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古代名人
     
    明末兵部尚书田仰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5631    添加时间:2010-12-26 17:36:43
     

    陈昌繁 /文

        明朝末年,贵州出了不少有名人物,如马士英、杨龙友、何腾蛟、越其杰、邱禾实、谢三秀等为世所公认外,还有一位官拜兵部尚书的田仰,有关他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似乎早已被人们所遗忘。其故里贵州省德江县的新版《县志》上,竟连一篇寥寥数语的短文也没有,这怎不令人感到遗憾。为填补这一历史空白,我四处查寻资料,还亲自去到田仰的家乡——德江县潮底乡和传说田仰降清的地方——福建浦城进行访问。十分幸运,很少有人知道的《田仰墓志铭》、《田氏族谱》中记载桂王朱由榔写给他的“敕谕”等珍贵历史资料都查见了。现就此连同原来从史乘上查找的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田仰家史 

        田仰,字百源,万历十八年(1590年)二月五日卯时,生于贵州思南安化县(1913改为德江县)。读了《田氏族谱》,与其说田仰出生于文化世家,无宁说他出生自“王侯世家”,则更确切些。
        《田氏族谱》将陈完称为一世祖。陈完生于公元前705年(比孔子早255),33年后,陈完34岁时,因陈国内乱奔齐,改姓田,名田齐。于是田齐就成为中国田、陈两族的共同始祖。田完后人事于齐,功勋卓著,名满天下。六至十一世祖被封为侯,十二至十六世祖立为齐王。公元前221年,齐为秦所并,楚汉相争,田横率兵收复齐地。二十二世祖田蚡居于相位,被封为武安侯。弟田胜封为周阳侯,从兄田千秋同时拜相,封为富民侯。四十七世祖田镜,生有五子,个人功业卓著,子孙分居各地后,繁衍为田氏二十四大旺族,其中任宰相的28人,9人被封为侯。田氏后裔,根深叶茂,支系遍及九州,乃至海外。84世祖田永富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来贵州讲学,应地师宣慰司之聘,与其子万邦一同入籍思唐,这就是贵州思南府安化(德江)县田姓氏族的来历。永富被称为入黔始祖,论字辈,田秋西麓公就是四世祖了。田秋,正德九年甲戌科(1514)进士,三甲七十八名,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曾奏请开设贵州科围,置务川、印江、安顺等学,乡人大受鼓舞。入黔七世祖贡国,万历戊子科(1588)举人,任河南归德府(今商丘)推官,后调四川遵义府任通判。崇祯二年(1629)11月24日病卒。其妻张氏被封赠为一品夫人。田仰是入黔的第八世祖,在朝中。屡任要职(详后)。其妻张氏亦被封为一品夫人,妾庐恭人,即子之骏的生母。之骏生于1633年9月10日。刚周岁,生母卒(1634年8月26日),大母张氏“以母为父,以母为母,哺鞠教诲,一身三责。贤哉,良母也”①。在京师田仰尚有小妾朱氏,1651年3月7日,田仰病故于京师正阳厅外的吉安会馆,朱氏扶柩葬于吉安。清康熙九年(1670),之骏始赴吉安移父陵归葬于德江长堡之香炉山。今在德江县潮砥镇牌坊村田建尧(田仰第十世孙)家中,尚保留一方《田仰墓志铭》(见附图),和一块刻有“山中宰相”四大字的匾额,字迹清晰遒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田建贡老先生今已八十高龄(见图片),他和建尧是远房的弟兄,同是田仰的第十世孙。二十多年来,他踏遍黔北的山山水水,收集编写一册简明的《田氏族谱》,使后人有缘可查,有踪可寻。为田氏家族做了一件上等好事,可尊可敬!
        《田氏族谱》中,记有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韩愈(786-824)、唐宪宗李纯(806-896)、杜甫(712-770)、王安石(1021-1086)、苏洵(1009-1066)、欧阳修(1007-1072)、司马光(1019-1086)、文天祥(1236-1286)、解缙(1369-1415)、桂王朱由榔等帝王名贤为《族谱》作序、题词、赋诗,不仅为《田氏族谱》增光添彩,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田仰行略

        田仰万历十八年(1590)生于贵州思南府郭宅。万历41年(1613)与四川巴县王应熊、直隶宜兴周延儒同为癸丑科进士,初“授田仰山东汶上县令,莅任三载,清风两袖。旋调益都令。正逢大旱,饥民纷纷逃荒流离。田仰捐尽新资,施粥赈灾”,泰昌(光宗)元年(1620),张母病危,田仰奏请,回乡省亲,到家刚一日,母遂辞人世。服丧未满,召授浙江水利道佥事,再迁广东粮储参议。天启七年(1627)8月22日,信王朱由检(年号崇祯)继承皇位,9月1日,魏忠贤辞东厂职,9月3日,客氏离紫禁城(见《明朝十六帝》418页),标志魏阉集团大势已去,东林清流人士,遂得重新步入政治舞台。次年(1628)即崇祯元年,田仰升尚宝司卿,掌天子玉玺。寻迁太仆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值水西安邦彦,古蔺奢崇明负隅顽抗。田仰率部讨伐甚力,但有关桃红坝(四川敍永境内)大捷的史籍中,包括2008年版《六百年入黔官员?朱爕元与奢安之乱》在内,均只字未提田仰参战事。所幸《康熙通志》还记有寥寥数语:“值奢贼叛后,绥戢残疆,(仰)肃吏爱民,民怀其惠”②。复于顺治元年(1644)九月,宏光帝为“追理桃红坝功,夺(取销)张伦优赏,加田仰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世袭”③。这事关田仰一生荣辱,时隔十六年,宏光帝尚能旧事不忘,褒贬分明,正道是:“是非自有公论,天理自在人心”!崇祯二年(1629)12月24日亥时父病卒。身处丁忧的田仰,还去吉安,购地筑宅,两地为家。崇祯三年(1630)10月1日,重修田氏宗祠告竣,由田仰撰写《宗祠碑记》④,文末落款仍是四川平叛前的官衔——右都御使。崇祯六年(1633),守丧期满。田仰回到江右,暂居林泉,崇祯十年(1637),值同科进士王应熊督师楚中,田仰方補淮漕总制。是年十月崇祯钦赐《恩伦记》中写明田仰官衔为总督漕运军务(简称漕运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察院次官)⑤。这说明田仰擢兵部尚书,应是1633年到1637年间的事。
        崇祯十七年(1644)5月15日,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5月18日,“命田仰以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提督军务,兼理海防”⑥。宏光元年(1645)4月,清军大举南下,扬州危在旦夕,督师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⑦。不仅如此,史可法节制的刘良佐和原高杰两藩的将领,大部已率兵投诚⑧。投诚后,即参加攻打扬州, 25日扬州失守⑧。“26日漕河诸臣,望风归附,田百源(田仰)、刘鹤洲(即刘泽清)等从安东(今称涟水)乘船去海上”⑨。闰6月24日,刘泽清返淮阴降清,田仰继续留在海上。7月28日,田仰率军一举攻陷苏北的通州、如皋、海门。8月又攻入苏南福山,终因寡不敌众,两攻俱败⑩。同月,“田仰从海上来,畄为东阁大学士”⑾。
        顾诚在新编《南明史》中,对鲁王在绍兴监国始末,记述较为详细,但对田仰参政记事则微乎其微。顺治三年(1646)六月初,鲁王在台州(今之临海)召开航海定策会议,有张国维、陈函辉、谢三宾、宋之普、陈盟、柯夏卿、田仰、等阁臣参与⑿。随后,张、陈自尽,谢、宋降清,陈盟(雪滩)隐居于台(临海)处(丽水)间,田、柯下落不明。
        顺治八年(1651)3月7日寅时,田仰卒于北京正阳门外吉安会馆,由妾朱氏扶柩葬于吉安,实属可信。

    三、田仰“降清”

    传说田仰降清有二。一是田仰之子田之骏说其父率军去江西宁都降清:二是瞿共美说田仰和杨文骢在浦城山岛上一同降清。这两种说法均事实不符。

        (一)田之骏说父降清

        田之骏是田仰之子。崇祯六年(1633)九月十日已时,生于德江。之俊生后,从未见过父亲的面,所写《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昭考百源府君行略》(下简称)《行略》。“顺治十年(1672)撰写“先父行略”一文,也是听人之说:
        俄而天命有归,我皇清驱降闯逆,嗣统中原。玉王南定吴越。先父乃持节铖(兵器)、兵符(调兵用的凭证)、部领精锐三千士,骡马五百头,战船三百只,赴宁都(在江西省东南部)。时太师皇皇,大势已定。将军柯永盛伫令,悉交代兵马。引至玉王(皇子皇族授封的王)殿下而投。
        为了明辨是非,也便于讨论,特将田仰自宏光朝后的行迹及主要国事按时间顺序梳理于下:
        1、1644年5月15日,福王朱由崧称帝于南京。
    5月18日,田仰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提督军务,兼理海防。
    9月24日,东平伯刘泽清屯兵淮安,建府华丽,日废千金,总督田仰,从刘泽清燕游,为奏请饷。
    10月1日,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宁宣布定鼎燕京(北京),纪元顺治。
    10月25日,以豫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师征江南。
    11月24日,封勒克德浑为多洛贝勒。
        2、1645年
    6月24日,刘泽清返淮安降清。
    4月25日,杨州失守,史可法殉职,次日田仰、刘泽清等逃入海上。
    5月4日,多铎师至扬子江(长江),镇海伯郑鸿逵等以舟师分守瓜洲,仪真,清军在江北,拜尹图、图赖、阿山率舟师自运河潜济,梅勒京章李率泰乘夜登岸,黎明,清军依次毕渡,镇江失守。
    5月10日夜间,朱由崧同马士英等逃出南京。
    6月8日,潞王朱常淓就任监国于杭州,不及十日,朱常淓就降清了,杭州随即被清军占领。
    润6月27日,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
    7月 日,多尔衮得到潞王朱常淓等投降,江、浙一带不战而定的报告后,认为南方已用兵结束,于是下令多铎、博洛班师回朝,《南明史》203页。
    7月12日,命贝勒博洛为平南大将军,与固山额真、叶臣等,往江南代多铎(《清史稿》二册97页)。
    7月18日朱以海就任监国于绍兴。
    7月28日,田仰率兵一举攻入苏北的通州,如皋、海门,接着又攻打苏南的福山,两攻俱败。
    8月田仰由海上来,留任(绍兴)东阁大学士(《黄宗羲全集》第二册192页)
    10月15日多铎回到北京(《清史稿》第二册99页,但《南明史》203页说是9月4日)
        3、1646年
    2月19日,命多洛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图赖领兵南下,进攻浙闽(《南明史》294页、《南明史》203页)
    3月24日,金声桓等部攻克江西吉安,4月占领抚州,但宁都尚在清军控制范围之内(《永历实录?所知录》243页)
    5月,清军占领浙江桐江一带,即富春江桐庐至建德地区,
    5月29日,钱塘防线全部崩溃,是日晚鲁监国离开绍兴
    6月1日,清军占领绍兴,方国安带领马兵500名,步兵7000名,不占而降,不久,方国安被挟入闽,途经浙江中部东阳县附近的洪塘被杀(《明稗史初编?粤游见闻》365页)
    6月初,鲁王在台州召开航海定策会议,有六位阁臣参加,最后一名便是田仰
    1649年11月,永历王由榔写信给田仰,请他走出林泉,出来协助他恢复大明江山(《田氏族谱》58页)
    1644~1646年,瞿共美著《天南逸史》说1646年8月田仰与杨文骢在福建浦城的一个山岛上降清。
    1651年3月7日,终于北都正阳门外的江西吉安会馆,妾朱氏扶柩殡于祖籍江西吉安,1670年2月田仰子之骏自吉安迁回,是月29日,葬于思南府城北50里之不浪窝(今长堡香炉山)。同年之骏为其父撰写了《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昭考百源府君行略》一文(《田氏家谱》62~65页)
        田之骏,未指明其父降清时间,由《行略》中说“驱除闯逆,嗣统中原……”来推断,其大致时间可能是在1645年7月,多尔衮令多铎博洛班师回朝之后,当时田仰正率兵攻打苏北的通州,如皋、海门,8月又被鲁监国留任为东阁大学士,田仰从何领兵去江西宁都降清?再说,直到次年4月,宁都尚在明军控制之下。田仰去宁都又向推投诚?田仰当时所处的位置正好在苏北、浙东一带,要降清太方便了,何必千里劳师去宁都?由于田之骏说其父“降清”疑点甚多,又不符合逻辑,连豫王的豫字都写不清(写作王),只能说明这纯属讹传,不足为信。

        (二)瞿共美说隆武二年(1646)8月田仰和杨文骢在福建浦地的“山岛”上降清。

        瞿共美,江西常熟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广西巡抚瞿耜式的族人和部下,后任福京(今之福州)行人司行人,顺治元年至十年(1644-1650)瞿共美写了《天南逸史》一书,内容包括《粤游见闻》和《东明见闻录》两部份。原作早失,现所见的有两种抄本,一是清?留云居士所辑的《明季稗史初编》中收录的瞿共美作的《粤游见闻》;另是《续四库全书》444卷《史部?杂史类》收录的《天南逸史》一卷(不具撰人名氏,据杨凤苞等人认定为瞿共美著),从两种抄本对清军的称谓来看(前者称清军,后者称大清军),可能《稗史》中的抄本在前,更接近原本,两种抄本,互有出入,现将两抄本中关于杨文骢、田仰降清一段分别录后,以便分析比较。
        《明季稗史初编?粤游见闻》
        附记:“兵侍杨文骢士英戚也,乙酉夏,道苏州取库金二十余万。子鼎卿,以总兵带孤衔,有兵一千,掠取民资无算,又诡称兵数万要饷,朝廷不能应,文骢至行在,语颇不逊,至是降清。又闻清兵渡江,交骢与田仰居山岛中,有兵一二万,田杨同遣兵四百,载弊献贝勒,贝勒尽杀之。次日,田仰私送弊帛数车,贝勒受之。使田兵别营,以铁骑千余围之,尽放田兵出围,令田兵下马,捨器械。又次日,火炮四冲乱箭齐发,一营化为肉酱”。
        《续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据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附:兵侍杨文骢者,士英戚也。乙酉夏道经苏州,乘乱取库金二十余万。子鼎卿以总兵带孤衔,有兵千余,掠取民资无算。又诡称兵数万,要重饷,朝廷不能应,文骢至行在,语颇不逊(缺至是降清)。大清兵渡江,与田仰,同居山岛中,有兵一二万,同遣兵四百,载弊帛数车献贝勒投降,贝勒尽杀之。田仰私送弊帛数车,贝勒受之。使田兵居左,杨兵居右,以铁骑千余围之,尽放田兵出围令杨兵下马,去其器械。又次日,以火炮四冲之,乱箭齐发,一营为肉酱云。
        瞿共美的田、杨降清说存在问题不少。
        1、《稗史本》附言中说,杨文骢为粮饷“语言不逊,至是降清”,接着又说杨文骢在浦城“山岛”上与田仰降清被戮,一人接连两次降清,于情于理都说不通。隆武二年(1646)三四月间,杨文骢和刘孔昭为粮饷却发生过争执,隆武帝知道后,即勅令处州(今丽水)道臣董振秀将十县粮饷分给军前。以丽水、青田等五县以饷银给勋臣刘孔昭,以龙泉、遂昌等五县饷银给督臣杨文骢。说杨文骢“至是降清”,根本没有这回事。
        2、两军相战,不杀使者,为何贝勒要将田、杨派去献币帛的四百人尽杀之?头一天派去四百人全被杀了,第二人田仰还要派人去“讨死”。有谁这样傻?
        3、田、杨送数车币帛献贝勒,首先是要那“山岛”有车路可通。不然,怎么能用车去送礼。桐城钱澄之在《孙武公传》中写道:“杨文骢由仙霞关撤退,妻妾多,舁(读余、抬夫),肩(背东西的),舆(抬轿的)者,百数十人,日行十数里”。杨文骢一家老老小小,由仙霞关至浦城尚无车可乘,那个偏僻的“山岛”上,就有车路可通,谁能相信。
        4、,清军火炮四冲,杨文骢一营(至少也有兵马三两千)化为肉酱,而桐城孙临的侄儿中韦又说,是在福建建阳水东三百里一棵记有杨文骢、孙武公官爵的大树脚找到二具尸骨的,不知谁真谁假,如说孙中韦说的是实,那么,杨文骢在浦城山岛上的尸骨,又是如何转移到建阳水东去的?如果说瞿共美说的是真,那么桐城枫香岭上“双忠墓”中杨文骢的尸骨又是哪里来的?
        5、贵州省德江县田建贡收集整理的《田氏家谱》上,记载有顺治5年(1648)11月,永历帝朱由榔写给田仰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说:……雅悉尔田仰先朝旧臣,历矢忠荩,当总漕淮上。即丁肤艰,相仇枕弋,杨帆浙东,用奉监国。继桐江失守,会稽又沉,复且提师(按:象征性的保卫人员)趋赴闽越,及於再陷。乃更潜踪,隐忍权宜,未忘仇耻,欲图报汉久矣。顾兴复之烈,在此一时,筹之已深,不待蓍蔡。朕览刘堂柱、罗昌明、王尔兼奏,知卿不忘本朝,历有明证,特宣敕慰谕。使卿具晓中原之地有主,四海之境皆从。九九之厄既终,四七之精斯盛。马援岘主,夫岂异人,窦融归国,於卿厚望。朕眷求匡复,寤寐为劳。惟卿感望素辱,坚贞不易,大奋威武,以遘期会,削平逆贼,永定山河。遵典酬庸,朕罔攸靳。钦哉!特敕。
    前面说田仰自隆武二年(即顺治三年,1646)6月,在浙江省台州参加鲁监国朱以海航海定策会议后,一直下落不明,原来他已归隐林泉了,既归隐又那能再带一支大军去浦城和杨文骢一同降清?从不为人所知的永历帝给田仰的信,应成为否定田仰、杨文骢在浦城“降清”有力的佐证。
        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真象,今年五月下旬,贵州省图书馆的白钰同志刚做大手术出院,就陪同我去到福建浦城,建阳一带走访,来回十天,行程4500公里,聆听当地多年从事地方志辛勤耕耘的前辈口述,又获得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对此行感到大为欣慰。
        在浦城县图书馆,查阅了清代及现代编写的县志,没有查到田仰和杨文骢在浦城“山岛”降清的记载,查清代县志上的《地舆图》和1980年浦城县地名办公室所编的《浦城县地名录》,共发现有“山”字头的地名十二处(山庄、山科、山门、山塘、山后、山下、山湾、山路、山桥、山凹、山根),唯独没有“山岛”这个名。我们又走访了七十七岁高龄的县志办主编蒋仁先生(当地人称他为“百事通”)。他说:“我研究浦城史乘几十年,从未见有“山岛”这个地名,至于说到贵州的田仰、杨文骢在浦城山岛上降清的事,更是闻所未闻。”
    到建阳县,县志办对我们远道来访的接待是热情的、真诚的,特邀我们去潭山公园书林楼与市文联主任张宇辉,方志委主任李家钦及其他有关人事,共同探讨关于当年孙中韦来建阳寻找亲人遗骨问题。研究认为:浦城新旧县志上均无孙扬就义的记载,但不能排除二人在浦城就义的可能,因在当时政治限制是主要因素。浦城县总面积三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东西相距112.5公里,南北相距69公里,水东“三百里”如指的是路径,他已超出浦城县界。浦城在明代划分为五乡十九里,三桂里在城南,和水东相邻。2004年改县建市,设两个街道(童游街道、潭城街道)办事处和190个村委会,而原来的三桂里和水东,均在潭城街道的辖区内,桐城和建阳的口音不同,可能将“三桂里”误听作“三百里”。最后一致认为,当年孙中韦来到建阳,可能就是在建阳水东的三桂里(不是三百里)找到孙武公和杨文骢两具遗骨的。
        瞿共美在《天南逸安》中说“田杨降清”,三百多年来,除王毅《再说杨龙友》一文将他奉为圭皋外,很多人见了,都把视为天外奇谈,虽然在杨文骢殉难70多年后,乌程温睿临《南疆逸史》也提过此事。如:
    大兵渡钱塘,文骢与鲁王大学士田仰同科遁至山岛中,尚万人,无何,……不屈死。
        仔细分析,此文话中有话,作者在田仰前加“鲁王大学士”五个字,这暗示读者:田仰在浙东事鲁,为何又带一支大军来到福建的西北边境——浦城降清。在“文骢父子皆死”后,紧接着又补上一句,“其监纪孙临亦不屈死”,这不是明明白告诉人们杨文骢父子与孙临都是不屈而死。不然,怎么会在文末加上“亦不屈死”?
        据历史所载,最早传出孙武公和杨文骢在福建殉难消息的,可能首推方子跃和孙中韦,方子跃是孙武公的夫人,方以智的大妹子,她随军到浦城界,“追兵及之,君之不免,与妻方孺人诀曰,汝自为计,覔归路报太夫人可耳”。方子跃加到桐城,自然要将孙临在浦城的死难情况,原原本本的禀报太夫人,田澄之写《孙武公传》就根据这些材料而写了《孙武公传》。后来方以智有诗纪其事:

    弯弓一战死,不负武公名。
    自少常燃脂,如今果请缨。
    独怜余妹苦,千里抱儿行。
    却憶云间别,悲歌有哭声。
    ——(方以智密之诗抄?流离草?孙克咸死难闽中,至今始悉余妹艰难万状抱子归桐哭而书此)。

        第二个传出孙杨死难详情的是孙中韦(在孙临侄儿),到福建查寻遗骨的经过,在孙循纹(孙临后人),《上泰安蒋明府》书中记录很详细,他们亲身耳闻目睹,叙述有根有据,是坐在出斋里绝对编写不出的,与瞿共美道听途相比,真伪分明!说明田仰根本没有去到福建浦城。自然,说他和杨文骢一同循入“山岛”降清的事,也就化为“乌有”了。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官荫公殉难事略(录于《归德田氏家乘》2004年版)       

    下一条信息: 徐州睢邑田氏代表在冬至祭祖大典的讲话稿




    图片新闻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应诏、田景祥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
    清白宰相田从典-“清谨公方”
    清白宰相田从典-“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氏仨廉臣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
    田叔 汉代名士
    田叔 汉代名士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被发现     一段历史之谜水落石出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热门信息
    ·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
    ·  大田县田氏古代名人
    ·  田氏古代名人辑录(增加中)
    ·  帝王国君:田因齐 田辟疆 田地
    ·  田姓始祖--田完(敬仲)
    ·  田氏古代人物(贵州名人)
    ·  明末兵部尚书田仰
    ·  田兴恕:清代贵州提督兼巡抚
    ·  印江部分近代田氏人物简介
    ·  田弘遇:明朝游击将军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