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荣《 大羌故事》连载之二十五20200704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822 添加时间:2020-7-4 19:43:58 | ||
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大羌故事》上、下部,共80余万字,2016年9月出版,2017年12月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是届,全省仅两部作品获一等奖。 由于是四川社会科学院专家们集体所评奖项,本奖的份量与意义可想而知。 与宗亲们分享内容,系我历时三年时间,查阅大量资料撰写,为上部1——273页内容。 获奖的原因,可能是本书策划的胜利。创作此书开始,由于面对众多羌族历史著作,感觉观点不一,并且优劣难分,难以论证。因此,我的观点是,本书决定以“故事”形式,讲述七千余年羌族历史。重在以信史为前提,提供羌族线索与信息。至于是否真伪,则渴望读者去论证。本书的目的重在讲述羌族历史故事,普及羌族历史。这个观点得到本书执行主编粟海先生的认可。 编写此书初衷,是我的恩师粟海先生的强烈愿望。2014年,恩师倘在北京作文化事业,他母亲系北川人,他多年研究羌族历史,有强烈愿望编写一部羌族历史著作。他委托我与黎健先生共同策划。最后,提纲数易其稿,形成了独特性与高度性,开始编写。 粟海先生委托我聘请了作家团队、摄影家、画家团队。创作团队达十余人。 历时两年,初稿始成。 粟海先生带队,七上成都,将此书请教羌族研究专家张善云教授,得到巨大肯定与指导。我进行了全书增删、总纂,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全书最后发行近两千套。
大羌故事
田世荣 著
西夏的羌族皇帝们
历史上,真正的羌族王国有两个。一个是大禹创建的夏,一个则是西夏。夏朝建于四千多年前,历时360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西夏在北宋的公元1038年建国,到公元1227年,历时189年,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根据历史的脉络我们知道,羌人在黄帝大败炎帝时期,被迫迁移到甘肃、青海、陕西一带的广大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三大湖泊。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也有过试图打回中原,建立自己的统治范围的大小战役。但是,他们多以失败告终。历代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都忌惮羌人的力量,所以总是在他们最强盛的时候,派大兵西进,压缩羌人的扩张范围。羌人以失败居多,最后逐渐向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发展,直至渗透到四川境内的岷江与涪江上游,形成杂居地十分广阔的广汉羌分布。从青藏高原到岷江与涪江上游,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山密林,江河峡谷,草地与动物,客观上对他们的保护与物资供给十分有利。所以几千年来,羌人在这些地区生活状态,还是有很多诗意的一面。 在四川松藩高原与青海巴颜喀拉山之间十分广阔的地带中,生活着一批羌人,他们就是西羌人的后代,叫党项羌。这一地带远离中原战火,草原辽阔,牛羊成群,马肥膘壮,所以在历代党项羌人当中,都有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历史上不断向外进行抗争。他们最先是与土蕃人联合,不断北进,与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回鹘等进行战斗,蚕食周边的少数民族集团。在隋唐以前的二、三千年中,他们顽强地存在着。 吐蕃衰弱以后,他们失去了依附,逐渐向内地转移。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这时的党项族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向内地统治政权依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羌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中央政权像治理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都督府与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羌羌王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朝广明元年间(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唐僖宗仓皇逃亡四川,唐王朝大乱。随即,唐王朝传檄全国各地将领起兵勤王,各地纷纷响应。党项羌大首领,唐宥州刺史拓跋思恭,率领辖区夏州党项羌兵数万人,和其他勤王的将军们会兵口州,杀牲起誓,联合镇压黄巢起义。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四月,唐僖宗授命镇压有功的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统率多处人马,继续镇压起义。拓跋思恭进军武功,包围长安。但战斗并不顺利,经常被起义军打败,兵士死伤甚众。七月,拓跋思恭又和李孝昌引兵进驻东渭桥,与黄巢起义军将领尚让、朱温对峙。八月,拓跋思恭遣其弟思忠迎战朱温、尚让,在追击中拓跋思忠战死。十一月,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利用唐朝各藩镇都想保存实力、迟疑不愿前进的机会,袭击富平,拓跋思恭势孤力单,逃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州。十二月,拓跋思恭经过一番整训以后,再次请求出战,最后通过历次大战,重创起义军,与其他唐朝军队共同打败了起义军。 起义平息后,拓跋思恭受到唐僖宗的嘉奖,赐其大军为定难军,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封为夏国公,赐姓李。 这就是西夏历代羌帝李姓的来历。 宋朝初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依附内地强大军事集团宋朝,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也像唐朝一样,对夏州党项羌李氏政权进行羁縻统治。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姓党项羌羌王官职传至李继捧,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斗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
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党项羌部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方,凭借党项羌军队抗宋自立。后来,李继迁派张浦带着大量财富到辽朝,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辽的支持。河西为北宋重地,辽圣宗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等军政事务。由于得到辽的支持,李继迁实力日强,不仅收复了故地,还夺取了西北重镇灵州,对北宋构成很大威胁。公元1004年,他率领大军进攻蕃潘时中计,伤重而死。李继迁为西夏立国奠定了基础,孙子李元昊称帝后,他被追尊为夏太祖。 夏太祖后,党项羌人的命运又交到了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手里。 宋朝初年,赵匡胤大力削夺藩镇的兵权,引起拓跋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表面上服从宋的命令,但暗中矛盾不断加剧。到了李德明时,他统治的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势力范围扩展到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李德明统治时期的27年时间里,由于“依辽和宋”同时麻痹了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军队强盛,国力大增,具备了立国的基础。李元昊建立西夏后,追尊李德明为夏太宗。
当接力棒传到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手里时,史上所称的西夏国诞生,并随之进行了与北宋、辽朝两国的多次大战。 公元1038年,年仅35岁的李天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 李元昊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少年时的他对父亲李德明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派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李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对父亲说:“我们从军的人原来本是从事鞍马的,现在用我们不急需要的物品去交换已经不是上策,反而将辛苦的使臣杀掉,以后有谁肯为我们奔走效命?”德明见年仅十余岁的儿子就有这种见识,从此对他格外器重。 成年的李元昊有一张威严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高大的鼻子耸起,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他虽然是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常喜欢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宝剑弓矢。出行总是带着百余骑兵,自乘高大骏马,前面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相随,将校英武,八面威风。李元昊喜欢读兵书,除了精通古代汉人军事家的军事理论外,对当时利于实战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他才华横溢,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特别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帝王必须具备的素质,为他以后大量的军事与政治斗争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基础。 天圣六年(1028年)五月,李元昊24岁。他在奉父命率领大军取得对河西回鹘人作战的决定性胜利后,被李德明册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卫慕氏因此被立为后。第二年,李德明又向辽为李元昊请婚,辽兴宗封自己的姐姐为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 李德明在领导西夏人不断强大的过程中,操劳过度,竟然在51岁的壮年期英年而逝。 公元1032年,李元昊在父亲病死后继承大位,此时虽然没有称帝,却进行了一系列今后立国的改革工作。首先他命令族人立即秃发,先从他自己开始秃发。党项羌经过几百年的汉化,差不多成了汉人。少年时的他,就与父亲争吵过,党项羌要像党项羌人。他下令,三天之内不秃发的人,不恢复党项羌人特色的人,立即杀头。废除唐朝和宋朝的赐姓李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废去宋朝西平王的封号,用本族语称“吾祖”(意为青天子)。废除宋朝年号纪年,改宋年号明道为显道。1034年,自立年号开运、广运。1036年,又改为大庆。另外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帝都。公元1033年,李元昊把兴州升为兴庆府,扩建宫城殿宇,作立国的准备。命令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5900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又称为蕃书或蕃文。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颇具书法美。西夏文也称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现在已经失传,但在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百余年。 李元昊继位后,北宋想利用青唐吐蕃首领唃厮啰的势力牵制李元昊,于是北宋皇帝授角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第二年又进封角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元昊准备称帝建国,为了巩固后方,也为了阻止角厮啰归附宋朝,成为心腹大患,便发动了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公元1033年,经过几次大战,李元昊战胜吐蕃唃厮罗部,攻破犛牛城。1036年,又西攻回鹘,攻下瓜州、沙州和肃州,占领了河西走廊。从此,李元昊统治的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银、会、绥、静、灵、盐、胜、威、定、永和甘、凉、瓜、沙、肃等州的广大区域,为立国作好了准备。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尊号“始文英武兴礼建法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又称大白高国,改元为天授礼法延祚。然后,他向宋朝遣使要求北宋皇帝承认他的皇帝称号,但被北宋皇帝坚决地拒绝了。称帝后,他与宋、辽都断绝了往来,三国进入战争状态。 李元昊称帝后统治的西夏国,与北宋进行了四次大的战役。 首先是三川口之战。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夏景宗李元昊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宋朝。夏军从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突入,进攻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金明寨位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部,周围有36寨,由都监李士彬率蕃兵防守。李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以此制造假象,麻痹范雍。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十八日早晨,宋朝士兵解甲就寝,被反叛者打开城门投降,诸寨不攻自破。 延州(宋军在陕西前线的军事指挥中心,今陕西省延安市)知州范雍(兼任振武军节度使,陕西前线的最高统帅)急命驻扎在庆州(今甘肃庆城县)的环庆副都署刘平带兵三千,驻扎在延州西北85公里的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保安镇),与石元孙部五千人及驻扎在保安军北部的黄德和部两千人,在保安汇合后北上夺回塞门寨。三支军队于正月十九日汇合,向李元昊进攻。但此时李元昊又南下攻破位于延州城北30公里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县沿河湾镇北)。至此,延州城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面前。范雍命令刘平、石元孙、黄德和部火速回援延州。李元昊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派少量诱兵围住延州城虚张声势,派重兵于宋援军必经之路悄悄设伏。 刘平手下猛将郭遵建议先侦察后开进,刘平不听,恃勇轻敌,贸然轻进。二十二日夜,当北宋大军到达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西十里驻营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被西夏大军重重包围。刘平下令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进攻西夏兵。李元昊军手大将知道郭遵是猛将,扬言一定要大败他,并且要生擒郭遵。郭遵与之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大喝一声,挥铁杵击破西夏猛将的脑袋,两军都骇然大呼。宋军凭此威风,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惨重。但是毕竟西夏大军人多势众,加之李元昊督战,西夏兵攻势如潮。宋兵寡不敌众,刘平、石元孙率领残兵退到西南山,立寨抵御。李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刘平宁死不屈。宋朝猛将郭遵拍骑舞杵,三出三入进出敌营,杀敌数百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最后,他的战马中了数十枪,仆地而亡。西夏兵蜂拥而上,乱枪杀死郭遵。刘平派儿子向宋朝大将黄德和求援,没想到黄德和反而远逃甘泉(今属陕西),刘平势单力薄。 李元昊率领的西夏大军在三川口全歼宋兵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但是冬天来了,严酷的天气救了宋兵。天下大雪,寒风凛冽,夏军缺少御寒衣物,军纪松弛。加之宋将许德怀偷袭了一次李元昊,竟然得手,西夏大军无心再战。李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砦主张岊,代州钤辖王仲宝率兵攻入西夏国境,只得回师相救,于是延州解围。 三川口之战,虽然宋朝大军抵御住了西夏军队的入侵,又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让李元昊回师,但是损失巨大。而且,宋朝在北部与西部的甘陕青宁等边境的防御,也从此处于被动地位。但三川口之战,成为李元昊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功战,为西夏以后一百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其次是好水川之战。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今宁夏隆德),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韩琦闻夏军来攻,命令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数万,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经怀远城、得胜寨(今西吉县将台北),抵羊牧隆城(今西吉县兴隆镇西北),在夏军之后,伺机破敌。任福与泾原驻泊都监桑怿率轻骑数千先行出发,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后继。二月十三日,进至捺龙川(今西吉县偏城东北),听说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正与夏军战于张义堡(今固原县张易)南边,于是转道南进,急忙赶到交战处。双方交战,宋兵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也不断增援。任福大军勇猛,于是西夏军佯败,诱宋军追击。任福不知是计,脱离辎重,轻装尾随追击。黄昏,追至好水川,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饥渴交迫。朱观、武英部屯兵笼洛川(今隆德西北什字路河)。相约次日会兵川口,合击夏军。十四日,任福、桑怿引军循川西行,至羊牧隆城东五里处,发现道旁放置数个银泥盒,将盒打开,百余只带哨家鸽飞出,恰好成为夏军发出合击的信号。宋军阵未成列,即遭西夏骑兵大队伍冲击。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却不成功。夏军阵中忽然树起两丈余大旗,挥左旗左边的伏兵攻击,挥右旗右边的伏兵攻击,居高临下,左右夹击,火箭与炮石滚滚直下,宋军伤亡惨重。任福、桑怿等一班将领战死。第二天,朱观、武英部进至姚家川(什字路河口),同样陷入夏军重围中。从早晨交战到中午,宋军溃败。 好水川战役,宋军将士战死10300余人。宋军退兵中途,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将故衣纸钱焚烧为烈士招魂,场面十分震撼。噩耗传到东京,宋仁宗大怒,贬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和韩琦、范仲淹。 好水川之战后,宋朝西部的边防野战军,遭受重大打击,从此再也无力对西夏进行主动攻击。 再次是麟府丰三州之战。 党项人对于麟、府、丰三州的争夺,从五代起就已展开。 庆历元年,西夏与北宋刚刚结束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又点集数万兵马发动了麟、府、丰三州的战役。七月,投奔西夏的河东党项人乜罗声言河东兵弱,引导西夏军队进攻麟州、府州。麟州踞河外,扼西夏要塞,所以夏军首先将进攻的目标指向麟州。麟州建在山上,易守难攻,但城中乏水。于是李元昊采取围困战术,将麟州城团团围住,想困死宋军。宋军兵少将寡,增援部队又救应不及,城内宋军将领以智谋与敌军周旋。城中无井,只有一沙泉。在城外,有间谍对李元昊说,麟州城内无井,如果围城,半月兵民就都要渴死。李元昊就用大军围城,数日不攻,城中非常窘迫。有谋士对守城将军说,夏军不解围,也许认为我们缺水,因此围困我们。现在我们偏要向他展示,城里有水,还很丰富。可以取沟里的淤泥,让人到高处用泥巴草积起来做成城墙,让他们看见,也许他们就不会认为我们缺水了。守将听从了这个建议,依计而行。李元昊望见,对间谍说,你说没水,我看分明水很多,你骗了我们。于是杀了间谍,在围城20余日率兵离开麟州。 李元昊八月攻破宁远寨,又来进攻府州。府州城中官军6100余人,守军将领把数千居民也组织起来,参加战斗。城险且坚,四面为峭壁,宋军凭借有利地形打退了夏军几次的进攻。后夏军又转攻城北,与知州事折继闵率领的宋军力战。夏军围攻四日,大小战数场,死伤1000余人,攻城不下,西夏将军只得引兵退去。然后去进攻丰州,很顺利地攻破了城池。 西夏军在占领丰州后,又回兵再次进攻麟、府二州。他们夺取了麟、府之间的大小堡寨,使二州隔绝。然后用游骑抄袭粮道,抢夺附近秋田粮食。冬十月,皇帝派张亢为并、代州都钤辖,管理麟、府军马事。张亢到达府州后,为了打击西夏军队的抄掠,在府州附近修筑东胜堡、金城堡、安定堡等,重兵防守。为打通麟、府州之间的道路,在麟、府之间修了清寨、百胜、中候、建宁、镇川五座城堡。冬十一月,宋、夏之间又在琉璃堡、建宁寨进行了两次大战,夏军全线溃退。此后不久,李元昊率领夏军诸路军全部撤退。宋、夏庆历元年的麟、府、丰战役,以夏军占领丰州的结果而宣告结束。 最后是定川寨之战。 公元1042年,李元昊作皇帝后的第五年,谋臣张元向他献计。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定能大胜。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 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亭寨北)。王沿命令特使持他的手书来到大寨,嘱咐不要深入敌区,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葛怀敏不服从命令,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二十日,进至镇戎军西南,手下将军赵政等人认为距夏军已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于是停下大军,晚上驻扎在养马城(约今宁夏固原西北)。继旋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都监李岳等也从四面赶来。诸将听说李元昊移军新壕(今宁夏固原西北古长城壕)外,商议次日黎明前往袭击。赵珣以为夏军远来,利于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今陕西旬邑东北)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分兵四路直奔定川寨。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李元昊乘势挥军抵新壕,向宋军中军进逼。葛怀敏、赵珣、曹英等人坚守定川寨。临近中午时候,夏军毁新壕版桥,断宋军粮道和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希望因为饥渴而大败宋军。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李元昊集兵分别进攻,先败河(今宁夏固原北清水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东北曹英军。此时狂风突起,飞沙走石,宋军队伍大乱,将士害怕,争相逃入城里。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拚命还击,夏军稍退。于是,夏军围城。葛怀敏与诸将商计,决定突围。赵珣认为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坚决主张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今宁夏隆德北)前往,诸将不同意。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大军东进。临行前,部将赵珣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还是不同意。大军东南而行,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全军覆灭。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在纵横600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抢财富,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十月初,李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大军来援,又受陕西诸路20余万屯兵的牵制,不敢深入宋地,满载财富,凯旋而归。 定川寨之战之后,公元1044年,宋仁宗只得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承认西夏的存在。和议中规定,西夏向宋称臣,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作儿皇帝;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 与宋朝和议以后,公元1044年,李元昊与辽国进行了著名的河曲之战。李元昊击垮了辽兴宗率领的十万大军,使辽国不敢再侵犯西夏。 早在公元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就把辽国的兴平公主(辽兴宗姐姐)许配给李元昊。但夫妻二人关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两人关系十分冷淡与疏隔。兴平公主病重,元昊对公主不闻不问,自己照旧寻欢作乐。直到公主病死,李元昊才向辽国通报了此事。辽兴宗早知姐姐受苦,受李元昊折磨。所以得知姐姐死讯,勃然大怒,当时就派人持诏责备李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于攻宋,不能树敌太多,只得低头认错,贡献了一批好的珠宝讨好辽兴宗,平息了辽兴宗的怒气。不久,辽国从宋国每年多讹诈二十万多万岁币后,帮宋朝说话,劝阻李元昊不要攻宋,让李元昊十分恼怒。后来发生了更为严重的事,夏辽两国因边境地区的党项部落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李元昊派人劝诱辽国的党项人叛逃。辽国派使臣令李元昊归还,李元昊哪里会听?于是双方翻脸,准备大打出手。 公元1044年五月,辽国内党项族叛乱,辽兴宗派军前去镇压。李元昊派兵救援自己的同胞,大将竟然把辽国的招讨使也杀掉了。大怒之下,辽兴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自征讨战西夏国。共出三路大军,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国境内杀来。大军前进四百余里,未遇西夏军队任何抵抗。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李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李元昊部队,把夏军杀得大败。李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遇见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深感压力。特别是当他看到辽国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自己兵力资源枯竭,心中十分害怕。李元昊不得不用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一帮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消灭李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思来想去,辽兴宗觉得这是正确的意见,不同意李元昊投降。于是,辽兵以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李元昊西夏国军杀去。李元昊见势不妙,一边撤退,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所有的粮草和居所,破坏水井,连撤数百里。李元昊的这种焦土政策,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辽国十万大军本来是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失去保障,人粮马料皆成大问题。特别是辽国战马,因缺草料,病渴而死,损失了一大半。困难的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李元昊忽然率领大军冲来,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连忙整军出战,又把李元昊又打得败退。但是意外出现了,辽军正待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向辽军,这是一场十分厉害的沙尘暴。辽军多是契丹人,信神信鬼,沙尘暴一来,卷得他们晕头转向,他们以为是鬼神发怒,将士们都心惊肉跳,军中大乱。西夏将士早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突然暴发的沙尘暴,甚至见过比这更厉害的,根本不害怕。见辽兵大乱,李元昊立刻率领夏兵反攻,把辽军打得大败,最后竟然俘获数十名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名悍将拚命杀开一条血路,狼狈逃脱,差点成为姐夫李元昊的俘虏。 此战之后,辽国再无力组织大军与李元昊决战。
李元昊称帝后,与宋朝四大战,辽兴宗一大战,都取得了胜利。从此,在那个以军事力量立国,以胜利存在而拥有话语权的时代,李元昊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建立了强大的北方羌人帝国,与北宋、辽国形成了三国对峙的时代。西夏帝国从他开始,历经十世羌族皇帝,存在了近189年,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产。
(上部 完) 供稿:田世荣
|
||
| ||
上一条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田怀玉、内蒙古农业大学田 下一条信息: 田绍日诗文20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