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文祭长霖星--缅怀田长霖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223  添加时间:2011-4-3 13:46:05
 
文 祭 长 霖 星

■斐 俊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田长霖向德国前总理科尔颁赠柏克莱勋章.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田长霖向德国前总理科尔颁赠柏克莱勋章

     作为同乡,为田长霖先生作传,一直是我的宿愿。在田先生家人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傅爱民、左泽荣的帮助下,2003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本田长霖传记《田长霖传奇》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十八年机缘
    田长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毕生创造了若干个中外科、工、教坛之最:美国历史上首位名牌大学的华人和亚裔校长、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位华裔委员、美国亚洲基金会首位亚裔主席、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任主席……1999年4月7日,中科院将3643号小行星命名为“田长霖星”。
    我第一次“认识”田长霖,是1984年香港《文汇报》的一篇田长霖向中国领导人面呈设立中国工程科学院和高校改革建议的报道,字字句句在我心坎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便开始关注田先生及其家族。
    1992年,我的新宅与田家的县城祖屋成为邻居,田长霖兄弟返乡我都有机会见到。我经过查阅家谱才知,早在明代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黄陂裴、田两家曾同畈种田。于是,更加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我与田家三代人建立了特殊关系,先后采访了第一代去美国的田氏兄弟姊妹6人,拜访了田长霖的族叔、表姐夫妇、堂弟,还从一些美国朋友和台湾乡贤中搜集到了一些资料。其中,与作者接触最多的是如今在田家扮演长兄如父角色的美国波音公司设计巨匠田长焯先生。
    我与田长霖的首次见面是1996年10月9日。当时,在美国的田家兄弟姊妹一行九人返乡寻根谒祖,我全程陪同,并当面采访了田长霖先生,还一起拍了合影照。令人遗憾的是,记录这一美好时光的一个胶卷竟然被照相馆给遗失了。
    我从田先生那里得知,当时他的台湾版传记正准备出版。出版后他专门签名送了一本给我。该书给我的印象是,它只是对田长霖在美国的打拼过程的直面报道。对田长霖的尊师治学家世背景、家庭生活与故国情结诸方面的故事却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而中国大陆还没有人写、也没有出版田长霖的传记。我萌发了搞一个大陆版的“田传”,以弥补台湾版的缺憾的想法。在与田家多次沟通后,于2002年6月正式敲定下来了。
    不意,田先生于2002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这本小册子就成为我对他的最好怀念。
    令人受宠若惊的是,拙作的出版得到许多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去年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并作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教授、前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也拨冗赐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台湾著名学者胡秋原和余传韬教授等欣然为该书题辞。
    田长焯先生还给我发来了台湾田氏宗亲的传真:“巍巍黄陂,代出贤良;学有专精,科技维扬;教育大师,领导典章;华人骄傲,同宗留香;赫赫功业,永放光芒;传世之作,千古流芳。”

    三代北大情
    田长霖祖籍武汉市黄陂区,1935年7月24日生于汉口,上海启蒙,台湾大学毕业。1956年赴美国留学,仅用两年半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从代理助教一直干到教授、校长。
    田长霖的祖父田庆芬当年曾是京师大学堂的“状元”。田长霖的父亲田永谦则是在逆境学成的典型。田永谦三岁和八岁时,他的母亲和继母分别去世。田庆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急在眉间,于是就按照“孟母三迁”的遗训,将田永谦送往城东的湖北最早的新式学堂,为纪念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生长、学习于斯而建立的望鲁学堂就学。田永谦进入学堂后,在名师的指教下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终于一举考入北京大学。
    田永谦进入北京大学后,深受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思想的影响,选择到理学院(物理系)学习。理学院时称一院,原来叫马神庙,曾是清朝乾隆的第四女儿各嘉公主府。田永谦一边在这里刻苦学习,一边过一回“驸马”瘾,别有一番滋味。
    可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1920年年仅44岁的父亲田庆芬猝然辞世了。当时,他大脑里简直是一片空白……
    田永谦在逆境中变压力为动力,他不仅在北大物理系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学位,还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而被北洋军阀政府列入拘捕的“黑名单”。他只有回到湖北工作。当时,他先后在襄阳高中和中华大学任教。
    田永谦深知,要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端赖全民教育文化水准的提高,于是,他就在自己家里做实验,利用土洋结合的方法调教子女与外甥女。田氏后人没有让他失望,如今,不仅有一个包括亚裔、欧洲裔和拉丁裔组成的多元家庭,更是一个有5名博士、9名硕士、9名MBA、3名律师和5名医师的卓越之家。
    前北大校长陈佳洱是田长霖在上海的中学同学。1998年5月2日,田长霖与好友并排而坐,出现在北大百年庆典上,他专门就“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议题纵横捭阖,足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陈佳洱先生说,长霖先生的过早去世,实在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一大损失。但我们可以从《田长霖传奇》一书中,追寻他的业绩和风范,他爱国爱乡的精神必将影响于后世。

    勿忘荆树根
    田长霖先生生前一直以自己是中国人、黄陂人为荣。即使在他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家乡,他对家人说:“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为家乡做事太少……”
    田氏家族一直有对后辈灌根情教育的传统。当年,田长霖就任校长,家乡的族叔田永勋曾欣然赋诗:“……宗功祖德荫吾门,异国成名国人钦。他年更遂凌云志,勿忘故国荆树根。”
    田长霖兄弟在海外也一直将中华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田长霖自1973年起,几乎每年返国,还先后4次带着妻子儿女返回黄陂老家谒祖、探亲和考察。1996年10月9日,他们专门考察了家乡商代盘龙古城、木兰山、木兰湖,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当他参观了正在兴建的黄陂一中新校址后,他不无感慨地说:“黄陂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黄陂一中的前身又是当代文化名人胡秋原父子创立的……而且家父也是在黄陂望鲁学堂考入北京大学的,我们兄弟姊妹自幼也受到先贤‘程门立雪’、‘鲁台望道’的熏陶,受益匪浅,但愿家乡学子今日桃李芬芳,明天祖国栋梁……”而后,他还欣然为黄陂一中泼墨挥毫题辞:“科教兴国,造福人群”。田长霖逝世后,黄陂一中编写了乡土教材———《天上有一颗“田长霖星”》,以特有的方式遥祭田长霖星。
    其实,田家兄弟一直在为祖国为家乡作贡献。当年,田长霖硬是顶着被美国情报人员的纠缠、台湾当局限制他十年不得入境的压力,一直为促进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斡旋;二哥、美国华太工程师协会会长田长焯为中美工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频繁地穿梭于中美之间与海峡两岸;五哥田长辉联络在台湾乡亲,一起为家乡赈灾;七弟田长炤、八弟田长炜则精诚铺就中美商贸合作路,他们还捐赠5万美元在家乡兴建了一所黄陂桃花小学……
    武汉大学前校长陶德麟教授回忆说:“1996年10月10日上午,我们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北厅举行了授予田长霖先生武汉大学名誉教授的仪式。田先生诚恳而又谦虚地说:‘当我从陶校长手里接过聘书的时候,我的手都有点发抖了,因为这对我是太大的荣誉。……我一定为武大的发展尽力!’……下午,他对600多名师生作了一场讲演,题目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他风趣地说:‘今天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所以我要用地道的武汉话作这个报告。……同学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以为只有美国了不起。美国当然有优点,但是缺点也不少。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才是了不起的财富。……现在中国的形势这么好,在你们当中将来一定会出现许多比我强得多的人!’”
    即使是田长霖病重期间,他还欣然受聘为“武汉光谷”首席科学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在美国搭起招商舞台,请家乡人前去唱经贸戏。
    末了,我们还是以王文元教授的话结束本文吧:“田长霖是一种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为黄陂、为武汉、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增添了光彩。如今,他虽然远行了,但天上的那颗‘田长霖星’依然闪烁!”

 

      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9644/889564.html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长焯:心系中国航空的美国波音设计巨       

 下一条信息: 安史叛军主力之归宿与田承嗣魏博集团之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