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土家族先民与夜郎遗土演变为黔省贵州的历史溯源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878    添加时间:2011-6-19 21:35:11
     

     

    作者 田维华

    (贵州省土家学会会员 思南县文化馆 )

     

        摘 要:九百年前,宋徽宗以黔南路一统夜郎遗部五十个羁縻州,始建贵州防御使。

        关键词:夜郎国遗土;五十个羁縻州;黔南路;贵州防御使

     

        一、浅谈夜郎、黔中之名湮没与复出的年代考

        二千三百年前后,正是我国处在战国的历史时期,在华夏神州大地上,位于古代鄂、湘、川、滇、桂数省之间的广袤山峦之地,出现了两个较大的政权,一个是夜郎国,一个是黔中郡。地处乌江流域中上游,几乎占有今天整个贵州地域,是古代大夜郎国的辖地。夜郎的名称大约产生在公元前277年左右,其夜郎国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6年西汉政权建立的前后。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为开发西南地区,派唐蒙与夜郎候多同联系,夜郎候夸耀自己统辖的区域,向汉官提出“汉熟与我大”的问题时,其“夜郎自大”的成语典故就出此由来。夜郎国被灭于公元前27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载)。历史上,以“夜郎”作为一个国家的“夜郎国”至此告终。而以“夜郎”作为一个县级的“夜郎县”名,起源于魏晋,终于宋朝,从此以后,列朝再也不用“夜郎”之名了。

        然而,这个令汉官唐蒙瞠目结舌“夜郎自大”大夜郎国的国都,迄今很难找到它的具体所在位置。就连这个大夜郎国遗址上今天省名的简称,也不再叫“夜”或“郎”了。而恰恰相反,在古夜郎国遗址上所建立的“黔省贵州”,却是被二千二百年前距离夜朗国数千里之外的“黔中郡”的“黔”字署称所取代。由此可见,贵州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由原本为“夜郎”本土演变为“贵州”,却偏偏冠以了“黔中”的盖头。这一历史演变流源,迄今也没有引起贵州史学界的关注。甚至有关“贵州”源于“黔中”的历史命脉,自清代以来至今成为贵州史学界的一个根本无法涉历的历史盲区。以致,“贵州”源于“黔中”的历史谜津留给世人。所幸,一位严谨治学,尊重历史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故王燕玉教授,他将这一史问留在他撰著的《贵州史专题考》一书中,他说:“今贵州省另一代称黔中,黔南所本(的历史源流),应当留意”应当引起史学界的注意。一批今天的贵州史学者在撰著的《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2页对贵州宋代以前的历史这样写道:“春秋战国至宋代,发展线索虽然大体清楚,但文献不足徵,后人考订不一,有些只能言其大概,有些必须保留异说,留下资料以供后人进一步探讨。”即后又有一位曾任贵州史学会副会长范同寿,在他撰著的《贵州历史笔记》一书中101页这样写道:“贵州虽然简称为黔,但黔字的含义是今天许多人不愿意去深究的”一个课题。可见,贵州源本于“黔”的历史课题,虽然令贵州史学界深感重任,只是由于茫茫史海中难以觅寻到贵州源于“黔”的历史的真正答案,因而造成一些不妥贴的说法。为此,王燕玉在《贵州史专题考》154页这样写道:

        “贵州省现在简称黔、黔中、黔南的代称,这是有其历史源流的。但具体内容,演变过程怎么样,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种系统准确的材料,以致流行一些不妥当的说法。”可鉴,迄今为止,有关贵州源流于黔、黔中、黔南的说法都是不妥当的说法。

        王燕玉生前力求找到“贵州”源于“黔”字旨令的真谛。经他考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秦置黔中郡(郡治今湖南常德)。汉高祖于公元前202年,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今湖南溆浦)后,自两汉,经蜀汉、孙吴、曹魏、两晋、刘宋、肖齐,肖梁至陈国于公元557年建立之年,凡九代七百六十年间,这一地区郡、县的变革,都关系于武陵,无黔中的名称,为甚么哪一年又叫黔中?”由此可见,王教授陷入无限困惑的历史谜网中。

        王燕玉万万没有料到,就在他寻找到的七百六十年(公元前202—公元557)之后的二十五年里,当隋文帝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后,为消灭江南陈国(南京)而一统天下时,他于“开皇二年(582)以田宗显为黔中太守”(民《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一218页引《隋志》载、明《思南府志》、宋《黔南田氏宗谱》均载)田太守率张杨邵安李,何冉谢朱覃十大姓家兵(他们的后裔成为今天的土家族族民)创建黔中根据地时,“黔中”署名不仅从此又呈现在君王开疆拓土的史册上,而且“黔中”之名从此与十大姓结下了历史的不解之缘。历史上,就是这个“黔中”的署名,成为后来演绎为“黔南”,继而演绎为“贵州”区划的历史本源。这就是“贵州”源于“黔”的历史根脉。然而,王教授生前没有破解“黔中”重现的历史典籍,造成他终身寻找不到在夜郎国遗址上,为什么会以“黔”字创建“贵州”区划的遗憾。

     

        二、黔中太守田宗显始创“思”署政权

        隋文帝为消灭陈国(南京)一统天下,《资治通鉴》卷三271页史云:“隋主有吞江南之志……,故置(黔中)于南边,使潜为经略”,于是便于“开皇二年(582)以田宗显为黔中太守”。(《贵州通志》卷一218页载)。黔中太守田宗显率陕西、山西、陇西强族旺姓中的张杨邵安李、何冉谢朱覃“十大姓瓜绵椒衍,十倍于昔”(《思南府续志》111页载)的土家族先民们,尊“黔”为旨令,以江河为命脉,拉开了开拓黔中区划的序幕。

        黔中根据地(今长江三峡清江流域)的创建,使隋朝获得了消灭陈国的战略先机,为六年后,隋于“开皇八年(588),杨素引舟下三峡”以五十万隋军水陆两进沿江东下,仅四个月就消灭了陈国。《资治通鉴》卷三294页史云:“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的大中国,又在隋文帝当朝之时统一了。毋庸置疑,一千四百年前的土家族先民们创建在长江三峡清江流域的黔中根据地,为隋文帝消灭陈国一统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黔中根据地的十大姓土家族先民们留守黔中,巩固黔中,在三峡清江流域经数年的建设,已呈现出“民夷率服,兹土大治,任久未迁,有太平尽属乐留”(宋《黔南田氏宗谱》载)的政通人和景象。黔中太守田宗显在“随国公”杨坚舍去“随”字的行走“辶”,演变为“隋文帝”的政治与汉字艺术文韬的启迪下,田太守以其姓氏之“田”为首(头),集十大姓为中心的同盟,利用汉字的“思”字作为军政代称的署名,在清江流域创建了第一个衔接“思”字的“恩思”(后演变为今鄂西恩施)政权。当黔中太守田宗显(一世)以“思”建署的典籍传至第十四世田祐恭时,由于田祐恭以“思”开辟黔南路始建贵州防御使区划,于是宋徽宗敕田祐恭为少师思国公之爵。鉴于此史,在《贵州通志·人物志·田祐恭传》、明《思南府志》、宋《黔南田氏宗谱》三志中史云:“维思为州,实古黔中,田氏世领、肇唐永隆”。其意为:在维护创建州署时,应以“思”字作为署名,这个史实在古代的黔中(恩思)就产生了。十大姓先民们世世代代都遵循这一使命,其肇始以“思”建署之作,应起源于唐永隆之前的隋开皇之年。这就是今天的土家族先民们,早在隋朝初年,在位于鄂、湘、川、黔之间创建了“维思为州”,以“思”建署的历史源流

     

        三、黔州刺史田世康拓展黔中辖域及思播田杨军政集团的产生

        公元1984年在白帝城下出土了一块隋于“开皇二十年(600)建(立的)——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誌碑”,这就反映了隋朝在黔中长江三峡开疆拓土的一个史实。当十大姓土家族的先民们从长江进入了乌江后,并在乌江下游的彭水(今地)创建了黔安郡。史云:“大业二年(606)置黔安郡”(《贵州通志》卷一225页引《隋志》载)。这是十大姓盟军在乌江流域下游彭水(今地)创建的第一个衔接“黔”字的政权。

        十二年后,当咸阳宫刀光剑影发生了改朝换代的事变后,曾任唐国公的李渊以“唐”创建了大唐帝国时,隋黔安郡郡首田世康(二世)率十大姓归附了唐朝。唐廷于“武德元年(618)改黔安郡为黔州”(《贵州通志》卷一233页引《旧唐志》载),唐王朝敕二世田世康为黔州刺史。田世康成为乌江流域第一位黔州刺史。在隋唐两朝间,不论是太守或刺史都是一种世袭权制。

        唐朝建立不久,盘踞湖南并拥有重兵的地方军阀肖铣纠众反唐,唐廷于“武德四年(621),诏黔州刺史田世康攻肖铣,五州四镇皆克之”(《资治通鉴》卷三455页载)。《贵州通志》、《思南府志》、《黔南田氏宗谱》综合史云:“武德四年(621),命黔州刺史田惟康(《唐传》称世康),出辰州道、击肖铣,斩铣于马下,授黔潭二州节度使”。

        “武德六年(623),渝州(今重庆)人张大智反,刺史薛敬仁弃城走,张大智侵涪陵(今地),刺史田世康等讨之,大智以众降”(《资治通鉴》卷三482页载)。公元2010年5月20日,笔者受中央十台编导苏庆谊、主持人张腾岳所邀,当我将二世田世康为维护唐政权所建立的功绩,史载在《资治通鉴》、《贵州通志》、宋《黔南田氏宗谱》、《思南府志》四志相符的历史文献,拿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先生审阅时,毛教授说:“田先生,在惜墨如金的《资治通鉴》中,能载上田先生祖上的战功,这说明你的先祖们在开发黔中,始建贵州是立了功勋的。”

        击败了湖南军阀肖铣,讨平了渝州张大智叛部的黔中十大姓汉军们,休整不久,又开始朝乌江以南,向彭水以上的乌江流域中上游溯江南进了。据《贵州通志》卷一240页史云:“贞观四年(630)改务州(今务川)为思州”,即此务川成为夜郎国遗土上第一个“维思为州”的政权。“贞观十三年(639)改罗蒙为播州(今遵义)”,黔州节度使田世康令杨氏将军率兵进驻播州。从此,在夜郎国遗土的北大门驻扎了政姓合一“思播田杨”军政集团。就是这个政姓合一的军政集团,成为数百年后,以夜郎全幅地域开疆拓土的黔南路战略,脱颖创建了贵州区划的人文姓氏景观。

     

        四、夜郎国遗土上五十个羁縻州制是怎么形成的

        当黔州(今彭水)都督府田世康(二世)麾下的十大姓土家族先民们拥有了一个东起宜都宜昌清江流域三峡之地;南至湖南以长沙为中心的五州四镇;西抵乌江流域中下游的思州(今务川)、播州(今遵义);北达渝州(今重庆)以下川东一隅的山蛮之国时,唐廷中央政府开始对隋时归降的这支十大姓开黔之军深感忧虑了。于是为了遏制“思播田扬”十大姓军政集团继续沿着乌江南进军事扩张,唐廷便在夜郎国遗土上设计了以土人为官管理土人的五十个羁縻州的政治格局,以此挡住了“思播田杨”南进夜郎以西的去路。此史,《资治通鉴》卷三624页史云:“唐总章二年(669),时承平既久(以平安已久为借口),选人益多……引铨注之法……遂为永制,无能革之者……,其黔中州县官,不由吏部(不由中央派流官),委以黔州(彭水)都督府选择土人补授”为官管理土人的五十个羁縻州便从此产生了。这就是在战国时期的夜郎国土上,到了唐朝演变为五十个羁縻州的政治格局。这个区划格局由于设立在乌江流域中上游,在黔州都督府彭水的南面,所以唐宋两朝间将这个区划统称为“黔南”、或称“黔南道”“黔南路”名称。就是这个“黔南路”版块区划,成为后来演变为“贵州省”区划名称的历史流源。

     

        五、番部长田祐恭以黔南路缔造贵州防御使区划

        当唐廷中央政府为遏制黔中“思播田杨”土家族先民集团军沿着乌江南进军事扩张,而“委以黔州(彭水)都督府选择土人补授”为官所设立的五十个羁縻州历经数百年后,至北宋王朝徽宗帝所统的北宋政权面临辽朝,西夏、大金的威胁时,宋廷为防退路于“崇宁元年(1102)以童贯为造作局”(《中国历史大事年》载)建造苏杭二州陪都。接后,宋廷为防后方南昭国(云南)侵犯一盘散沙夜郎遗部的五十个羁縻州,在满朝文武大臣于“崇宁二年(1103)以来,南开黔中,开边拓土之议复炽”(《宋史》载)的强烈要求下,宋徽宗方才于“大观元年(1107)诏番部长(即对五十个羁縻番州县官具有任命权的最高行政长官)田祐恭入朝,开置黔南路”(《贵州通志》卷一353页引《史·纪》、《职方典》载)。领旨开置黔南路的田祐恭(隋田太守之十四世),率领中、东、西三路大军向夜郎遗土黔南路五十个一盘散沙的羁縻州开疆拓土。鉴于此史,《宋大诏令》曰:“黔南新造之邦,人始从化……,”的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类社会大革命即此拉开了序幕。

        田祐恭亲自指挥的中路军,承袭先世创建的“维思为州”,沿着乌江以“思”开辟黔南路军政渠道时,他缔造了“思渠”(今沿河古镇)。当南平军占据了二千余里乌江流域中段最大的羁縻州地时,田祐恭以其先世缔造的“维思为州”的“思”字,衔接徽宗帝旨令的“黔南路”的“南”字,集“思”与“南”缘结了“思南”署名。宋《方舆胜览》史曰:“夔路奥区,思南要地,划地以守,变戎而华 ”军政要地的“思南州”从此诞生。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撰著的《黔南田氏宗谱》上史载:“大观元年(1107),建筑思南州治,始有印信(署章)”。是年,当黔南路中路军占据了镇远、三穗等地时,《贵州通志》卷一354页史载:“邛水、唐以前不见载籍,大观元年(1107),田氏内附,始即其地置邛水县(今三穗);镇远,唐以前不见载籍,大观元年,田氏内附,始即其地置安夷县(今镇远)”。至此,“田氏”这个名称不仅多次呈现在宋朝的史书上,而且连北宋时期的夔州路、成都路版图上,也出现“田氏”二字所辖黔州、并由黔州统辖所有羁縻州的版块,像这样以姓氏出现在朝代的地图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开置黔南路的东路军,《贵州通志》卷一356页史云:“大观二年(1108)十二月,进张庄兼黔南路经略安抚使,上言:从湖北(鄂西)至广西,由湖南则迂若弓背,自渠阳(今湘西渠水靖县)而往,犹弓弦”之势,从鄂西经湖南开拔至广西黔南路之境。可鉴,九百年前开疆拓土的黔南路之战还涉及到广西、湖南之地。

        开拓黔南路的西路军,《贵州通志》卷一359页史云:“大观二年(1108),播州(今遵义)杨文贵献地,建遵义军及遵义县。献地东西百二十里、南北六百一十二里。大观三年(1109),置承流(今绥阳内)、仁怀两县,建滋、纯、祥三州(川南境内)”。九百年过去了,迄至今天,仍称遵义、仁怀的署名。

        在北宋王朝开置黔南路的驱使下,原土著部落也于“大观二年(1108年)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等献地,东西四百五里,南北三百五十一里。是年,蕨平任汉崇献地,东西三百五十九里,南北六百六十五里”(《贵州通志》卷一355、358页载)

        当田祐恭率部征至夜郎国遗土南部时,宋徽宗于“大观三年(1109)三月,并黔南路入广西路”(《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宋史卷二十本纪》、《贵州通志》卷一360页载),旨令田祐恭将乌江流域的黔南路战略引入到广西境内。田祐恭率部在从荔波南丹经广西南宁至镇南关一路地域上创建了思恩(今荔波南面广西河池)、思阳、思乐、思明、思拢、思练、思林、上思、下思等衔接“思”字的政署。迄至今天,这些署名仍保留在地图上。

        宋徽宗于“大观四年(1110)五月,改广西黔南路为广南西路”(《贵州通志》卷一361页载)的历史文献,说明宋廷将广西南部镇南关上思境内的田祐恭部调往广西西部右江一带。田祐恭在右江流域创建了田州、思林、田东、田阳、田林的署名。九百年过去了,迄今还留住着这些署称。

        “政和五年(1115),泸南(川南)卜漏夷反,思黔巡检田祐恭等讨之”(《宋史卷三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七》、《贵州通志》卷一361、362页载)。就“思黔巡检”这个官职,亦令今天的贵州史学界值得深究的一个职名。在这次征战泸南的战役中,田祐恭将相称了四百多年的羁縻郝州改为大定,意味着黔南路已呈现出战略大定的局面。即后又将呼叫了四百多年的羁縻禄州改为畢节,象征着黔南路之战已经完毕典节之礼。就连繁写体的“畢”字,以蕴藏以田为首的寓意。当黔南路军打到夜郎极西之地的南昭与贵州的交界地时,田祐恭创建了思安(今昭通)的署名。诏示着以“思”开辟黔南路之战就此安定结束。

        当开置黔南路的田祐恭将“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贵州通志》卷一362引《史传》载),创建的北有思州(今务川);东有思旸(今岑巩);南有思恩(今荔波南面广西河池);西有思安(今云南昭通)四隅环思,合大而贵、以和为贵的新型区划献给徽宗皇帝时,徽宗帝迫不及待地将仅仅才使用半年的“重和”年号改为“宣和”,以寓意宣告以和为贵的新型贵州区划形成。宋徽宗便于“宣和元年(1119)以田祐恭为贵州防御使”(《贵州通志》卷-363页引《职方典》载)一统贵州版图。“贵州”一词作为法定区划名称,便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产生了。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夜郎国遗土,唐宋两朝的五十个羁縻州,经田祐恭率领十大姓土家族的先民将士们以黔南路之战,拓颖出四面环思形成贵州区划的历史渊源。

        千百年来,自隋唐以“十大姓瓜绵椒衍、十倍于昔”(《思南府续志》111页载)的军民一体的土家族先辈们,开疆拓土于黔中、黔南路始建贵州防御使以来,十大姓“十倍于昔”的军民们与原始土著部落的族民们经过一千四百余年的相互融合,结成一种水乳相融新型的民族格局久住于鄂、湘、川、黔之间,这个只用汉字的民族、且又保留土著习俗的民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公元1957年划为土家族。而在今天的清江流域、三峡地区、沅水流域、乌江流域则是张杨邵安李、何冉谢朱覃十大姓土家族生活的大本营。据《中国姓氏寻根游》记载:“仅鄂西到湘西之地二十余万田姓是土家族的第一大姓”。其在乌江流域生活的田姓土家族自当为大族氏也。

     

     

        六、充任南宋贵州长官们皆前往贵州省府·黔中首郡·思南州城当职

        九百年前,土家族先民们在那个冷兵器的岁月里,开置黔南路战车的田祐恭率领十大姓将士,依赖着乌江溯江而上,从黔州都督府彭水(今地)之北,以乌江为中心,由北向南开拓黔南路遭运,将乌江流域幅圆两厢的五十个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羁縻州一统于黔南路军、政、财、法战略区划之下时,宋徽宗将“诸夷落皆降、拓地环二千里”集五十个分散的羁縻州合(和)为一体的、又四隅环“思”的新型区划,于“宣和元年(1119)以田祐恭为贵州防御使”一统贵州版图就在宋代产生了。

        据绍兴二十三年(1153)撰著的《黔南田氏宗谱》史云:“政和八年(1118),诏田祐恭赴阙(进京开封),赐金带器弊宠赉优隆,重和元年(1118),建筑思南州有劳”。鉴于此史《贵州通志》卷一362、363页引《宋志》、《纪要》亦载:“政和某年(考为八年1118),田氏被诏赴京师,行至国门,有旨朝大庆殿(说明徽宗帝是在大庆殿诏见田祐恭的),拜伏进退不类(不像)远人(远荒的蛮人)。太上皇异之,上大悦,厚锡田氏,政和八年(1118)开置思(南)州”(注《贵州通志》·漏掉了“南”字》)。宋廷厚锡田祐恭许多金银,因此上,才有始任贵州防御使的田祐恭在二千余里乌江流域中段的思南州城,于“重和元年(1118)建筑思南州有劳”而敕造了一座贵州防御使省衙。从此,以“夔路奥区,思南要地”为中心的贵州人类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宋朝为教化黔南贵州人而新办学校,宋徽宗亲敕《黔南兴学御笔》道:“黔南新造之邦(指宋微宗以黔南新建的贵州防御使),人始从化,虽未知学,然溯其鄙心,非学无以善之,委转运判官李仲将,以渐兴学,举其孝悌忠和使知劝向”教化于民。可鉴,早在宋朝在黔南路贵州省军政中心的思南之地,为教化南蛮,经宋朝皇帝御批的御笔文献,并以宋“营造法式”建筑规格,铸就了黔南路——贵州防御使——思南州城具有宫廷式的大成殿孔子庙(又称府文庙)的建筑格局,就已经建造了。这就是思南府文庙成为贵州全省内最大最早的历史原因。

        九百年前的贵州防御使府衙(今思南县人民政府址),左边有兵备道(今思南中学)、大成殿(今孔庙);右边有官衙和民宅一体的道观亚魁田宅(今万寿宫)、圣旨坊(今印刷厂)这五大军政衙门外,还有数十座寺庙,因此,在南宋朝君王们观阅的《方舆胜览》御书上,史载了思南州城被誉为:“夔路化外州郡凡十而思居其首”史诗般的“黔中首郡”之名。其意为:“自夔门三峡以上化外之地的几十个州郡中、而思南州城居其各州郡之首”。为此,凡《贵州通志》卷一366页引《宋史》记载在南宋朝当任贵州防御使的田祐恭、郝仲连、赵官瑗;充任贵州团练使的李宏、赵恺、刘光弼、狄流、程纬、肖诜;当任贵州刺史的陈义、王公述、赵孟启、董文、余如编、丁大全;任贵州经略安抚使宋永高等的官员们,皆在贵州省府——黔中首郡——思南州城当职。

        就在南宋方兴未艾抗击金军的年代里,贵州防御使田祐恭率领十大姓土家族先民们为中心的黔军,在陕西、河南抗击金军达十年之久。由于田祐恭麾下的十大姓黔军功绩辉煌,与各路(省)大军阻止了金军的进攻,使宋金罢戈停战的“绍兴和议”得以实现。宋金停战后,宋高宗心悦情致,于是便于绍兴十一年(1141)批准了贵州防御使田祐恭早在十年前,于绍兴元年(1131)请求朝廷在黔省贵州境内建立僧寺庙宇的奏折。鉴于此史,《贵州通史·田祐恭传》、《贵州佛教史》26、27页史云:“绍兴元年(1131),贵州防御使、夔州路兵马铃辖田祐恭,乞于黔州(即黔省贵州)建置僧寺,……绍兴十一年(1141),尚书省(中央)牒送到(贵州思南),以安僧众敕赐集福院。……名山胜地、琳宫梵宇、或舍良田,或立浮屠,或铸洪钟、或建宝藏,一功一德,祈求之意,即非觊觎私门之福,皆以祝君王之万寿,……民从以安、乃为祠堂于水东梵宇”。

        今考“水东梵宇”即贵阳“黔南第一山”佛门圣地,早在八百六十年前,就由宋高宗执政下的“尚书省”,批准了始任贵州防御使的田祐恭以徽宗帝旨令的“黔南”二字,在黔省贵州境内建立了“以安僧众”的黔南庙宇。因此上,才有今天位于思南有“黔南名刹”;位于思邛(今印江)有“黔南名山”“黔南田氏第一宗祠”;位于石阡有“黔南第一景”;位于黄平有“黔南第一洞天”;位于贵阳有“黔南第一山”等衔接帝王“黔南”旨谕的教化民众的黔南佛教梵宇圣地,早在宋代就已经遍及黔省贵州之地了。

     

        结语:战国时期的夜郎国遗土,到唐宋设立的五十个羁縻州,经北宋末年宋徽宗委以土家族的先民们以黔南路之战,一统夜郎全幅。宋徽宗将这个“诸夷落皆降、拓地环两千里”创建的北有思州(今务川)、东有思旸(今岑巩)、南有思恩(今荔波南)、西有思安(今昭通),四面环思的新型区划称之为贵州。公元1119年宋徽宗封少师思国公田祐恭为贵州防御使一统贵州版图。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感谢安徽蚌埠田海伟宗亲!       

    下一条信息: 土家族先民缔造的贵州军政府在历朝所起到的军事作用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