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3: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 之《本宗五服图和本宗九族五服图》20250124
|
||
发布者:田氏网 访问量:1810 添加时间:2025-1-24 20:42:52 | ||
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
【编者注:“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编委会(顾问:大选。组长:大见。名誉组长:邦禄。主编:大进。副组长:大跃。委员:正平、邦海、邦友、江山),于2020年正月至2024年八月,历时四年多进行精心撰写编纂,由“重庆壹时怡美广告设计有限公司”田江山负责排版印装发行。2024年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一等奖”!田大进宗亲供稿,授权华夏田氏网、田氏网微信公众号对本谱全书图文全网首发连载,版权属“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编委会”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田氏网”。】
连载二十三
十六、本宗五服图和本宗九族五服图
〈一〉什么是“五服”?何为“出五服”?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孝亲悌兄。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最考究的就是丧葬礼仪,不同于现在人们过逝直接去火葬场火化,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圆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中国汉人的丧葬习俗非常繁复。其固定格式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 在这期间,你可能会听到家里的长辈们说,某人在“五服”内,谁谁谁“出五服”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出五服”? 农村常说的“五服”,其实是指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而对于这九族之外的家族成员,就是“出五服”的人了,也就说明关系已经远了。 提到辈分,在农村常见到年长的人会比年轻的辈分低,就出现了很多年轻的已经是叔叔爷爷辈。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就要从 “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这句老话来分析了。长门就是长子传下来的那一脉,末门就是小儿子传下来的那一脉。以人的寿命来说,现在很多村子大概也就在五辈、四辈之间,但是基本上却不属于一门。怎样算不属于一门呢,那就是出五服。 出五服,基本上就是按照各门的辈分最高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在五服之列。而形成“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这一现象,是有其宗族传承的历史原因的。在旧时候,每家的子孙多,往往都有四五个儿子。加之没有控制人口的观念,也就很少采取避孕措施,所以老来得子的现象也不胜枚举。 一般情况下,长子和小儿子之间的差异都在20岁左右。农村结婚早,这样一来的话,就可能长子得孙子了,小儿子才结婚生儿子;这样对比的话,就出现了年龄差不多,却是叔侄辈了;这时候就是三辈人中差了一辈。一代一代的出生,长门的长子和末门的小儿子对比的话,这就相差了两代,同岁数的就可能爷爷孙子辈了。这时候才存在四辈人,就相差了两辈;等到五辈之后,或者出五服后,年轻的被喊太爷也就很常见了。 我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由高祖到玄孙的九代人,人们常将其称之为本宗九族。而古代的丧服制度规定,凡是在本宗九族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和旁系的亲属,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服。 儒家典籍《仪礼》丧服篇中商周时期根据血缘关系所制定的五等丧服制度,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故称“五服”,一般越亲,则服重! 具体表现为: 1、斩衰: 为最重的一等丧服,一般服丧三年(实为25个月) 因以最粗的生麻布制成,衣袖口处不缝边,简陋粗恶,犹如刀割斧斩,而丧服上衣为“衰”,因此,被称为“斩衰”。 适宜人群:臣为均,子为父,未嫁女或回归宗族的已嫁女为父,妻为夫,承重孙为祖父等。 2、齐衰: 与斩衰服饰材料相同,衣缘袖口也缝边,但稍显齐整,所以被称为“齐衰”。 但会根据服丧期时间和用杖与否分成四类: ①齐衰三年:需用杖,并服丧三年。一般适用于父亲已离世后,子女为离世母亲。 ②齐衰杖期:需用杖,并服丧一年。一般适用于父亲在世,子女为离世母亲,或者是丈夫为妻子。 ③齐衰不杖期:不用杖,但服丧一年。一般适用于为祖父母、兄弟姐妹,已嫁女为父母等。 ④齐衰三月:不用杖,但服丧三月。一般适用于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3、大功 也称为“大红”。一般用粗熟麻布制成,服丧大概九个月,不用杖。 适宜人群:堂兄弟、未嫁堂姐妹、已嫁姑或姐妹、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等。 4、小功 也称为“小红”,一般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丧五个月,不用杖。 适宜人群:祖父的兄弟及其妻、父亲的堂兄弟及其妻、父亲的堂兄弟之子、已嫁堂姐妹、外祖父母等。 5、缌麻 为最轻的丧服,以最细的熟麻布制成,服丧三个月。 适宜人群:本宗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外姓的外甥、外孙、女婿、舅父、姨兄弟、表兄弟、岳父母等。 另外,在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丧服叫作“袒免”。意思是:袒,即袒露左肩;免,即不戴冠。
〈二〉本宗五服图和本宗九族五服图 「涨知识」常听人说起“五服”、“九族”的事,但很多人不太懂。 所谓“五服”是农村举办丧事时,用来区别关系远近的。据史记载,“五服”制始自西周,本来指的是:斩衰(cui)、齐衰(zi cui)、大功、小功、缌麻五种粗细不同的丧服,也就是穿的服装。农村以白布为主。亲者服重(着白布多),疏者服轻(着白布少),依次递减。相传“五服”制为周公所倡制,后来在儒家的倡导下成为中国古代丧礼与亲族关系的核心制度。现在的孝服,一再简化。尤其是在城市,很多只需戴一个黑色臂纱,或戴一朵小白花就行。 后来,“五服”也指亲属之间的关系远近程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即自己、父亲、祖父、曾祖、高祖这五辈人,是同出一个天祖的五代,称“五服”。当然,以自己往下推:子、孙、曾孙、玄孙、来孙,同出于自己的五代,也称“五服”。而超出五代,就不必按照辈分称呼,也就是“出五服”了。 何为“九族”呢?关于九族所涉及的范围,历来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九族”是指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战国有书《尚书 尧典》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第二种说法见明末程允升所著《幼学琼林 ·祖孙父子类》云:“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为九族。第二种说法“九族”是指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第三种说法,“九族”是既包括纵向的九族,如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也包括横向的九族,如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在封建的皇帝社会,有一种诉讼株连惩罚叫““诛九族”,就是一人犯法会株连到九族内的人,所以也叫“灭九族”。这种无理的做法始于秦朝,灭九族的目的是斩草除根;比之更残酷的是“诛十族”。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就诛了支持皇孙的大儒方孝孺家十族,除了九族加上了一族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门生们。足见朱棣的狠毒。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五服“,还是”九族”,都是过去封建社会时代的产物,是区别亲属关系的礼制,或者是一种地位区分的标准,或含有封建思想,今天有些地方虽然在沿用,但已经不受限制,有很多改变。
本宗五服图
本宗九族五
供稿:田大进 【温馨提示:宗亲如有涉及文中世系、数据、资料等问题需交流,请在本文后留言;或联系田大进主编,电话及微信号码:13896379441(请在白天交流,过早过晚时间勿扰,谢谢)。】
|
||
| ||
上一条信息: (紫荆·桐梓卷)《田氏族谱》连载2: 下一条信息: 【功德榜 250125】修缮田完祠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