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田氏》补充征稿启示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467 添加时间:2018-8-11 22:22:53 | ||
补充征稿启示 为了将沉积厚重的田氏文化予以编辑整理,归纳分类,系统入梓并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呈于族人和后代,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热爱田氏家族,传承、弘扬经得起考据的田氏文化,2016年10月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曾发过一个征稿启示,各地宗亲在网上也发来不少稿件。为了加快编辑出版进度,今年5月,华夏田完文化研究会委托图书出版专业机构并联合成立编辑部,负责编辑一部60万字的《天下田氏》(原名田氏文化)图书,于2019年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该书的编辑整理工作已正式启动。《天下田氏》全书分为七章,其中第三章“田氏宗支”,其内容是选录各地田氏宗支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将各地宗支的情况收入书中,特再次向各地宗亲征稿,现将补充征稿的具体要求及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内容:《****田氏族谱(或宗谱、概述)》,具体包括:1.序(没有的可以不写);2.本支系家族源流,包括本支系始祖情况、何时从何地迁来本地及延续发展情况(这一内容必须有);3.班辈排列或字派(这一内容必须有);4.现在分布情况和人口数量(这一内容必须有);5.家训、堂号、宗祠;6.历代名人,名人的具体标准是:古代官员要在知县(含)以上;文化名人须是有名的或有名著、名作的人。现代名人,官员要在正司局或地市级(含)以上;文化名人:需是全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国家级协会的会员;国家一级演员;具有院士或教授、研究员、高级记者、编审、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正高职称的学者、专家;全国或省部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有影响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家;有重大发明创造或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的科学技术人员;获得国际大赛或全运会奖牌的运动员。
上述内容各支系可不完全统一,第2、3、4条必须有,其它几条根据资料情况,可有可无,可多可少。
二、字数。由于本书容量有限,还希望尽量多收入一些各地宗支的情况,所以每个支系族谱的字数要求在1000字—3000字。
三、交稿时间:2018年9月20日前。之前已有族谱的宗支,希望能按照这个要求予以重新修改或整理;之前没有族谱的宗支,希望尽快收集资料,抓紧编写。
四、交稿方式:除特殊情况可交纸质稿外,一般都交电子稿。纸质稿收稿地址:北京广安门外南滨河路25号B座505室,《天下田氏》编辑部收;电子稿收稿邮箱:《天下田氏》编辑部邮箱,邮箱号:1637303429@qq.com
联系方式:
田完文化研究会,联系人:田传灿 电话:13906324319
《天下田氏》编辑部,联系人:戚 忠,电话:010—63422365;王占英,电话:13141303760
五、注意事项:
1.关于田姓的历史渊源本书第一章专门撰写,各支系的族谱中只从本支系的始祖写起即可。
2.资料尽量以历史资料为主,现代资料为辅。特别要注意不要罗列一般近现代人的名字和简历。
3.收集资料一定要严谨、可考证,标注出处。因家谱资料编辑部无从考证,一律要求文责自负。
4.语言要简洁、流畅,不作长篇赘述;图片要清晰。
为了便于各位宗亲掌握编写要领,提高编写效率和质量,我们从一些宗亲刊登在华夏田氏网上的支系族谱中选择了三篇附后,供大家参考。
田完文化研究会
2018年8月5日
附:1.无极县户村田氏南北院族谱
2.麻邑田氏家族谱
3.四川新津田姓来源、辈分排行及其他
无极县户村田氏南北院族谱
户村田氏族谱(南院)
谱 序
木有本,水有源,人亦然也。吾户村田始祖文才自明朝永乐8年来户村定居,迄今已近六百年,期间吾祖辈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勤耕耘,创产业,严以治家,宽以待人,经沧海桑田之变化,历世变革之推移,荫庇后世,生生不息,故积于今,吾户村田氏已成为泱泱大族,遍及户村、七汲、西汉、无极城、石家庄市等地。追思田门“有子荣华富贵”六先祖,吾辈能不感激涕零乎。
族之有谱,所以详世序明支派也。田氏历经历史之变,已无谱可查,以至后辈已难辩亲疏,族众鉴此而兴叹。然兴,据长者忆户村田始祖碑文得知,户村田始祖名文才,于明永乐8年(1410年)由山西洪洞县碾子村迁来户村。参户村李氏族谱,研无极县新旧县志,粗推先祖世次,知其大概:户村田始祖文才生二子六孙(名分别用“有子荣华富贵”六字),以成户村田族六大股。十二世孙出嗣李氏三世有才为子(名秉哲)成为李氏长门,李氏长门二支之发爷之子云登的七子归宗田门,成为田氏长股二门之田氏十五世,十五世生田老茂,老茂以牛生意兴家(一块年糕的故事),始分南北院,十八世实坚、十九世炳勋均学业有成(拔贡),誉满邑内外,县志有传。由于吾辈能力所限,此谱仅自十六世。
迁徙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山东省境。自秦国吞并齐国后,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迁徙。汉初,田氏贵族曾先后裂地称王,但不久均被灭掉。为了清除各地反叛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属陕西),田氏贵族也就不得不迁入此地。再后,田氏族人又有迁徙至北平(相当今河北、天津一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间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属河北)、范阳(今属河北)、颖川(今属河南)、汝阴(今属安徽)、并州(今属山西)、易州(今属河北)、汾州(今属山西)、衮州(今属山东)等地。可见,汉至隋唐之际,田姓已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宋时,田氏南迁繁衍于今福建、广东等地。据有关资料所载,田希圣为田氏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传至滋茅,徙居福建长丁,芝英迁广东兴宁。田滋茅子松岗,于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地区。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户村田氏始祖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这28年间,数次将山西泽(晋城)、潞(长治)等州之民经洪洞县广济寺移民局迁至真定府辖无极诸县定居,特别是建文元年(1399年)8月,靖难军与耿柄文军大战真定(正定)无极后(燕王扫北),无极县境内人口剧减,死亡或逃离家园者无数。为此,朱棣登基后,从山西洪洞迁移了大批移民填补其空。
永乐八年,户村田始祖文才随移民队伍从山西洪洞广济寺出发来到无极,和一于姓年轻人定居于无极县城东北4里处别,田于二人命此地名户村。后来,田始祖文才生下两个儿子,又后来,六个孙子,田氏三世六人分以“有子荣华富贵”六字命名。再后来,田氏三世六人的子嗣便形成了户村田氏的六大股(现存五股)。
户村田氏迁徙
田氏六大股之后,有一股迁往七汲村,再后来,又有七汲田氏之后迁往西汉。近几十年以来,田氏后裔由于上学、工作、生意等因素,迁居无极城内、石家庄市、天津、山西等地的不计其数。
七汲田氏后裔名人田成已,字端人,号蔼堂,咸丰5年贡生,同治元年中举人,在其倡议下,重修了邑中文庙,修建了圣泉书院。卒年60岁。(无极县志有传)七汲田氏后裔名人田实茂,秉性刚直。同治六年,无极马贼猖獗,田实茂与小西门张继祥联合民众共抗之,无极县志有记:“为邑中谋,除巨盗“。(田实茂系田成己侄子)
七汲田氏后裔名人田光第,贡生,奉天海城县训导,性友爱。(无极县志有传)
西汉田氏名人田永清,少将军衔,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曾倡议重修无极县烈士陵园,无比关心无极县的教育事业。
田李缘源
户村田李二姓的家族缘源深远。老年人有种传说:“户村田李不分”、“田李一家”。到底田李为何一家,访长者,考李氏族谱,知田李两氏族确有缘源。
(一)户村李族三世李氏女(当时居房家庄,户村李氏始祖学孟之孙女),配户村田族六大股之长股十一世孙为妻。
(二)房家庄李学孟之独孙李有才婚后无子,便继户村的外甥(田族长门十二世孙)为子(李四世秉哲),后,李有才亲生二子秉肃、秉贵。
(三)房家庄李有才二子秉肃配户村田族十二世女为妻。至此,房家庄李有才之长子秉哲系田氏子过继,秉肃后人系田氏外甥。康熙年间,秉哲、秉肃、秉贵弟兄三人迁来户村,成为户村李族四世祖三大股。
(四)李族四世迁户村后,人丁兴旺,至李族七世,李族将秉哲次子之孙(云登之七子)归宗田门,成为田门第十五世,十五世生田老茂。从这以后,便有了“田李不分,田李一家”的传说。
(五)李族八世孙(秉肃次孙云生之孙——中清之三子)出嗣田族。
(六)李氏十二世至十六世与田族联姻者达四十多人。
老茂兴家
据传,户村田氏十六世老茂年轻时贩牲口,一次在无极集牲口市上,买了一块年糕刚要吃,却被一乞丐(一说失意破落之人)抢跑,老茂不但不恼,还好心叫住并让其吃饱,又好言安慰。若干年后,老茂入山东买牛,正巧碰上当年抢年糕的乞丐,但今非昔比,那乞丐已然成为山东一方富豪,为报当年年糕救命之恩,对老茂好生款待。半月后老茂回到户村,发现家中满院都是牛,一问才知是山东富豪所送,以报当年老茂的年糕救命之恩,正是滴水之恩,报以涌泉。自此,老茂有了资本并开始做牛生意,由于人品好,厚道、重诚信,田老茂在晋县一带声誉很高,不几年,家中殷实,并不断将生意做大,继之开了肉房、轧花厂、油坊,并购地置产。
老茂生二子,长子成武,次子成文,以让后代尚武习文之意。后来老茂将家产分给两个儿子,北院长子成武,南院次子成文。从此,户村史称南北院。田老茂为南北院一世,成武、成文为南北院二世。
田实坚传
田实坚,字总结(1853---1922),户村田氏十八世(南北院三世),人称三老总,贡生。人品端正,有经世才,十三岁理家务,父殁后,与兄实颖、弟实禄同居,数十年友恭和睦,内外无闲言。平日布衣蔬食,周济贫穷,轻财好义,清同光年间,木刀沟每年洪水涨发,两岸往来中断,实坚自筹粮款,慷慨解囊,于村东北架设木桥两座,西罗尚村北木桥一座,县民深得便利,称颂其绩。
村人有所争,无远近亲疏,剖析是非,无一偏袒,村中无讼事。邻近各村遇有争斗,人所不能调处者,辄求之至,则人皆悦服,立即和解。
清光绪时,实行新政,无极创办学警,实坚急公好义,捐资献物鼎力相助,博得直隶总督“宣力保安”匾额褒奖(由直隶警务处布政使增韫发奖)。
宣统元年,县立理财所,实坚被无极县众举为所长,在任四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四年不支领任何薪水,经理数百宗帐物,无一差错。
民国四年春,无极县县长扬公文甫秉请田实坚出任木刀沟堤(史称万一堤,有记)堤工局长,民国五年(1916年),筹划动工,实坚亲自测量河道,勘验质量,每日往来数十里,不辞劳瘁。木刀沟堤堤身宽15尺,上宽8尺,高8尺,两堤相距20丈,起于西池养,达于固现。竣工后堤上种柳树50000余株,一则保护堤岸,遮蔽风沙;二则培养成材,地尽余力。堤竣工后,沟水就范,沿河庄稼逐获丰收,民皆颂之。直隶总督朱家宝奖以“造福枌榆”匾额。
民国六年(1917年),由于田实坚架桥修堤,惠及无极东北数十村,无极县东北数十村之民众送有“惠周桑梓”匾额,颂扬他惠及周边乡邻的事迹。
民国六年发大水,实坚率千名民工抗洪护堤。他全身心投入防洪,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直隶总督曹锐呈报内务府赏给二等奖牌。
民国七年,办理赈务,著有成绩。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赈灾事宜,由于廉洁刚劲,卓有成效,中央为之颁发二等奖章。
田实坚忠谋老成,性忠厚和平,乐道人长,不言人短,久孚众望,当世称重。
原来,三块匾之“宣力保安”挂于南院长门实颖处,“造福枌榆”挂于南院二门实坚处,“惠周桑梓”挂于南院三门实禄处。后三块匾均被毁,憾事也。然三匾所言实为田实坚做人做事之真实写照。 对国家当“造福枌榆”,荫庇后人;对社会当“宣力保安”,和谐环境;对乡邻当“惠周桑梓”,乐于助人。田实坚一生是非分明,公平公正,友恭和睦,艰苦朴素。于人无吝啬,于己无私心。居官绝私利心,在野行公益事。后世为人做人当效之。
田秉勋传
田秉勋,字文卿(1882----1955),户村田氏十九世(南北院四世),又名林壮,拔贡。自幼聪明颖慧,年仅17岁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年),经直隶学政严格考选,保送入京,得中乙酉科拔贡。又经苦读,赴会试,所试内容顺利完成,后因不慎卷面滴一墨汁,按清规视为不恭,不宜入选。
辛亥革命,科举废除。秉勋于民国八年(1919年)考入直隶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于1923年任无极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长,任职近十年。后又应聘到赞皇任职,“七七事变”后离任返乡。
日寇占领无极县城,时任伪县长张立庚亲自来家,请其出任无极县副县长(一说维持会副会长),秉勋当即婉言谢绝。事后对亲友说:“日寇侵我中华,亡我国家,死不事敌。”日伪统治时期,一日,一贯道首来家动员其入道并允担任高级职务,秉勋当即给以严厉训斥:“吾一生不信神,不信鬼,不信邪,决不入道。”这种浩然正气,深受亲友乡邻称赞和尊敬。
秉勋离职回乡期间,以农业为主。因其品德高尚,和睦乡里,知识渊博,兼写一手正楷颜书,经常免费为本村及周边乡里撰写碑文、匾额、中堂条幅,各种帖式,有求必应,深受乡里赞扬。
秉勋一生颇重家教,教育儿孙宜勤宜俭,亦耕亦读,其常言“无知识焉能为国出力”。其后辈秉承家训,不忘读书求知,或出国深造,或出国外援,或从政,或从教。建国后,其直系后人中从事教育工作者达十六人之多。
麻邑田氏家族谱
一、麻邑田氏之由来、渊源及迁徙
麻邑,即湖广麻阳县之俗称。位于荆楚之西垂,乃湘黔之咽喉,南方长城之起点也。前属湖广沅州府之治下,今属湖南省怀化市。锦江之畔,田氏世居,乃麻邑之望族,大姓也。历时已近七百载,枝叶繁盛,代出良才。其由来也,源自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
延昌公,乃麻邑田氏之鼻祖。原籍陕西省西安府蓝田县滥泥村,大宋咸淳间进士,知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事,流寓于籍。解组后居余姚县老鸦田(一作乌鸦田),其孙三辅公生五子曰:德明、德兴、德璋、德瑛、德寅。元至正间,余姚文举田德明、武举田德兴,其贤能武功为国所用,授之以职,领旨赴任。五公遂齐赴湖广麻阳县,德明公初为麻阳簿,德兴公初为义兵万户,公等复县治、卫国疆,屡建奇勋。后加德明公奉直大夫,升州牧。加德兴公宣尉金都元帅。
相传五公入楚曾渡洞庭,突遇风浪,舟将覆。公等跪祈,云空隐现四神像,风平浪静,遂得顺航。公夜梦神为磨祖、茶文、砂文、赤岩四大王。旧辰州志载神为泽洞人,林姓,兄弟殁为神,宋咸淳五年封护国侯王。家龛书“雁门堂”四大王牌永远祀奉。莫言其无稽也,此乃公等之智也、仁也、礼也、诚也。智为谋,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仁为义,兵至民顺,止戈为武;礼为敬,敬民之信,信则威,民乃拥;永祀祠堂,此为诚,故子孙昌隆安居一方。
元至正十九年,陈友谅称汉王,兵据辰州,公等不降。至陈汉兵败,德兴公欲称王于辰水(今锦江)一带,割据一方。朱元璋遂下旨安抚,授德兴公以副元帅虚职。兴公表面归顺,暗地称王。后朱元璋进剿辰水,兴公兵败。明军追至石羊哨与锦和岩口山交界处的堵军坡,见山势险要,不敢贸然进兵。朱元璋只得反复示恩安抚,德兴公终归顺明朝,与明军统帅结为异姓兄弟。刻剑题“金昆玉季”四字,并将此剑沉入锦和东门外官潭之中。天下终定,大明一统,长盛永昌。传明嘉靖年间,有人偶于潭中得此剑,放置夜发光,遂复还于潭,官潭于是得名“剑潭”,即旧麻阳县志载麻阳八景之“剑潭春浪”。
田氏一族,从此扎根麻阳,繁衍生息。明公下业官村,兴公居漫水村,璋公裔于长潭,瑛公下业五寨司郎溪,寅公裔居贵州玉屏县。田氏虽分五房,但依行忠义、履孝节,各房之间素重乡谊,团结互助,相亲相敬,乃紫荆世家之风范也。
明初五公分房,为麻邑田氏的第一次迁徙,奠定了以麻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分布的格局,形成多个田氏聚居村落。至明朝中期,麻邑田氏大抵已遍布湖南麻阳、凤凰、芷江,贵州铜仁、镇远、玉屏,四川秀山等地区。清代初年,由于四川人口锐减,于是湖广之民大批迁往川渝腹地,其中也有不少麻邑田氏族人,史称“湖广填四川”。今重庆合川、江北、万州、黔江,四川武胜、达州、遂宁、内江等地皆有麻邑田氏入川族分布。除入川之外,清代亦有陆续迁入湖北、广西、广东、云南、江西、浙江等地之宗族。民国时期,又有一批麻邑田氏族人从各地进入台湾定居至今。
麻邑田氏,足迹遍布神州也。
二、字派
麻阳字派:
乾隆48年(1763年)6月15日:
德明房:德亚志子永 单正成养大 生士祖宗继 天开世代昌
德兴房:德亚辅保善 宗永胜学庆 明朝正尚启 一宏祖嘉继
德璋房:德万永单祖 宗有士之新 心仁文景盛 绍学光我第
德瑛房:德成妙仲单 古荆元上大 现启遇国士 世代正文祥
德寅房:德亚廷保天 尚正有胜得 宗子永宏继 荆天世代昌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房统一增加二十字:
必达连年盛 先仁茂绩长 诗书昭善述 蔚起灿云章
公元1995年众议:
族之有谱,必有字派,无谱何以溯源本,无派何以别尊卑分亲疏。现字派将满,公议再续定派次六十字,以传后世。兹更印制字派单行,散发各地,以补不足,使各房家喻户晓,通族皆知。
恩泽遍锦富 绥靖镇黔湘 异勋垂青史 留传千秋芳
弘扬诸公业 求实振纲常 孝友齐家本 忠勇卫国疆
勤耕节用余 物阜民自康 励行敦圣学 树立新风尚
明公裔兴畴公入川字派(居重庆江北区等地):
前派:
德亚志子永 文朝兴玉长 世泽启新希 中正尚发祥
续二十字:
万福培芳润 荣华锡辉光 任瑞开美景 安富庆吉昌
再续四十字:
显维普贵应 成俊汉兆禄 竟代学彩冠 远继祖邦宏
向明禾茂泰 丰时龙舜传 常诗相家英 儒林杰守贤
瑛公裔玉美公入川字派(居重庆合川区等地):
前派:
德宏妙庆仁 古祖元文朝 继兴玉长世 启心其本良
玉美公系瑛公第十三世,入川至十四世长字辈后,原派系已失用,以玉字辈为始议定四十字:
玉长儒泽世 多学宗有光 道崇尚守政 心明可安良
家广仁必重 廷治姚应祥 维先常云显 永远定含芳
四川新津田姓来源、辈分排行及其他
来源:田德隆 华夏田氏网 华夏田氏论坛
明朝末年,张献忠剿四川,四川人口锐减。因此,从清朝初年起,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强制性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在大屠杀中,地处偏僻的洪雅县幸免于难,人口基本得以保全,许多洪雅民众也被强制、捆绑外迁“插业”。田邦泰就在此时从居住地洪雅县徐村迁到新津县“插业”,地点在太平场(今新平镇)地域的大牛拜,是为新津田姓始祖即一世祖。祖籍新津的田姓皆为田邦泰的后人,田邦泰去世后葬于嘉定(今乐山)衙墙侧。
唐朝末年,公元875年--884年,黄巢起义。为避黄巢之乱,京兆(西安)一支田姓迁到嘉州(今乐山)洪雅中保乡徐村(今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摊镇徐嘴村)定居,故此,新津田姓源自京兆郡田姓。汉武帝时的田蚡属于京兆郡田姓。战国末年、秦汉时期,名噪一时的齐地田氏三兄弟:田儋、田荣、田横,田蚡为田荣子田广之后,京兆郡田姓应为田荣或田荣家族后人。田氏三兄弟是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
从京兆迁到洪雅的这支田姓大约第三代叫田懿,田懿之子田锡 。
田锡(公元940--1004年),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亲策殿试,以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革陈推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著有《咸平集》50卷,现已佚。田锡临终时将文稿大多付之一炬,清代纪晓岚将明人安磐所集田锡奏议和诗文合为30卷录入《四库全书》。田锡自入仕途,历任监承、通判、兵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死后又被宋真宗追赠为工部侍郎、兵部尚书。为官作风正派,敢于直谏,其“谏”名为后世称道。田锡死后,宋真宗阅其遗表深感惋惜,对宰相李沆说:“田锡直臣也.....若此谏官,不可多得,天何夺之乎!”
力主变法的范仲淹称颂田锡为正人,为田锡亲撰《墓志铭》曰:“ 呜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对田锡亦推崇备至,他说:“公稽古以鉴今,私心仰慕,想见其为人。”对田锡推崇备至。苏轼评价田锡曰:“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愿广其书于世.....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纪晓岚在咸平集提要中说:“范仲淹作墓志铭,司马光作神道碑,而苏轼序其奏议亦比之贾谊。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锡之平生可知也。”田锡死后葬于江苏泗洲临淮县。
新津田姓应为田锡直系或旁系后人(资料缺失尚不能断言),但二者必居其一。
一世祖田邦泰“插业”新津后,曾在李姓财主家当雇工,由于聪明勤快能干,财主将女许配于他,田家连续三世娶李姓女为妻。二世祖田贵去世后,李家赠予墓地,墓地隔河对面是当地有名的“笔架山”,按风水家的说法这是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田贵后人还真的从此发迹,为官者众多。因此,旧时田姓一直是本县名门望族。田贵的生活年代大约在清康熙年间。
田邦泰和田贵的后人,从太平场地域迁出两支,一支到邓双乡,另一支到兴义乡定居。新津田姓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域。
新津田姓辈分排行为:
世代承宗泽 崇德启相贤 立朝中作本 居家孝为先
二十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大约五百年一循环,也就不会发生排行相混了。
与新津接壤的崇州市和大邑县分别有一支田姓:一支在崇州市桤泉镇(原崇庆县中和场),一支在大邑县唐场。当地田姓人家说,他们的祖上也是在清初从洪雅迁出“插业”到当地的,而且是被捆绑迁出的。和新津田姓同出一门。但他们的字辈排行和新津田姓不一样。据了解,洪雅田姓排行和这几处的田姓排行又不相同。故新津田姓辈分排行只是田邦泰的后人所用。
下为新津田姓其中一支世系简表:
一世田邦泰--- 二世田贵--- 三世田生玉--- 四世田在莘--- 五世田霙---六世田定世--- 七世田建中--- 八世田尔禄---(下略)。
九世(一).田懋功----(下略)。
九世(二).田懋源----(下略)。
九世(三).田懋昭----(下略)。
九世田懋源----十世田瑞潭(下略)、十世田宝书(下略)。
七世单传八世,以下到十二世,资料基本齐全,再往下就没有记载了。六世及以上旁系资料基本完全丢失。七世田建中由原居住地大牛拜迁到吴店子下二里地处,以后此地叫做田巷子。田建中主要生活年代大约在道光、咸丰年间。新津田姓到现在已传到十五六代。
|
||
| ||
上一条信息: 在归德田氏先祠里临时召开重要会议 下一条信息: 田氏寻亲信息2018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