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殇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949 添加时间:2019-1-27 19:40:23 | ||
前段时间在给一世祖墓写碑记的时候写过这样一句话:(因年代久远,广五公墓碑失落,上下失传,族人终不知广五祖墓之其所)。其实,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祖坟失落是因为石碑被拔,那到底是谁拔了我们家祖坟的碑呢?
迁怀始祖万贯公是潜阳田氏广五公第八世孙,大约于公约1520年前后(明嘉靖初年或更早)迁入怀宁。至今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据家谱记载:万贯公及其后历代先祖都葬在怀宁县石门湖周边,包括黑寺岭、烈士墓旁的腰塘冲、青水塘、罗家墩、黑石山、黑林牌等地。每年的腊祭和清明我们基本跑遍这些地方。但是我们并没有找到万贯公及其后的至清朝乾隆皇帝中期的历代先祖的坟塚。(或不能确定)也就是说,自万贯公后的二百多年的历代先祖的坟墓基本失落。仅发现十一世房祖绍里公(乾隆三十九年立碑)、十二世房祖守祯公(明天启二年立碑)、十三世房祖子玉公(清乾隆三年立碑)的墓碑尚存,而且碑身较高(近一米高)但这些墓碑的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直系后裔,都是侄或侄孙辈立碑。家谱上关于这些先祖的记载是比较清晰的,有碑有山向。但是,这些祖坟还是失落了。那么到底是谁又是什么时候拔了这些先祖的墓碑呢?先前我猜想是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坏的,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可以推翻不成立。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我们家的祖坟山上还有许多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乃至民国时期的坟墓墓碑没有被拔掉呢?基本上都保存下来,而且这些后期的墓碑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碑身较小,仅有尺余。今年因为一世祖广五公墓的发现,去了祖籍地潜山源潭几次。我特地注意了一下老家祖坟山。情况与怀宁大抵相同。从一世祖广五公至清乾隆年间的四百多年的历代先祖的墓塚也基本失落或有墓无碑。因此无法确认墓主是谁。
看了上面关于《陕西有支安庆移民后裔》的文章。心里有个大胆的猜想:我们家祖坟的墓碑被拔是不是乾隆时期朝廷的强制行为呢?其实何止我们田氏,整个安庆地区的其他各姓,估计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历代先祖的墓碑都被破坏了。安庆有个流行的说法:安庆没有明清(指清乾隆帝以前)坟在土面上。那么这个猜想如果成立的话,大清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毕竟毁人祖坟是违背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这是否与乾隆时期的移民政策有关呢?《陕西有支安庆移民后裔》这篇文章没有说明安庆各县外迁陕西、河南等地的迁徙行为是民间自发行为还是朝廷有组织的官方迁徒。但种种迹象表明官迁的可能性要大的多。明朝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了康雍乾时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同时期的陕西省经历了明末李自成起义、康熙时的平三藩及其后的边疆平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陕西的发展。所以,如果不是官方强制迁徙,我们的先祖没有理由舍富就贫、背井离乡,抛骨弃肉离开故土迁往陕西的。(我们田氏家谱谱序中这样描述这个时期家族盛况:功名荣于当路,富有夸于群伦)而迁徙之后的拔碑平坟便是有力的佐证。
墓碑一般刻记逝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以及立碑人与逝者的世系关系。其中更寄托着后世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一代又一代的墓碑反映着一个家族的世系传承。清统治者为了实现他们移民实边的目的,为了防止移民返问原籍,施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拔碑平坟就是其中一项。为了彻底消除这些移民对故土的最后一丝残存记忆,移民的祖坟彻底被破坏,这就是安庆地区没有明清(指乾隆皇帝之前)古坟的原因。甚至安庆各县县志都没有任何关于这次移民记载,这不正好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清统治者大行文字狱的文化摧残。酷政面前,我们的文人墨莫不噤声,何敢言非,招致杀身之祸。
碑殇,移民实边,促进了陕西的发展,加强了清王朝的统治;拔碑平坟,伤害了安庆各姓人民的家族情感,扼杀了安庆移民对故土的最后一丝眷念。两年前,有陈姓移民后裔爷孙俩找到怀宁电话台寻亲。唯一的线索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地名:苦竹园和家族字辈。可惜的是,我们这有陈家竹园、冯家竹园、洪家竹园,而且字辈也很难对上。爷孙俩只能遗憾地返回陕西。如果他们的先祖的墓碑保存完好,那将会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哟,可惜,事与愿违,实人间之大憾也!
戊成年春,经多方考证,我潜阳田氏一世祖广五公墓终于确定,确是我田氏家族之大幸。于是全族聚资重修,再立祖碑于墓前。
故作此文,聊以慰籍历代先祖的在天之灵!
感兴趣的读友可百度搜索《陕西有支安庆移民后裔》一文
2019年1月25日
|
||
| ||
上一条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田氏族记 下一条信息: 寻亲信息2019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