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津田姓来源、辈分排行及其他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2903 添加时间:2012-10-1 21:45:34 | ||
明朝末年,张献忠剿四川,四川人口从300万锐减至8万(此数字说法不一,仅供参考)。因此,从清朝初年起,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强制性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在大屠杀中,地处偏僻的洪雅县幸免于难,人口基本得以保全,许多洪雅民众也被强制、捆绑外迁“插业”。田邦泰就在此时从居住地洪雅县徐村迁到新津县“插业”,地点在太平场(今新平镇)地域的大牛拜,是为新津田姓始祖即一世祖。祖籍新津的田姓皆为田邦泰的后人,田邦泰去世后葬于嘉定(今乐山)衙墙侧。
唐朝末年,公元875年--884年,黄巢起义。为避黄巢之乱,京兆(西安)一支田姓迁到嘉州(今乐山)洪雅中保乡徐村(今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摊镇徐嘴村)定居,新津田姓即出自这支田姓,故此,新津田姓源自京兆郡田姓。汉武帝时的田蚡属于京兆郡田姓。战国末年、秦汉时期,名噪一时的齐地田氏三兄弟:田儋、田荣、田横,田蚡为田荣子田广之后,京兆郡田姓应为田荣或田荣家族后人。田氏三兄弟是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
从京兆迁到洪雅的这支田姓大约第三代叫田懿,田懿之子田锡 。
田锡(公元940--1004年),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亲策殿试,以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革陈推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著有《咸平集》50卷,现已佚。田锡临终时将文稿大多付之一炬,清代纪晓岚将明人安磐所集田锡奏议和诗文合为30卷录入《四库全书》。田锡自入仕途,历任监承、通判、兵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死后又被宋真宗追赠为工部侍郎、兵部尚书。为官作风正派,敢于直谏,田锡的“谏”名为后世称道。田锡死后,宋真宗阅其遗表深感惋惜,对宰相李沆说:“田锡直臣也.....若此谏官,不可多得,天何夺之乎!”
范仲淹为田锡亲撰《墓志铭》曰:“ 呜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司马光说:“公稽古以鉴今,私心仰慕,想见其为人。”被司马光推崇备至。苏轼评价田锡曰:“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 愿广其书于世..... 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力主变法的范仲淹称颂田锡为正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亦仰慕田锡的为人,苏东坡提倡学习田锡精神,做有志之士。纪晓岚在咸平集提要中说:“范仲淹作墓志铭,司马光作神道碑,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锡之平生可知也。”田锡死后葬于江苏泗洲临淮县。
新津田姓应为田锡直系或旁系后人(资料缺失尚不能断言),但二者必居其一。
一世祖田邦泰“插业”新津后,曾在李姓财主家当雇工,由于聪明勤快能干,财主将女许配于他,田家连续三世娶李姓女为妻。二世祖田贵去世后,李家赠予墓地,墓地隔河对面是当地有名的“笔架山”,按风水家的说法这是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田贵后人还真的从此发迹,为官者众多。因此,旧时田姓一直是本县名门望族。田贵的生活年代大约在清康熙年间。
田邦泰和田贵的后人,从太平场地域迁出两支,一支到邓双乡,另一支到兴义乡定居。新津田姓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域。
新津田姓辈分排行为:
世代承宗泽 崇德启相贤 立朝中作本 居家孝为先
二十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大约五百年一循环,也就不会发生排行相混了。
与新津接壤的崇州市和大邑县分别有一支田姓:一支在崇州市桤泉镇(原崇庆县中和场),一支在大邑县唐场。当地田姓人家说,他们的祖上也是在清初从洪雅迁出“插业”到当地的,而且是被捆绑迁出的。和新津田姓同出一门。但他们的字辈排行和新津田姓不一样。据了解,洪雅田姓排行和这几处的田姓排行又不相同。故新津田姓辈分排行只是田邦泰的后人所用。
下为新津田姓其中一支世系简表:
一世田邦泰--- 二世田贵--- 三世田生玉--- 四世田在莘--- 五世田霙---
六世田定世--- 七世田建中--- 八世田尔禄---
九世(一).田懋功----(下略)。
九世(二).田懋源----
九世(三).田懋昭----(略)。
九世田懋源----十世田瑞潭(下略)、十世田宝书(下略)。
七世单传八世,以下到十二世,资料基本齐全,再往下就没有记载了。六世及以上旁系资料基本完全丢失。七世田建中由原居住地大牛拜迁到吴店子下二里地处,以后此地叫做田巷子。田建中主要生活年代大约在道光、咸丰年间。新津田姓到现在已传到十五、六代。
恳请:新津、洪雅、京兆郡的田氏宗亲提供有关家谱资料。以便尽量补全家谱。从而让后人记住先人足迹,增强民族和家族的凝聚力,开启未来的历程。
( E-mail: tianzl 678@163.com )
|
||
| ||
上一条信息: 田万:南宋播州宣慰使杨文的总管 下一条信息: 广东普宁田氏宗亲来田完祠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