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掘出距今200年的“田家烧锅”遗址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826 添加时间:2012-3-9 21:42:15 | ||
东北网3月21日电 昨天(2006年3月20日),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通天街果园新城的建筑工地上,工人在挖掘电缆沟的过程中,挖出一条长约5米、厚约20厘米的神秘黄褐色断层。香坊区文化馆专家考察后初步认定,此处为距今200年的“田家烧锅”(酿酒坊)遗址,神秘黄褐色断层可能是当时“烧锅”留下的酒糟。据了解,“田家烧锅”为哈尔滨市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昨天16时许,记者在香坊区通天街果园新城的建筑工地看到,工地上有一条深两米,长几十米的深沟。据建筑工人介绍,上午8时,他们在工地上挖沟准备埋电缆。当时很多工人跳进沟里用锹向外铲土,当铲到约2米深的地方时,突然一名工人发现在泥土里出现一种黄褐色的物体,该物体一块一块地分布在泥土里。他随即拿起一块放在手里,用手一撵就变成了粉末状,看上去不像是泥土。随着沟不断挖深挖长,工人们发现这种黄褐色物体越来越多,竟形成了一条长约5米、厚约20厘米的断层。工人们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可能是什么遗留物,应该马上停工,找专家鉴定。
正当工人们互相猜测时,从远处跑来一名60多岁的男子。他跑到该工地后,一下子跳进深沟,抓起一捧黄褐色的物体,十分激动地说道:“这……这是我家的啊,终于找到了……”随后,该男子坚决要求工人停止施工。 这名男子名叫王久滨,今年61岁,是哈尔滨轧钢厂的一名工人。据他讲,这片工地就是距今200年前的“田家烧锅”遗址,而他正是田家烧锅的第六代传人。工人们挖掘的地方正是“田家烧锅”的酒窖遗址。18日工人们挖出的那几段烧焦的木头是酒窖的房柁,而那些神秘的黄褐色物体则是酒窖里的酒糟。王久滨说,他们一家人一直住在香坊区东风胡同,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们家所在地动迁,开发公司开始挖地基盖楼。自从工人们开始施工,他就密切关注这片地,希望可以找出一些老祖宗的遗物,没想到今天终于被挖出来了。 是“田家烧锅”遗址 香坊区文化馆工作人员闻讯后赶到现场。在建筑工人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这些黄褐色的块状物体,并对这些物体进行了取样。经过勘察,专家初步确认此处就是200年前的“田家烧锅”遗址。 据香坊区文化馆馆长王春恩介绍,根据《香坊区志》记载,当年“田家烧锅”有瓦房32所,设有账房、车间等。生产的白酒主要用高粱酿造而成,醇香可口,远近闻名,畅销哈尔滨、呼兰、阿城、双城等地,当时是东北地区一大业主。《香坊区志》上描述的地址与现在发现遗址的所在地基本吻合,由此可以证明此处为“田家烧锅”的遗址。
虽然该地被初步证实为“田家烧锅”遗址,但其中还存在着的一系列谜团。这位自称是“田家烧锅”第六代继承人的王久滨称,“田家烧锅”东起东盛胡同,西至通天街,南到安埠街,北至公滨路,东西长60米。而据《香坊区志》上记载“田家烧锅”位于红旗大街以东的安埠大街中部北侧,东至东风胡同、西至苏顺胡同、南至公滨路南侧、北至安埠大街北侧,东西长为410米。两种描述差距较大。王久滨认为,当年“田家烧锅”的酒是由他们王家酿造的,而田家只是负责对外卖酒,如今出现的“田家烧锅”和“王家烧锅”之争孰是孰非?王家与田家有什么历史渊源?田、王两家的后代又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这个历史遗址的发现对于考证哈尔滨的历史会有哪些方面重大意义……这其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有关专家进一步调查核实。 新闻背景 田家烧锅 根据资料记载,香坊区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市政区。历史上曾被称为“田家烧锅”、“老哈尔滨”和“上号”。 香坊区记载着很多哈尔滨的“第一”。“田家烧锅”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05年(嘉庆10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河南(指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香坊水质好,酿酒有奇香,田家兄弟待客又和善,遂使“田家烧锅”远近闻名。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历史上称“田家烧锅镇”。1900年7月,“田家烧锅镇”被俄军焚毁,其名随之消失。 “老哈尔滨”是继“田家烧锅”之后香坊历史上又一名称。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沙皇俄国确定香坊为筑路指挥中心,在哈尔滨地区征用土地l034垧,其中仅从香坊至松花江沿就征用土地65400市亩,并将其规划为“老哈尔滨”(西香坊一带)、“新市街”(南岗)、“埠头区”三个城区。1898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通车后,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 “上号”是香坊区的第三个名称,其范围主要是指香坊东部(红旗大街以东)地域。 ( 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
||
| ||
上一条信息: 哈尔滨田家烧锅酒业有限公司 下一条信息: 孙武姓氏变迁三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