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印象,梅林很大。大田到三明的公路从梅林横穿而过,时常会遇到梅林赶墟的日子,那时觉得有赶墟的地方都很大。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有墟赶,无非交通方便方位中心而已。梅林就是几千人口的村落,若说它巴掌大,也不过分。山清水秀,漫山遍野的绿竹和杉木。一条小河从后洋和空硐山两向蜿蜒而来,连接着几个自然村的脉动,清清澈澈,千百年中,梅林之水就这么流淌着。 小河流过明朝的闽中小村庄,水面缓缓地浮出三个田家的后生:田顼、田琯、田一儁。在明朝正德至万历的七十余年间,这三位青年先后进士及第,被称为“梅林三田”,传为佳话。梅林之水,养育了一代才俊,他们三人都以文才出名。田顼之文竟有人赞曰:文崇先汉、诗类晚唐,何其了得;田琯也是书香中人,他精于易理,著有《雷心赋注》、《地理直说》和《辨惑意说》等书;田一儁更是以才学入选朝中,以道德文章闻名四方,著有《钟台遗集》12卷,被称为“田阳三峰才子”之一。一村之中,皆以文才出众而仕于当朝,实为罕见。但纵观田家自唐代始祖田奎出仕以来,就有了诗书传家的传统,代代科名不断。由此看来,在明代出现三田及第,并不唐突,梅林之水自唐以来就不曾断流过。梅林之水,人文之水。 清清澈澈的梅林之水,养育了他们的政德。三田为政,皆注重清廉,体察民情,刚直不阿。田顼任湖广学政时,选拔人才,评文察德,并开辟书院,讲学授理;田琯浙江新昌县时,整肃民风,兴修水利,颁布“均水法”,阻止权贵仗势用水,为民主水,深受百姓的爱戴。据说他离任后,新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而祀之,足见其功之大,民心之爱;田一儁针砭时弊,得罪了朝中权贵张居正,经历了宦海生涯的种种坎坷;然而他为大田百姓争得设立盐行之举,永世为乡里乡亲铭记。三田之政,德而已。以德为政,虽罪于显贵,却利益百姓,乃政德之精华。 清清澈澈的梅林之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如今的梅林田家后代,似乎更倾向于经商生意之事,仗于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在小河的两岸建起了“小康之村”,百万家财不在少数。村民有人买起了“奔驰”车,一时传为佳话。梅林之水流淌到如今,激灵的是梅林人的另一面,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领先一步,略胜一筹。这也是一种智慧,是这个时代最受宠爱的智慧。但传统的梅林之水依然不曾干涸,读书之人接连不断,学而优则仕的人也不少。我没有去统计他们的地域分布,但我想后人的眼界一定胜过他们的前人。田郎故里多才俊,梅林风月有传人。继承祖业,敦诗说理,丕振文风,梅林之水将潺流不息。——节选自颜良重的《岩城小札》一文的第三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