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桂陵和马陵之战的主将各是谁?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1121  添加时间:2008-8-7 14:28:42
 

    《史记》说在齐宣王二年,田忌孙膑参加了与魏国的马陵之战。从而使人以为齐宣王时,田忌又从楚国回到了齐国。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强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
    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驺忌子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 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而根据魏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和《战国策》,马陵之战发生在齐威王(前341)时期,而且齐国主将为田盼而非田忌,魏国主将为太子申而非庞涓。孙膑自己的说法也是在桂陵之战就擒获了庞涓。

    史记》一书,向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史学的最高成就,常令后世史家望书兴叹。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也并非毫无瑕疵。有关孙膑与庞涓在马陵大战就属于太史公的失误。明乎此,方知孟子之“尽信书不如无书”,真乃圣人之言。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桂陵之战后十三年,孙膑与庞涓战于马陵。马陵,路狭道窄,两旁又多险阻,很适于设兵埋伏。孙膑军行至马陵,便命兵士砍去一些树木塞住去路,并选一棵大树,将其面路的树干,砍去树皮,露出树身,然后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之后下令军中善于射箭的人,共拿万张强弩,夹道埋伏,并约定:“晚间但见大树底下有人点火,就万弩齐发”。庞涓一路追赶孙膑,果然在当夜赶至那棵大树底下,抬头看见光滑的树身,仿佛有字,于是点火照看。可是,字还没读完,齐军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魏军大乱,窜逃失散。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绝难脱身,于是拔剑自刎。临死之时,还愤愤而言,“悔不早杀孙膑,如今反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 

    这段记载,人物栩栩如生,场面历历在目。于是千百年来,庞涓马陵自刎便成了定论。 

    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竹书纪年》的说法 

    早在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就已指出:“《纪年》云,梁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于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朌败梁于马陵”。也就是说,据《竹书纪年》记载,孙膑与魏军大战是在桂陵;与魏军在马陵大战的齐国主将是田朌。而且马陵之战距桂陵之战,只有十年。 

    需要论证的是:《竹书纪年》对桂陵和马陵之战的记载是否比《史记》的记载更可靠? 

    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竹书纪年》的基本情况。 

    据《晋书·武帝纪》载:“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十月,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这十余万言的古书竹简装成数十车送至京师,经束皙、杜预等专家整理研究,得文献75篇。其中有12篇记录了自夏、商、周至战国后期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由于记载采用编年体的方式,遂命名为《纪年》。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征引此书时将《纪年》与“竹书”连用,之后才有了《竹书纪年》之称。 

    《竹书纪年》对于西周、春秋、战国,不分记各诸侯国事,独记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又独记魏国,称魏襄王为“今王”。不难看出,这是一部魏襄王时期魏国人撰写的史书。可惜的是,这部书问世不久就作为魏襄王的随葬品埋入了地下,直到570余年后的西晋初年才出土。司马迁自然看不到此书。 

    齐、魏桂陵和马陵之战均发生于魏惠王时期,而魏襄王正是魏惠王的直接继承人。年代如此之近,又是本国的头等大事,作为魏国的史官(或士人),无论时间、地点还是双方领军人物,都没有理由出现错误。 

    毫无疑问,关于桂陵和马陵之战的记载,魏襄王时期魏国人撰写的《竹书纪年》较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更准确。 

    二、《战国策》的有关说法 

    《战国策·齐策一》载:赵都邯郸被魏军围困,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段干纶的计谋,出兵进攻魏国的襄陵。当年七月,邯郸被魏军攻克,齐军则趁魏军疲惫之际加紧攻击,大败魏军于桂陵。《史记?魏世家》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符:“魏惠王十八年,魏破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于)桂陵。” 

    《战国策·齐策一》又载:魏国进攻韩国的南梁,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田臣思的计谋:先秘密与韩国结盟,又不马上出兵救韩。韩国自恃有齐国撑腰,(与魏国开展大战,结果却)五战五不胜,只好求诉于齐国。齐国这时才出兵攻魏,大败魏军于马陵。《战国策?魏策二》有这样的记载:魏惠王发动全国的军队,由太子申统帅去进攻齐国。有人对公子理的老师说:“您为何不让公子理去王太后面前哭诉,阻止太子申率兵攻齐呢?如果阻止成功,太子申就会感激太子理;如果阻止不成,公子理就有可能立为王。因为太子申年轻,不会用兵;而田朌是齐国久经沙场的老将,孙膑又善于用兵,太子申这次出战必定要败,败者必定被擒……”。(结果是)“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魏)十万之军”。 

    从这则记载看,马陵之战齐国主将为田朌,军师有可能仍是孙膑;而魏国主将是太子申。 

    《史记·魏世家》中却是另一种说法:魏惠王二十八年,齐威王卒。“(魏惠王)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孙膑)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与齐人战,败于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军遂大破”。 

    《史记·魏世家》的这一记载与《战国策·齐策一》和《战国策·魏策二》的记载明显矛盾。“齐策一”记载马陵之战时齐威王仍在位,而且马陵之战的发生是为了救韩而不是救赵;“魏策二”只肯定了魏军主将是太子申,对庞涓则只字未提。如果庞涓参与了马陵之战,或者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载,庞涓为马陵之战中魏国主将,那位向公子理的老师进言的客人又岂能如此说辞呢?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史记·魏世家》中对马陵之战的记载自相矛盾。“列传”中讲“齐救韩”发生了马陵之战;“世家”中讲“齐救赵”发生了马陵之战。“齐救韩”则与《战国策·齐策一》相符。很明显,“齐救赵”发生马陵之战之说是太史公将马陵之战与桂陵之战搞混了。 

    三、孙膑本人的说法 

    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膑兵法》的竹简。其中有《禽庞涓》一篇,大意为:魏军由将军庞涓带兵八万进攻邯郸。齐王闻之,使将军田忌、孙膑带兵八万前去救援。田忌佯攻平陵(疑即《战国策》中之襄陵),并采用所谓“减灶”计诱使庞涓轻骑追击,最后在桂陵大败魏军,并擒获庞涓。 

    行文至此,已可得出结论: 

    1、庞涓并未在马陵自刎,而是在桂陵被擒。 
    2、桂陵之战齐军主将为田忌,孙膑为军师;魏军主将为庞涓。 
    3、马陵之战齐军主将为田朌,孙膑有可能仍为军师;魏军主将则是魏太子申。 
    4、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对手同是齐威王和魏惠王,其发生年代应以《竹书纪年》所记为准。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氏寻亲信息和班辈汇总080806(       

 下一条信息: 火炬手田雄在北京传递火炬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