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现代名人
返回上一步

 
田天其:石油工人 精彩人生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5335  添加时间:2010-7-20 0:48:29
 

6年军旅生活练就“铁人”素质

    1939年,田天其出生在巴东县金果坪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13岁的他才被送入附近的小学读书,中途辍学两年,后来又断断续续地上了5年学。19岁,他才读初中一年级。

    在学校里,因为比其他学生大很多,田天其常常遭到嘲笑,他再也无心读书了,偷偷地与学校80多名学生一起在乡人武部报了名,准备去参军。

    校长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要求人武部严格考查家庭成分和检查身体,限制学生参军人数。第二天,田天其与被审查通过的7名同校学生长途跋涉了一整天来到了野三关镇,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最后,他与3名同学会同全县150名青年换上了军装,从巴东乘坐“江陵”号客轮驶达武汉,乘火车到达北京,被分配到驻山西太原的空军部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连续三个月的集训让初尝人生滋味的田天其吃了不少苦头。北方的冬天寒冷得刺骨,风沙刮在脸上不敢睁开眼睛,陌生的环境,严酷的训练,让田天其感到了畏惧。每天天刚蒙蒙亮,5分钟的洗漱和整理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训练,正步、射击、投弹、单双杠、打背包、急行军、障碍翻越……投弹30米为及格,他使出了全部力气也只能扔到27米多,看到其他学员个个都比自己强,他再也沉不住气了。每晚趁其他学员睡熟之后,田天其就来到训练场,偷偷进行投弹练习,投了去捡,捡了再投……也记不起每晚投过多少次,直到用完了全部力气。

    开始几天,手腕肿得粗大,吃饭都成了问题,好在成绩上升得比较快,他就一直这样坚持着。在集训结束的大比武活动中,40米为优秀成绩,他一举创下了54米的纪录,获得了营级的嘉奖,引体向上也能连续完成40多个,获得了连级表彰。那天,他披红戴花,第一次走上前台,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祝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因为田天其上过几年学,在新兵当中算是有点文化的人。集训结束后,他被任命为连队的教务员,负责连里学员的识字和文化课的教习。除此之外,他每天还有几个小时的站岗任务,因为他们连担负着窑洞内飞机炸弹的守卫保护工作,防止敌特潜入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

    在田天其的记忆中,曾经有过三次敌特的破坏活动,但都化险为夷。因为教习工作很有方法和成效,他得到了领导和其他学员的信赖和认可,这一年年终,他被授予“五好战士”,佩戴着闪闪发光的荣誉勋章,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为新中国工作。

    3年兵役一晃而过,田天其凭着优秀的表现和过硬的素质被转为正式军人。之后,他到河北邯郸陆军部队又继续了3年的军营生活。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1965年,田天其坐了5个日夜的汽车,转业来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从此,他就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到了那里才知道环境恶劣得超乎想象。荒无人烟,一片戈壁滩,没有水草,黄沙满天。遇上8级以上大风,打在脸上生疼,只能背着风向倒着走。水和食物全靠汽车从外面运进来,3天多才能用上一盆洗脸水。更困难的是,由于交通极不便利,钻井用的钻机、压风机、柴油机、发电机以及油管钻杆等机械设备在卸下汽车后,就靠石油工人肩拉背扛运到油田位置。

    “这之前,我国的石油几乎全靠进口,一直受其它国家的限制和剥削,新中国要发展前进,石油开采加工十分重要,国家已经探测出大庆、山东、新疆等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正等待着石油工人的加快开采。做一名石油工人可能非常辛苦,可是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和价值。”田天其说。

    开始是一个月的生产和操作流程学习,田天其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他被安排从事砂岩的分析、化验的学习工作。田天其清楚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分析化验的结果将为钻井工作提供第一手决策资料,直接影响着速度和结果。扎实地学习,细致地研究,田天其常常是废寝忘食,他要迅速成长为一个石油工人。

    这期间,王进喜的先进事迹时刻闪现在他的脑际中,时刻影响和激励着他,已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单位不断发出号召,要发扬王进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力争今年再打出一口油井,这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激情。

    由施工队架设好井架后,用柴油机作动力,12寸的钻头开始下钻。100米以上为砂土层,几小时就能完成,这时必须迅速安放好相应的钢管,并用水泥浇筑牢固,防止沙土崩塌堵塞。100米以下一般都是坚硬的岩石了,换成5寸的钻头,每小时只能钻进几十米深。水和泥沙不断地被水龙带抽到钻头处,用于降温和洗磨钻头,同时,钻头钻出的岩石颗粒通过水洗和过筛又被抽出来。这些宝贝被很快送到田天其的研究室里,如果岩性在逐渐变软,颜色逐渐变为褐色,就意味着石油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到底还有多远,这还要靠进一步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田天其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亲历打开的第一口油井喷出原油时的情景。那是他来到油田两个半月的时候,钻下2760多米深度时,技术人员意识到要出油了,他们迅速接好钢管,现场指挥人员要求大家迅速撤离井口,熄灭各种火源,在钻头缓慢从连接起来的钢管中退出时,石油也随之喷薄而出。

    第一次看到黑乎乎的油污,田天其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大伙儿们拼着血汗挖出来的石油。当确认这就是还没有加工的原油时,田天其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和同事们跑起来,跳起来,唱起来……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住下,一个个帐篷,就是我们流动的家……”这是对石油工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从田天其当上石油工人开始,直到1996年退休,他整整工作了32个年头,足迹遍布新疆、山东、黑龙江、天津、河北、辽宁和湖北7个省市的油田,自己参与钻探过多少口油井,他已记不起了,但他清楚地记得在江汉油田钻探出了一口3275米的油井,是自己所经历的最深一口油井,前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由于处在石油工作的一线位置,条件最为艰苦,工作也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虽然里面也有具体分工,但限于条件和人力,很多工作必须共同协作去完成。抢时间,抢进度,成了他们一贯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但危险却时刻伴随着他们。

    1985年,在辽河油田,由于油井内巨大的压力,原油从油井直冲云天,方圆半里的村庄全被原油浇上了。村庄突然燃烧起来,工地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没法将火扑灭,大火烧了3个日夜,最后动用炮弹部队,才将油井封死。

    在新疆油田,面临寒冷的天气,时常要抢进度。一次,田天其用绳子拉钻杆,可能用力过猛,铁钩突然滑落,他控制不住身体,头颅全部插入了黄沙里,顿时不省人事。“如果位置再偏一些,撞到钻杆上,我可就没命了。”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田天其至今还有些后怕。

回到家乡安享晚年

    1996年,田老从天津大港油田退休,回到了家乡,安享天伦之乐。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田天其依旧气宇轩昂,走起路来也是精神抖擞。每天清晨起床后,他先是半个多小时的跑步训练,接着进行自创的健身训练,他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一次,田天其从2米多高的楼上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家人急坏了,把他送进医院,他换了点药就出院了。“我们在部队进行障碍翻越训练时,很多时候摔得比这惨多了。”田天其乐呵呵地宽慰家人。

    每天坚持训练,已成了田天其自当兵以来养成的良好习惯和乐此不疲的功课。除此之外,他的爱好也十分广泛,对钓鱼、下棋、拉二胡和气功有着很深的研究,平时还喜欢制作、加工一些小玩意儿。

    田天其性格开朗乐观,看待问题颇有见解和深度,常常与家人谈笑风生,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津津乐道的谈资,似乎那是一本永远谈不完的小说。

    采访将近结束时,记者提出给他拍几张照片,以反映他的经历和现状。健谈的田老一下子变得有些不好意思:“在部队获得的荣誉大都存入了连史;在石油战线曾经十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由于不断辗转到新地方,一些证书已经不知去向,很多生活物品都随走随扔了。”

    最后,经过一番仔细地回忆和翻捡,终于找到了一本荣誉证书和一把伴随田天其工作30多年挑拣岩石样品的镊子。镊子一点也不光亮了,上面的纹路已经全磨光了,但它最能见证田天其作为石油工人的精彩人生。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赠章 逝世       

 下一条信息: 田家贵:湖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