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顼为官、治学之道研究
|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6073 添加时间:2008-1-27 14:45:14 | ||
1521年21岁的田顼以他那“文崇先汉,诗类晚唐”的杰出才华中第29名进士,被称为晚明四大才子。他一生以大器早成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又以43岁壮年退出政治舞台,隐居尤溪,此后消声秘迹。可是,近年来,随着朱东阁的《张居正传》发行,理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地方志的开发研究,田顼的名字又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中。那么,支撑田顼为官之道、治学之道的思想是什么呢? 一、田顼的为官之道 1、忠君的思想。田顼的忠君的思想表现在他的政德上:颜良重的《岩城小札》的第三节《清清梅林水》一文认为:田顼为政注重清廉,体察民情,刚直不阿。以德为政,虽罪于显贵,却利益百姓,乃政德之精华。 吏部尚书王用宾在《明故中宪督学宪副柜山田先生墓志铭》则称赞:田顼出任户部主事,奉命办理九江税务,廉洁奉公,政绩卓著。任南京兵部武选主事勤政敬业,“区划戎政,井井可观。贤劳允著,令誉昭闻。”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是中肯的,是实事求是的。忠君的思想是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首席,正因为田顼忠君,年轻的田顼才能“授户部主事,不期月,调兵部武选主事。寻转礼部精膳司员外,以本部郎出为湖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佥事进阶贵州督学、宪副,迅速成为明朝正四品官员。 2、臣和的思想。田顼的臣和的思想表现在他与同事关系上:他任礼部精膳司员外,日与龙湖张治、鸣梧廖道南、皖山吴檄、荆州唐顺之、少谷郑善夫、后罔陈东、中麓李开先交游弥善。时过从谈诗什,朝野属望。张居正为了扭转严嵩乱政残局,力挽狂澜,除旧布新:创考成法、清丈土地、整饬吏法、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变革之下,时局动荡,官场艰险,投机钻营者不少。田顼在着力调解皇帝、张居正、严嵩等众臣矛盾不成后,嘉靖十八年,43岁的田顼急流勇退辞职还乡。 综上所述可见,田顼“忠君”并非溜须拍马,而是努力为国家着想,为君分忧,为民谋福址。田顼的“臣和”並不随波逐流,而是根稳身正,扬正抑邪,始终以民为本,以大局为重。 二、田顼的治学之道 1、评文察德与讲学授理。颜良重的《岩城小札》的第三节《清清梅林水》一文认为:田顼治学选拔人才,评文察德,他任湖广学政时,开辟书院,讲学授理。吏部尚书王用宾在《明故中宪督学宪副柜山田先生墓志铭》则称赞:崇迪正学,鉴别精明,众喜得人。凡与拔尤者,多所树立。莅楚三载,士习丕变。越明年戊戌,进阶贵州督学、宪副,以垂白太宜人年事高迈,遂力疏丐归终养。上可之,即日解印绶,归著南陔,引以自见,优游林下二十余年。锱铢轩冕,视其尤烈。湖湘多士,至于今称之不衰。 2、推崇“理学”。程氏家谱网《二程传芳 》记载:嘉靖十八年(1539年)提学副使田顼扩建“二程书院”讲厅3间。此后,仰慕“二程”的学子经常前往拜谒并听先生讲学。自此,黄陂学风日浓,沿袭数代,直至清末。 田顼为湖广佥事,奉敕视学政,下车首创濂溪书院,爰缀训规,日进诸生,循而行之。《尤溪县志》记载:退官后 田顼利用私宅创办“荆川书院” 推崇“理学”。 历代以来,人们所尊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支配宋、明、清各朝代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理学是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后以出现的一个新儒家学派,其中之一就是以“二程”和朱熹等人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们对于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如宇宙的起源问题,理和气即精神和物质的依存关系问题,都有独到的观点。朱熹编著者的《“四书“集注》成为科举教材,尤溪是朱熹出生地。可见,田顼推崇“理学”注重从源头抓起。 三、田顼的治学成就 田顼的治学成就主要是地方志学说。田顼在《嘉靖延平志·序》中提到:“禹贡,志所由昉。”宋代司马光在《河南志·序》中说:“周官,有职方土训诵训之职,掌道四方九州之事物,以昭王知其利害。后世学者,为书以述地理,亦其遗法也。”(《司马温公文集》第66卷).. (《司马温公文集》第六十六卷)明人田顼则认为方志的源头是《禹贡》:“《禹贡》,志之所昉。”清代学者洪亮吉认为最早的方志是《越绝书》:“一方之志,始于《越绝》,后有常璩《华阳国志》。”明嘉靖甲子(1564年)冬十月,尤溪柜山进士、中顺大夫、按察副使田顼为叶氏撰写谱序,文中提到广西融县举人邓玺在...田顼还列举明代叶楠、叶中梅兄弟曾分别出任尤溪、贺县知事,盛赞叶氏“为雄郡茂姓巨族之望也”。 可见,田顼则认为方志的源头是《禹贡》,被众多方志研究者所引用。 |
||
| ||
上一条信息: 武术博士田金龙 下一条信息: 发明状元田宝武:将发明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