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完学会
     
    广西部分田姓祖脉绵延初探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683    添加时间:2014-4-13 21:37:16
     
    广西部分田姓祖脉绵延初探
     
    广西恭城县 田兆
     
    问祖寻根,尊祖敬宗,继承和弘扬先祖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近几年来笔者就广西田姓开基祖之一的田福公后裔千年来的播迁地人口状况等,拜访了湘、桂两省五县的一些田姓村庄,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有湖南的江永、道县,广西的平乐、恭城、灌阳县,拜读了各地的老谱及地方志,得知五个县的部分田姓都系田福公的后裔。据不完全统计,总人口逾万,播迁于数十个村庄,目前条件尚未具备,至今未撰修联宗合谱。
    田福公系广西田姓最早的开基祖之一,生五子:法太、法尼、法兴、法卫、法衔(其中第五子法衔公失考)其后裔绵延繁衍42代。
    田福公(?—1023年)字皇祝、号祉堂,系祖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今青州市),北宋进士,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官任广西昭州府刺史(今广西平乐县),宋、元时期,昭州府下辖平乐、恭城、荔浦、贺县、富川、昭平、修仁七个县,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田福公“终于任所”,卒于任职岗位上的田福公,死因失考,安葬于昭州城郊的大立里龙田源鹧鸪岭坡上,丙山壬向(今平乐县城郊南洲村,古称香花村鹧鸪岭上),至今古墓犹存。近千年来,湘桂两省的福公后裔,每逢清明节都来前往祭拜,10年一大祭,从不间断(十年文革动乱期除外),原来的古墓碑不知去向,1987年重新立碑并同时举办千人大祭,2012年又举办了一次规模更大,人数更多的清明大祭。至于田福公是否还在何时何地任何职官,老谱无记载。
    千年古墓共三座,一字排列,自左至右,依次是四世祖执中公、开基祖田福公、二世祖法兴公。古墓距平乐县南洲村田家约400米,居住在该村的田姓家族系二世祖法太公后裔,传说是古时在此留守祖坟并在该村繁衍生息,现有人口约200人。2010年笔者与湘、桂两省的田姓宗亲向平乐县文管所申报福公古墓为平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原来的古墓碑不知去向,又因残缺不全的《昭州府志》无文字记载,因而未获得官方认可,只有老谱记载,以证据不足为由而未获批准。2012年平乐县已规划好要将古墓周边的南洲村开发成新城区,南洲大桥已建成通车,又出示了迁坟启示,目前开发工作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保护福公千年古墓,已成我族当务之急,曾与有关城建部门、文管所、开发商交涉未果。
    开基祖田福公后裔的四大支系播迁地分布及人口状况等简述如下:
    福公长子法太公的后裔在北宋末期,就自昭州(今平乐)至恭城白羊村、大村、老村、大山村定居,一部分仍留在平乐南洲村(古称香花村)定居,留守祖坟,南洲村的族谱失传,世系传承中断很多代。
    福公次子法尼公的后裔主要定居在湖南江永、道县,南宋时期自昭州徙居恭城白羊村,元代又从白羊迁往湖南江永县(古称永明县)桃川乡富隆村定居,元末明初因战乱焚毁,法尼公之曾孙简直公1367年始迁道县阳乐田村,简直公就是阳乐田村的开基祖,生子国庆,国庆生五子:辅孙、玄惜、功养、道兴、胜佑,其中长子辅孙去距阳乐田村四里远的潘家上门,繁衍至今280多人。其余的四个儿子定居在阳乐田和车边两村。两村相距约500米,始居阳乐田至今已640多年,繁衍27代,两村总人口2800多人,五个儿子的后裔总人口3100人,另一支自富隆村迁往桃川新宅村定居,该村人口1400多人。法尼公在江永、道县的后裔总人口4500多人。
    道县阳乐田的老谱记载与江永、恭城两县的老谱存在一些差异,例如:1、广西开基祖的姓名是田福还是田天泽?2、田福公的葬地在平乐还是在恭城?3、田福公卒于何年相差甚远。4、阳乐田老谱遗漏了法太公的名字。上述差异是因为年代久远,族谱保管不善,有焚毁于战火、遗失、鼠、蚁之害等因素,造成传说有误,不足为奇。例如:阳乐田最早撰修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的族谱失传之后,又于明嘉靖43年甲子年(1565年)重修的族谱又失传,清乾隆37年壬辰年(1772年)重修的族谱再一次失传,后人的口头传说因口误而引起笔误。
    福公第三子法兴公的后裔主要定居在恭城北面的村庄。宋朝时期自昭州(今平乐)徙居茶江源口(今西岭峻山附近)、下鹤头(今白羊村后数公里远)、白羊村三处,宋末元初又迁往北乡即恭城古县城龙渚市(今栗木上宅村大源头)附近的古潭埠定居,老谱记载:“呜呼,一十八世,元末时遭 贼,受烽烟之灾惨矣,壬辰年(1352年)各往逃生,死者不计其数,幸吾祖避难于永明(今江永县)新宅潭同派,而我恭邑北乡四境皆荒,龙渚墟则坦平矣,至今寺观庙宇还存,吾昌士公(19世祖)始居于小湾秀水坊落业。”
    第19世祖昌士公(1370年—1434年)字志祥,就是小湾秀水坊的开基祖,生二子:长子隆七,字永通,次子隆八,字永瑛,第20世祖永通公、永瑛公分成两大支系,永通公一支迁徙岩口村定居后,其后裔又播迁于老洼、大兴底、凤凰、黑木园村,这几个村的田姓家族皆系永通公的嫡系血亲。永瑛公之曾孙即第22世祖田溥公于明弘治年间(1506年)始立石头村,其后裔又播迁于长埠、东湾、白竹岭村,这几个村皆系永瑛公的嫡系血亲。福公第三子法兴公的后裔总人口1500多人。
    福公第四子法卫公,字和,其后裔在宋朝时期,自昭州徙居恭城白羊村,至元代已迁往北乡大石桥村定居,现有人口700多人,又有一支自大石桥迁往上枧村定居,现有人口80多人,在上枧村又分成两支,一支是田定八于元末明初到湖南永明县(今江永县)清溪村蒋姓家上门定居,至今已繁衍21代,田、蒋两姓总人口1800多人。灌阳油麻田村的田姓家族于清代从上枧村徙居到油麻田村,现有人口150多人,福公第四子法卫公的后裔主要定居在湖南江永、广西恭城、灌阳三个县的上述村庄,总人口2800多人。
    田开是上枧村和清溪村共同的先祖,恭城县白羊村的老谱记载田开是法卫公之子,田福公之孙,由此证实两村的田姓家族皆是福公的嫡系。笔者考察大石桥祠堂里的一块春秋社祭记事碑,可以证实大石桥村和上枧村的田姓家族都是同宗同派的嫡系血亲。从上枧村的老谱又可得知灌阳县油麻田村和上枧村的田姓也是同宗同派的嫡系血亲。
    关于三世祖田开的祖孙三代的名字,恭城县白羊谱的记载是:田福——田法卫——田开,湖南江永县清溪村老谱的记载是:田富——田和——田开,笔者发现“福”与“富”互为谐音,拼音相同,声调不同:fú、fù,因年湮世远,世系传承中断很多代,系传说中的口误引起笔误,至于“和”字是否系田法卫的字、号,无史料可考,古代的人名,往往既有他的本名,又有他的字、号(例如:田溥的本名是田明秀,号溥,县志记载举人的名字是田溥)。田开这个名字,在县志上和各村的老谱上都有田开的有关记载,是否系同一个田开呢?笔者发现田开中进士的年代——庆历二年(1042年)、榜名——贾黯榜,首任职官——知府,任职官府地名——隆兴知府,县志、府志及各村老谱记载的基本相同,仅仅是大同小异。例如“隆兴”与“龙兴”互为谐音,属于同一地名。此外,记载中榜的年代有点误差,多数的老谱和县志记载的年代完全相同,可以证实都是同一个田开,就能确认田开就是上枧村、清溪村、大石桥村田姓家族共同的先祖(除了田开首任隆兴知府之外,还曾经历任江西泰和县知县、广东肇庆知府、南京总督都堂)。
    笔者在湘、桂两省五县考察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老谱都是明、清时期的,而且多数是残缺不全的手抄本,未见一本是宋元时期的老谱。这些老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头清楚,中间模糊,是因为族谱保管不善、遗失、虫蛀、鼠害、战乱遭焚毁等缘故,造成世系传承中断,凭先辈的口传,难免有误。
    田氏文化历史悠久,根在山东,播及华夏大江南北,近千年来,湘、桂两省五县的福公后裔逾万人,已成当代田氏名门望族。宗元时期的华南地区,地广人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较发达的中原地区相对落后,近千年来,为开发华南地区作出了默默奉献,取得丰硕的成果,经济发展,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历代先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族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弘扬先祖美德,培养了众多为国效忠,为民谋利的文臣武将,仅以恭城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0多位进士、举人。例如:宋朝进士田开(隆兴知府、南京总督都堂)、田子锡、田子镇、田汝贤、田是铨(广右知府、奉议大夫);元朝进士田钦(户部左侍郎),明朝进士田文麟、田有玉(节度使)、田本赋、田穟、田溥(举人升进士);清朝进士田丰年(举人升进士,广西咨议局议员)、田道淳、田中人、田垓、田维超(翰林编修提督)、田大爵(吏目);宋朝举人田承玉(节度使)、田简明(奉政大夫)、田昭(广西梧州司法参军);元朝举人田才茂(崇善县令)、田庆和(重庆县令);明朝举人田舜耕,清朝举人田维珖(广西全省提督)、田中德、田道亨(武略骑尉)、田学彦(广西富川城守把总)等。
    笔者在拜访上述村庄时,发现众多的古民居、祠堂、寺庙、亭塔、桥梁等古建筑,例如:道县阳乐田的古祠堂、乌龙庙(县重点文物);江永清溪村高大壮观的古宝塔(省级重点文物)和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江永新宅村的东汉时期的青铜鼎(县级重点文物);恭城大石桥村的古祠堂、大仙庙;具有瑶族建筑风格的石头村清代高大美观的古神亭(县级重点文物)、清代乾隆时期造型独特的九板桥,以及明、清古民居、古井、古炮楼、文臣武将的众多拴马石等文化遗产,不胜枚举。这些古文物、古建筑是历代先祖留给子孙后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与维修,遗憾的是许多文化遗产,在十年文革动乱年代,遭受严重破坏。这些古建筑,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我田氏宗族文化的一大亮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与维修,成为当今盛世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供人们游览、参观,使古老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更显祖宗的荣耀。
    如上所述,笔者对广西田姓开基祖之一田福公后裔四大支系祖脉绵延的历史,播迁地及人口状况,作了一点初步的探索,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广大田氏宗亲批评指正。
     
     

     
    2014年3月5日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2014相约故乡行”祭祖团在第二届田完文化研究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信息: 广西部分田姓祖脉绵延初探




    图片新闻
    《百年中兴》之枣庄八大家——田家史料采编会召开
    《百年中兴》之枣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联谊会总结报告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
    中原田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小结
    中原田氏宗亲会成
    河南焦作孟州田氏祠堂落成典礼贺词(田广生)
    河南焦作孟州田氏
    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宗亲在中原田氏宗亲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华夏田完文化研究
    【候选人名单】华夏田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及各部门候选人等名单
    【候选人名单】华
    热门信息
    ·  《晏子春秋》原文、注释、译文
    ·  明初迁自山西洪洞的田氏(附部分更正
    ·  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附 注释、译
    ·  田氏各朝代郡望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译注
    ·  齐国历代君王及在位时间
    ·  《百年中兴》之枣庄八大家——田家史
    ·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附 注释
    ·  首届华夏田氏企业联谊会总结报告
    ·  黔南第一世家——田宗显家族总述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