网户屯,历代靠其生存,与其它各户共同建设发展了网户屯,到扩充村屯有各分支的迁徙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田自美在网户开当铺,网户屯就是大集镇,商贸兴隆。而达牛是清末在达牛建立辽中分县时才成为大集镇的。
第二章·辽东网户屯的乡和村
从卫星地图上查得,辽宁省有 七个网户(屯):1.鞍山市台安县网户村(就是指我们原来的网户屯,现在的新网户村)2.鞍山市千山区网户屯村3.沈阳市新民市前网户屯村4.沈阳市新民市后网户屯村5葫芦岛市连山区网户村6.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网户村7.葫芦岛市绥中县网户满族乡。这些网户(屯),都在河边。我们的网户屯居住的三个房派的后人,各自的户数和人数不同,最早迁出网户屯的是尚高祖的后代,第一个落户地是田家崴子,接着迁出落户地较多。仁系后人,迁出网户屯落户地是田家坨子、田家洼子。强系后人迁出网户屯的多在达牛周围。
第一节·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镇网户屯村
清初当地猎户以网围堵野生动物猎户成网户,村名由此而来。
第二节·沈阳市新民市前网户屯村、后网户屯村
1651年(清顺治八年),有惠、王、李三姓人家从山东迁入此地居住,以网打鱼为生,立屯时取名网户,1945年,在此地分别形成两个村落,位置居前的称前网户屯村,位置居后的称后网户屯村。 第三节·葫芦岛市绥中县网户满族乡, 网户满族乡
第四节·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网户村
满语中“网户”表示的是一种臭根菜,是山菜的一种。
供稿:田荣福
|
||
| ||
上一条信息: 田硕儒《【记叙】田氏紫荆三兄弟》20 下一条信息: 田世荣《欢喜学(通俗本)》连载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