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完学会
返回上一步

 
黔南第一世家——田宗显家族总述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3567  添加时间:2018-10-22 23:08:40
 

 

黔南第一世家——田宗显家族总述
 
田宗显文化研究会筹备组田荣兴
 
一、《黔南田氏宗谱》序节选
“忆我祖宗,郡表雁门,源开京兆,发祥昌炽,庆衍云。自隋唐迄我炎宋。其间,孝子顺孙,忠臣良将,炳蔚列朝青史者,夫固皆班班可考矣...然显于西者派远莫稽,而世于南者了若指掌。自宗显公以及予躬,代越十四,历世之出没鬣封,群公之宏献伟绩,一一备述,汇成谱牒,令后之观者如去祖未远焉...凡我子孙,自兹以始,务宜五世一续、十世再举。”   ——宋少师思国公田
   “溯祖宗当年,武纬文经,媲美百代。为臣则思忠,为子则尽孝。人伦无愧,天禄是崇。以故起凤腾蛟,香蜚翰苑,青霜紫电,辉映云台。家庭无乖侮儿孙,国家多慷慨节义。扫空王幕,四夷宾服。肃振朝钢,六宇奠安。黔山纪时著之功,青史有光昭之誉。”——明沱江宣抚使定蛮威武大将军敦武候田儒铭
    “惟此田氏,以才学荐于隋,黔中大治;以平贼宦于唐,南服镇静;以武功著于宋,交趾畏服。至本朝肃清海宇以来,思王虽云万里外,田氏子孙尤以攘夷抚民得膺宠锡。而读书之士竟斌斌焉。英雄奇特,何代无之。与玉轮争华彩,与迅雷争轰烈,与山川争流峙,其前后相盛矣乎!”—明云南按察司佥事姚雾峰
“自隋唐间,宗显惟康父子奉敕南来,由陕而黔,历唐宋元明,田氏代产异才。英雄奇特,载在国乘。如佑恭景贤辈,不一而足。在昔,南蛮猖獗,顽梗化外,而田姓诸公开疆拓土,控半壁于西南;剿贼平凶,服群蛮而一统。往往川楚外郡,每助援而多功。即以交趾外荒,且奉勘定。保安番部,罔不畏威而怀德。夜郎天末尽属,抒忱而纳赋。所以祖先之武功赫濯,故子孙之文运丕昌。由前而论,尚有世承封爵,而绵山河之带砺者,绍宗功于既往。由今而观,更喜群功仕业,而夺乡会之科名者,光祖泽于将来。勿谓田氏之族不足跨美于中州,而人文之盛尤当擅长于海内。卓哉!世族如兹之,箕裘绵远,弓冶流徽,岂有忝于帝王封建之遗意也哉。” ——清督黔学使张大受
“田氏世族于黔南也,自隋文开皇间,黔太守之宗显祖始。而谱牒之昭垂奕祀也,自宋重和初,赠开府仪之少师公始。其肇自虞姚,实大舜之苗裔。于陈姓妫奔齐改田,凡三易姓始定。至若居国也,乃数迁焉。分茅于陈自周王也,食采于田自桓公也,移徙于西安者,则汉高之世。而刺守于黔中,又在隋文之朝也。溯厥由来,卓卓可纪。”   ——清康熙已酉岁三十三世后裔田泰遇
二、家族源流概况
黔南,非指今黔南州,而代指整个唐朝黔中道。隋开皇二年,田宗显由陕入黔任刺史,治今重庆彭水。唐初,宗显子田惟康,助唐灭梁帝萧铣,据有湘西、鄂西,又招抚西赵、夷子等族(在今贵州境内),唐朝以田氏地设立省级黔中道,四世田克昌乃卜居思州,始为义军兵马使。北宋废黔中道,思州仍为黔州所属内六州,田氏仍以义军兵马使之职典思州事。宋徽宗大观元年,十四世田恭献土,朝廷重建思州,不久废属黔州。宋高宗绍兴三年,恢复思州,就以田恭为知州,后裔世袭之。在历代田氏开拓下,至元朝,思州地域极广,地跨今黔渝湘桂四省市,田氏复有唐黔中道大部。
元末明初,田氏分为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宣慰为土司最高级别,从三品)。明成祖永乐年间,思州宣慰田琛攻破思南宣慰田宗鼎,帝忧田氏统一后举事西南,乃以罪废二宣慰,新设八府及贵州布政使司。田氏其余诸土司仍承袭。大田所千户、务川县百户、信宁巡检使、中林验峒司长官承袭至明朝中叶,分别在今湖北咸丰、贵州务川、重庆武隆、重庆秀山。五寨司、竿子坪司长官承袭至清初康熙年间,在今湖南凤凰。思南随府司、平头著可司长官承袭至清末咸同年间,分别在今贵州思南、松桃。朗溪司长官,承袭至清末,在今贵州印江。
从隋至明,田氏世有黔南八百余年,承袭至民国则一千三百多年,故有“黔南第一世家”之称
三、班辈字派排列
据凤凰谱、朗溪谱等,宋绍兴二十三年田恭获御赐十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从其孙辈16世开始循环使用。据石马谱、务川谱等,明洪武间四川都堂田兴进议定“兴应景维茂,仁宏太宗庆”十字循环。又有多谱,记为“仁宏太宗庆,兴应景维茂”。
据思州衙院谱、广西天峨谱等,清康熙五十七年,思南府祠堂增订十字:“时丰荣贵永,世裕德泽长”。据宜宾大观谱,清嘉庆十年,陕甘提督田宗贵复以此新十字请赐。据沿河黑獭谱,明永乐间义勇将军田维荣定其后字辈“维茂仁宏大,汝祖宗庆,兴应佐朝廷”,后亦接新十字。
四、人口分布概况
隋朝以来一千四百多年,宗显公后裔以古黔南所在乌江流域、沅江流域为核心,世居此地,世守此境,繁衍生息。至清代有两次大规模外迁,一应康熙帝填四川之诏,二因咸同间贵州号军之乱。至今,宗显公后裔人口约一百万人,在贵州各县市以及渝西、渝南、川中、川南、湘西、鄂西、滇东、桂北等地区广泛分布。主要聚居地为:贵州铜仁市,田氏人口在二十五万以上;重庆酉阳、秀山及湖南凤凰等县,田氏人口在五万以上。
五、家训堂号祠堂
   《宋敕赐少师思国公田恭墓志铭》记,公诫曰:“尔等子孙,当效祖考,勤修乃职,惟忠惟孝,惟仁惟义,惟惠惟养,谨守边方,安集居民,匪懈匪怠!勿违!”
   《田氏族谱》载有家规十一条:敦孝悌,定尊卑,教子弟,端品行,肃闺门,睦宗族,戒恶习,笃戚谊,隆师儒,重丧祭,戒奢侈。
 
 
宗显后裔通用雁门堂、紫荆堂,又以敦武侯田儒铭而称武侯堂、提督田兴恕获赐忠孝堂。家族祠堂遍布西南,以贵州印江、湖南凤凰、重庆秀山的保存最完善,为省县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印江县木黄镇为清代朗溪田氏土司治所,朗溪祠堂原在朗溪镇明清两代土司治所,解放后焚于火。木黄燕子岩宗祠为朗溪分祠,始建于1882年,1932年由时任靖国联军第一军兼湘西巡防军统部少将参谋长署酉阳县知事田应承首复建。墙柱上的三副对联由大学士田应丰所撰,书法家、印江县长潘永衡所书。院角两颗紫荆,虬枝交错,与古祠相得益彰。1986年、2015年先后公布为县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凤凰县为明清沱江宣抚使、五寨长官、竿子坪长官等田氏土司治所,明代田氏宗祠原在旧厅城西门外,后毁于兵。清道光十七年(1837),贡生田景星、千总田大榜于老营哨喜鹊坡复建祠堂。清咸丰十年(1860),田兴恕任贵州提督兼钦差巡抚,捐廉银数千两扩建,以族人田宗贤管理。民国初,湘西镇守使、中将田应诏(兴恕子)又斥巨资扩建。1982年、2006年先后公布为县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秀山县古属思州。土王庙位于宋农镇梅江河畔,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为表彰原思州知州、驸马田汝弼(恭之子)的抗金平乱功绩,封他为“明天镇国威灵显应赫地土主护国大王”,赐天子仪仗,立庙祭祀。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再次追封田汝弼为“天下义勇镇国土王”,并拨库银一万五千两扩修。2000年土王庙公布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2017年其所在凤凰寨入选重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另贵州思南田氏宣慰官宅及德江泉口田氏庄园分别为国家、省文化保护单位,田氏土司兴建的湘西凤凰古城、贵州镇远古城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六、历代名人简介
田氏世守黔南、思州,各代土司屡建奇功。在隋如田宗显平定黔中,在唐如田惟康灭梁帝肖铣。在宋如田士儒平泸渝靖茂等州及交趾广源获宋神宗御赐忠胜义军之号,田恭平定石泉、泸南等觐见宋徽宗而其子田汝弼得娶衍福公主,又以平定归州王辟桑仲、击退洋梁金兵而授思州信印,又如田兴隆逆战大安潼川、田应寅解围合川钓鱼城、田景贤入卫宋都临安,皆因抗蒙受敕而载于宋史。在元有田茂忠平水东、黄平,田茂烈征古夷、红巾。在明有田儒铭剿周文贵,开通云贵大道,田兴邦平腊尔山镇竿苗乱,田景祥败香炉山杨氏安氏及所招平茶苗等。
明朝以来,土司之外以科举和行伍出身的田氏精英亦代不乏人。文有明朝进士都察院右都御史田景新、明朝进士赠太仆寺卿兵部职方司主事田景猷、清朝进士户部行走田应达、清朝亚元龙安府通判田茂颖与其子解元田仁渐等。武有清朝川陕提督田宗贵、西宁总兵田宗扬、贵州提督兼巡抚田兴恕、湘西镇守使护国联军军长田应诏等。
田宗显,隋黔州刺使,建荆州长沙寺穷极宏丽天下第一。
田惟康,唐黔州刺使,助唐灭梁帝萧铣,任潭州都督加黔潭二州节度使。抚西赵、夷子等族。
田阳明,唐高宗显庆五年同长孙无忌杀贼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兵部尚书。
田克昌,唐授义军兵马使,唐以田氏地设黔中道(省级),公卜筑思州。
田道元,唐授义军兵马使。
田公荣,唐授义军兵马使加思州节度使,中书侍郎。
田载龙,唐授义军兵马使,任都巡检使。
田时丰,唐授义军兵马使,思州节度使。
田佐禹,唐授义军兵马使,思州节度使。
田凤翔,唐授义军兵马使,定蛮威武将军,加武略郎,大镇都巡检使。
田承文,唐义军兵马使兼节度指挥使,加义勇将军都指挥,右仆射平章事。
田正允,宋义军兵马使加都指挥使,封武略将军。
田士儒,宋义军兵马使加都指挥使,封义勇武略将军赠武略郎。
恭,宋通侍大夫,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民事。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少师思国公。创修《黔南田氏宗谱》。
祥,宋授左武大夫,都练使。助兄佑恭屡建奇功,赠果州团练使。
田汝端,宋通侍大夫,黔州防御使,知思州军民事。
田汝弼,宋思州知州,宋徽宗衍福公主驸马,川陕抗金。平金头和尚之乱,授“护国土王”。
田祖衡,宋授武功大夫,知思州军民事。
田宗翰,宋授武功大夫,知思州军民事。
田庆裕,宋授武功大夫,知思州军民事,统夔路兵马节度使,封协应候、加封显庆候。
田兴隆,宋授右武大夫,知思州军民事,统夔路兵马钤辖,珍州沿边都巡检使,赠古州刺史。以并助国御蒙古之乱,封通利善佑候。
田应丙,宋授武烈大夫,吉州刺史兼知思州军民事,管思珍南平沿边都巡检团练使,封壮愍英卫候。
田应寅,宋授武功大夫,思州驻御前忠胜军都统制,兼思珍南平沿边安抚使置制总管府节度兵马使,御史大夫。
田景贤,宋知思州军民事,珍州驻御前统制兵马使,入卫临安。元授南平军沿边各洞宣抚使,保康军承宣使,拜金吾将军。赐荣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封柱国义敏公。
田景珍,元封思南宣慰,加升廉访使。
田儒铭,元封昭信校尉,定蛮威武大将军、敦武侯。明洪武初助剿周文贵,开通云贵大道,诰封忠顺大夫,沱江宣抚使。五子从军有功,敕授五寨、竿子、平头、中林、朗溪五土司。
田惟墉,元授思州军民宣抚使,右武大夫,忠州团练使,金吾将军。
田惟城,元授古州八万军民总管。龙虎卫上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赠荣禄大夫,封思国忠宣公。
田惟琦 元授镇远军民知州。
田惟载,夏思宁宣抚,明降长官,子茂常改信宁巡检,孙仁弼务川百户。
田茂忠,元授资德大夫,管思南州等处军民事。以功进侍卫亲军上护国,封万户侯。平水东宋氏黄平卢
田茂烈,元授思州宣抚使,领子仁厚征古州金魁、黔南红巾。归明后仍授思州宣抚使。
田茂安 元授镇远军民同知。
田茂泽,元黔南元帅,携子仁爵征金魁、红巾,孙宏佐授思南随府司。
田仁厚,元授思州宣抚使。明洪武初,将属地纳款献图降明,授思州军民宣慰使。
田仁智,明袭思南宣慰使,授忠顺大夫。
田宏义,明袭思南宣慰使。
田宏政,明授亚中大夫,知思州事。
 海,元三元百户,明武德将军,征楚殉职,子世宗继授大田所千户。
 丰,明成化五年袭朗溪司正长官兼署水德司印。居官勤慎,建本司铺,修衙署。
田庆嘉,明正德三年袭朗溪司正长官。奉调镇守子坪,抚绥隘口苗乱。镇守四川赵家渡,累荷朝奖。
田兴邦,明袭朗溪司正长官。嘉靖二十九年破息播(州),次年平腊尔山镇苗乱,敕封昭信校尉,云骑尉,赠武略将军。
田景新,朗溪人,明万历己未科进士。任山西高平县知事,河南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右都御史。
田景猷,朗溪人,明天启壬戌科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时值水西安邦彦乱,奉敕抚水西殉难。封中议大夫,赠太仆寺卿。
田景祥,朗溪人。香炉山败水西安邦彦、凯里杨世慰及所其招平茶苗军。
田茂颖,贵州德江人,清顺治年亚元,龙安府通判。长子仁治岁贡,二子仁淳、四子仁翰举人,三子仁渐解元。孙宏亦中举,知广东阳春县。
田宗贵,重庆巴南人,清嘉庆间陕甘提督,封护国将军。
田宗扬,湖南凤凰人,清同治间提督衔陕甘西宁总兵,同左宗棠征回。
田宗超,湖南凤凰人,清同治间三品衔贵州候补道,署石阡府。
田庆治,湖南凤凰人,清同治间道衔贵州候补知府,署都匀府。
田庆升,湖南花垣人,字义卿,贺龙义兄,川军旅长、永绥总兵。
田庆礼,贵州六枝人,民国陆军94军少将参谋长,抗日将领。
田兴恕,湖南凤凰人,清贵州提督巡抚,数败石达开,平号军、苗、回。
田兴奇,湖南凤凰人,清总兵,斩黔苗韩元帅,后中伏殉难赠提督。
田兴胜,湖南凤凰人,清守备,斩黄号扶明王,追石达开亡赠总兵。
田兴明,贵州桐梓人,解放军31师政委、大校军衔,曾参加对越作战。
田兴模,贵州印江人,高级工程师。曾任贵州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查勘队队长、规划队队长等职务,获贵州省政府“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86年获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献身水利水保事业”荣誉证书。
田应达,湖南凤凰人,清光绪年进士,户部主事山东司行走则例馆纂修。
田应诏,湖南凤凰人,辛亥元勋,湘西镇守使、靖国联军军长,赠上将。
田应,贵州印江人,民国时期任靖国联军第一军兼湘西巡防军统部少将参谋长,署酉阳县知事。民国续修朗溪《田氏族谱》总理。
田应种 贵州印江人,民国陆军39军副军长。
田应泉,贵州印江人,民国川北清乡总司令。
田应楷,贵州务川人,字仲模,抗日将领,民国328师少将参谋长。
田景兴,贵州务川人,字瑞卿,同盟会员,民国南京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田景奇,贵州平塘人,字君亮,贵州大学校长、贵州教育厅厅长、贵州省副省长。
田儒,清朗溪蛮夷长官司最后一任土司,光绪二十三年袭职,民国维新,土司之名裁废。
田维江,重庆酉阳人,字品三,参加辛亥革命,酉秀黔彭四县清乡司令。
田儒璧,笔名思基,贵州印江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辽宁分会副主席。1952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鸭绿江》文学月刊主编,《中国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田贵全,四川遂宁人,高级兽医师,中国畜牧医学会、微生物学会成员。
田贵平,四川乐至人,中学教师,教子有方。女永秀川大博士、西南交大副院长,子永春电子科大博士、中科院专家,子永鸿中科院博士、北京大学教授。
田永红,贵州沿河人,中国作协会员,铜仁市作协副主席,省管专家。著有《丹王》等田氏历史小说。
田世用,四川中江人,解放军54军政治部副主任。
田宏顺,贵州印江人,民营企业家,贵州南长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贵州土家学研究会副会长,2010年捐资20万续修朗溪《田氏族谱》。

田亚东,四川中江人,历任四川德阳市委秘书长、资阳市委副书记、泸州市政协主席。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其文宗亲在第四届田完文化研讨会上的       

 下一条信息: 田远鸣:浅论田氏宗族文化的正能量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