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陆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返回上一步

 
简论战国时期齐威王的用人治国思想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447  添加时间:2007-10-10 22:53:45
 
     姜氏齐国政权到齐景公去世以后,就开始走上衰败的道路,其原因固然与国君的无能有至关重要的干系,但,历史的发展促使地主阶级势力上升以至于夺取腐朽的政权,应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势不可挡的规律。
    春秋后期,齐国内部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地主阶级势力逐渐上升,并以惠民为手段争取民众的支持。齐国的陈氏集团,从陈完逃亡至齐为工正开始,就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由于他们经常采用施恩惠于民的办法拉拢百姓,使他们成为人心所向的集团。晏婴曾对晋国的叔向明确分析过齐国存在的这一现象。 
    公元前.539年,时仍为霸主的晋平公从齐国娶的夫人少姜死去,为了与晋国的友好关系不致中断,齐景公派晏婴到晋国去说媒,愿意将齐国宫室的其他女子许配给晋平公做续弦。齐是大国,晋也愿结好于齐,于是,两国定下婚事。在招待晏婴的宴会上,叔向问齐国的形势,晏婴毫不隐瞒地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左传·昭公三年》)我们看,陈氏的量器容量比齐国的旧量器的容量大,但,他们用自己大的量器向外借贷,而在收回的时候却用齐国的旧量器,借贷的人便得到了便宜。同时,他们到集市上卖的木材价格与山上的价格相同,海产品的价格也不高于海边,减少民众的负担。而齐宫室却大力搜刮民众,把他们收成的三分之二收归国家,结果是国库的东西多得腐朽,老百姓却受冻挨饿;刑罚也繁重,被砍厂脚的人很多,适威篥希上衡鳝比鞋子还贵。齐宫室使老百姓受痛苦,陈氏却给予恩惠,百姓爱陈氏就如自己的父母,像流水一样归附他们,即使不想得民,也没办法避免。陈氏的先人的精灵已经在齐国了,所以怎能保证齐国不为陈氏所有呢?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陈氏得到百姓的拥护,他们便逐渐消灭其他有势力的宗族,掌握了齐国的实际权力。由于有功于齐,还被赐姓田氏。到田常时,进一步获得民心,《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说人们唱歌说:“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成子为田常的谥号)他杀简公,立平公,自为相,将鲍氏、晏氏等宗族及宫室中的强者尽行消灭,使齐平公成为傀儡,齐之政权实际归了田氏。他深知得民得士对于夺取政权的作用,所以特别注意惠民、惠士。《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晏婴的话说:“夫
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货,小斗斛区釜以收之。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土。”在春秋后期,士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阶层,他们兼通文武,深明天下大势,且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争夺政权不可忽视的力量。百姓和士的拥护,成为田氏执掌齐国政权的基本保证。伺候他的儿孙都成为齐国的相国,其他田氏诸人则都为齐大夫,并“与三晋通使”,已经标志着田氏“且以有齐国”了。到田和时,他相齐宣公,又相齐康公,由于齐康公“淫于酒、妇人,不听政”,田和就把康公迁徙到“海上”(今山东省长山岛),自己掌握了齐国政权,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君,姜氏政权寿终了。但田和却还不能算诸侯,因为没有得到名义上还是周天子的承认。过了两年,也即公元前387年,田和与瓜分晋国而成为魏国国君的魏武侯在浊泽(今河南省临颖西北)相会,要求列为诸侯,得到魏武侯的支持,并“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至次年(公元前386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田氏政权“合法”地取代了姜氏政权,历史上称其为田齐,而将姜氏政权称为姜齐。这时,历史已经进入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了,列国纷争的大舞台,给田氏诸君准备了施展才略的机会。
    田齐的国君深知人才是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进而扩大势力的基础,所以,他们注意争人、任能,充分发挥人的才智,演绎了战国时代的辉煌。
    战国初期,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的官僚政治集团,为适应新的历史形势,要求选贤任能、富国强兵、并进一步扩张领土,与刚刚失去政权依靠的旧制度、旧传统、旧习俗产生矛盾,于是各国便不得不开展变法改革运动,以兴利除弊、破旧立新。  
    魏国首先开始改革,魏文侯(公元前445年一公元前395年在位)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并迅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接着,赵国的赵烈侯(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87年在位)任用牛畜、苟欣、徐越等进行改革,他们“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以仁义约以王道”(《史记·赵世家》),即按贤能选拔人才,按节俭原则处理财政,按政绩考核臣吏,并主张用王道教化百姓,也逐渐变强。楚国任用吴起实行新法,精简了机构,裁减了戎员,减少了禄秩,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使楚国在短期内“兵震天下,威服诸侯”。韩国则任用申不害也收到“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的成功。
    这些国家改革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任用了贤能之士。
    田氏也不例外,早在桓公午(公元前374年一公元前357年在位)的时候,就总结姜齐政权和新兴国家变法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贤能之人对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于是创办了稷下学宫,招徕大量天下贤士,为齐国富国强兵服务。此后的威王继续改革,取得了称雄于世的效果。
一、听谏言,革吏治。志在称雄
    公元前356年,桓公午卒,其子因齐即位,就是齐威王。齐威王即位之初并未亲自理政,而是将治国大事交卿大夫办理,由于形不成权力中心,国力下降,国内吏治败坏,土地荒芜,百姓生活贫困,国外则诸侯并侵。《史记·滑稽列传》载:“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则说:“九年之间,诸侯并伐”,是指“威王元,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齐国实际已经处在危亡的关头。
    在此情况下,稷下学士淳于髡担心齐国的命运,就利用威王喜好隐语的特点用隐语进谏,这就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的由来。淳于髡的进谏,激发起齐威王使齐国大治的英雄气概,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家之所以如此的关键,就是吏治腐败。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吏治开始,改变齐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在经过调查,掌握了实际情况后,他召集七十二名地方官到朝廷,他用烹刑诛杀了没有政绩、只知贿赂收买朝廷官员求得赞誉的阿大夫以及接受贿赂的官吏,又奖励给虽在朝廷内倍受毁谤却政绩优秀的即墨大夫万家,在齐国内部和外部都引起极大震动。《资治通鉴》说:“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诚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说:威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齐国政权。    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刁挈子。  
  二、依邹忌,广纳谏,威震列国    与齐威王论人才为宝时所说任得其人的绩效可说
    齐威王善于弹琴,在听到邹忌用弹琴的道理  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威王说:“吾臣有檀子者,使守比喻治国的道理以后,觉得邹忌是个人才,就任他    南城,而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为相。淳于髡不放心,就通过隐语询问邹忌如何    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治国,邹忌回答从五个方面着手,即经常在国君面  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前而不失理,与大臣搞好关系,处处为万民着想,    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举贤任能而清除奸邪,修订法律来监督赃官。从  盗贼,则道不拾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此,他“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新序‘杂事》.
   三、任孙膑。两胜魏,徐州相 
     用法律约束群臣,继威王杀一人、赏一人而在整顿吏治方面起到了更为广泛深刻的作用。    孙膑能在齐国扬名且永载史册,也与威王的选贤任能是齐国的优良传统。战国时代,兼  任用分不开。他被庞涓骗至魏并借故施以膑刑,使并战争更为频繁激烈,因此,选拔一批能治国用兵  其残废。是齐国的使者将其偷载至齐,又因其指挥的人才,就成为巩固政权、富国强兵的关键,而真    田忌赛马胜利被威王任以为军师,其军事才能得正有才能的人,声望也非常大,受到各国国君的重    到充分展现。视和礼遇。魏文侯致禄百万而任段干木为相,使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先进行改革的国家,因而段名闻天下,以致于秦国闻段在而不敢向魏国用    也最为强大。魏文侯、武侯两代,利用强大的国力,《吕氏春秋.察贤》说:段干木任相,“国人皆  又联合韩、赵不断对外扩张,与西边的秦、北边的喜,相与诵之日:‘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    中山、南边的楚,不断交战,并取得多次胜利,占领忠,段干木之隆。’居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    了大片土地。向东则直接与齐为敌,公元前404年谏秦君月:t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    曾大败齐军,一直攻至齐长城。这样,强魏就与周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  边国家形成矛盾,也为齐联合他国对付魏国造成敢攻之。”以一人之贤名而阻止了秦兵的征讨,有利条件。见贤人之威力。齐威王同他国国君一样,这时也    齐国最先联合的是赵国。魏国虽然曾联合赵、求贤若渴,他发扬光大了齐国举贤尚功、选贤任能  韩两国,但它们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特别是同时的传统,继续发展稷下学宫,招徕四方贤士,还以    强大起来的赵国要向南发展势力,受到魏国的遏人才为宝,亲自选拔任用人才,邹忌、孙膑、淳于髡  止。齐国对魏国称霸中原也心存不满,于是有了联等都是他破格任用的杰出人才。    
      邹忌除协助威王整顿吏治,使齐国大治、威震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发兵攻赵,联合宋、卫邻国外,还建议他重金求谏,“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两国之兵包围了赵的国都邯郸。次年,赵向齐国求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救。齐之谋士段干朋分析,“不救则不义,且不利”,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一年之后,    因为赵国失败只会增加魏国的力量,不利于齐。齐什么意见也提不出来了。威王虚心纳谏,得到了    威王同意这个意见,就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许多治国的建议,革除了不少弊病,齐国的力量更  带兵救赵。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与赵国作战,为强大。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他的精锐力量必然在前线竭力拼杀,守卫国都的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齐策一》)。尽管《战  一定都是老弱病残,我们不如直攻它的国都大梁,国策》不免夸大其辞,但通过威王纳谏,齐国上下    庞涓一定会回头来救,这样就解了它对赵国的围一心,国力提升,具有了政治的新气象则是肯定无  困,我们还可以趁其疲敝战而胜之。田忌同意孙膑疑的战略,直攻大梁,魏将庞涓果然弃赵而回救,结果两军在桂陵相遇,因魏军长途跋涉,士卒疲惫,推荐给威王,他曾自豪地说:“忌举田居子为西河  被齐军打得大败,大将庞涓和太子申均齐军被俘而秦、梁弱,忌举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  虏,后释放。在这次战役中,孙膑采取避实击虚、攻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  其所必救等策略,创造了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
    齐国战胜当时最强大的魏国,打破了魏不可战胜的神话,充分显示了齐国的力量,震动了各诸侯国。自此,“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实际上,桂陵一战并未使魏国一蹶不振,在其后与各国的战斗中,依然是胜多败少,齐国也曾被其击败。特别是秦,因为不能抵敌魏国,竞劝其称王,并与宋、、邹、鲁等国在逢泽与魏王会盟,称魏为王。
    逢泽之会受到齐、韩、楚的抵制,于是,魏与他们的矛盾尖锐起来。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庞涓和太子申率军进攻韩国,韩力量薄弱,向齐求救。
    在救还是不救,早救还是晚救的问题上,齐国认识不一,最后孙膑说,如果在韩、魏两国的力量都未疲惫的时候去救,等于我们替代韩国承受魏军的压力,还要接受韩国的命令。魏存灭韩的心思,韩国灭亡,魏一定东向侵齐,所以还是要救。现在要答应韩国的请求,坚定韩国的信心,却又要在魏国力量受到损失的时候再出。这样既可以获得利益,还可以享受到援救他国的良好声誉。齐威王依从了孙膑的意见,派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韩与魏“五战五不胜”、双方力量都受
到很大损失的时候出兵,大军直扑魏之国都大梁。
    为了对付齐军,庞涓只好从韩国率军回国。孙膑根据魏军悍勇善战而轻齐的特点,以减灶之法迷惑敌人。庞涓率军追踪三天,看到齐军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少,认为齐军不堪一击,便丢下辎重和步兵,率领少数轻装精锐日夜追击。孙膑在马陵设伏,等庞涓赶到,突然之间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兵荒马乱。庞涓自知计穷,自刭而死,“齐因乘胜尽破其军”,“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战国策.齐策五》)。齐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不仅魏国甘拜下风,韩、赵也自叹弗如,“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于博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孙膑“避而骄之、引而劳之”的减灶示弱、诱而歼之的用兵之计,永留青史。
    马陵之战后,魏国又受到秦、赵的攻击,称霸希望连连受挫,将一腔愤怒都记在齐国头上,对齐国的仇恨到了至死不忘的地步,总想起兵而攻之。但是,魏国的谋士惠施却认为,经过桂陵、马陵两次战争,魏国国力大衰,而齐国的国力和声威都成上升趋势,如果起兵伐齐,肯定要吃败仗,因此,不如不穿王服放下架子去朝见齐威王,以求魏国减少东方的压力。魏惠王听取了惠施的建议,于公元前334年率几个小国的国君一起到徐州会见齐威王。会上,魏惠王等请齐威王称王,齐威王也正式承认魏惠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徐州相王”。虽称“相王”,因为魏早在十年前已经称王了。这次只是魏国尊齐为王罢了。
    魏国的委曲求全,表明齐国已经取代魏国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了。
    齐威王还不计曾劝他振作的淳于髡身子矮小和赘婿身份,给予重用,经常让他出使他国,都很好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保持了国家的尊严。((史记.滑稽列传》说:“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同时,又因为淳于髡既能饮酒却又能节制,将其封为“诸侯主客”,负责接待、陪伴各国来客。还让他监督宗室,不得滥饮,“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得到威王的极大信任。 (作者: 程光卉)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齐太公世家第二》译文 注释       

 下一条信息: 舜裔姓氏简介







首页
我的
返回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