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
【编者注:“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编委会(顾问:大选。组长:大见。名誉组长:邦禄。主编:大进。副组长:大跃。委员:正平、邦海、邦友、江山),于2020年正月至2024年八月,历时四年多进行精心撰写编纂,由“重庆壹时怡美广告设计有限公司”田江山负责排版印装发行。2024年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一等奖”!田大进宗亲供稿,授权华夏田氏网、田氏网微信公众号对本谱全书图文全网首发连载,版权属“重庆开州铁桥树林湾《田氏族谱》续谱编委会”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田氏网”。】
连载十七
五、田氏家风
孝悌为根,文化为魂。道德为基,勤耕为本。孝悌传家,厚德立身。
勤劳节俭,精诚敬业。谦恭慎言,遵纪守法。好学达智,知足为乐。
洁身康健,友善睦邻。
雁门世第活荆堂训辞
兄弟翕和,于家无尤。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莫为欲过而众怨,莫为骄横而众恶。
修身洁己,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为诈行。非义之念,不萌于心。
非礼之财,不入于家。勤俭以足,安分以守。学以明理,志以成学。
孝于事亲,敬于职业。
孰礼义之俗,崇廉耻之风。莫惑当时之誉,莫昧目前之利。
和气致祥,天必佑之。 族上世代。
六、田氏治家
《朱夫子治家格言》
朱夫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遗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此《朱子家训》实际应为《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应该分清楚。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a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tui)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en)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yong,su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ang,tuo)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七、田氏戒条
《田氏戒条》十四条
〈一〉戒忤逆
凡人莫忤逆子,忤逆还生忤逆儿,旨哉斯言,直可当晨钟暮鼓,发人猛省。无如世人不察,或因家产细故,忿争于二人之前,或听枕边长舌,抵触双亲之怒。噫!是何父母之不重,而重此身外之物也。吾人幸际升平,躬逢盛世。正宜及时孝养,以尽人子之职,倘奉养有亏,犯乱忤逆,绳以家法,请以国法,决不宽恕。
〈二〉戒斗殴
唾面自干,师德堪风,戒之在斗,圣训昭然。今人多不理会。每遇小忿,或拳足相加,刀棍相搏,致成人命,大可痛惜。今戒吾族,毋以富欺贫,毋以小加大,毋以强凌弱,毋以少犯长。纵有横逆相投受之,不报此时彼时即。强蛮人自感而化。若两相斗殴,非我伤彼即彼伤我。孔子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可不敬欤。
〈三〉戒争讼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此言虽粗,实是至理。今人每因小忿,挟气争讼,竟至鬻产不悔。亦何?惑之甚也。故凡些微口角,务宜息心静气,一含忍便了,即情关切肤,势迫无奈,亦必投明族属里甲,听其公论。可已则已,庶几官不烦而吏不扰,身可保而家可全,方为盛世之良民。
〈四〉戒拨唆
谚云:劝人终有益,唆竦永无功。此教猱升木,古人之所戒也。近来人情浇薄,说长道短,背后刁唆,拨是弄非,挺身为证,所在多有。吾族凡闻有争斗,不待告诉即须竭力排解,曲为劝释,秉公持正,务令两平。如再三处分不从,听其自作主张,毋模棱两可,酿成二家之嫌;毋颠倒是非,构起二家之祸。不惟免罪于公庭,亦可见存心之厚矣。
〈五〉戒悔婚
礼莫重于婚姻,上事宗庙,下继后世,故议婚一条最宜慎重其事,而不可忽。近见世俗,每因一言契合,或指腹为婚,或襁褓下聘。及至长成,或因恶疾无赖,或因家贫远游。一旦寒盟负约、构讼成仇,爱此害多矣。可不戒哉?司马太尉尝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长,然后定婚,或通书不数月必成婚,庶无此悔。《律》又云: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老有残疾,或出通房乞养者,务宜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依礼聘定。此旨亟宜恪遵。
〈六〉戒赌博
士农工商,各有恒业,斗牌掷骰,乃牧猪奴戏耳。今人不以为下贱,反以为乐事。整日三五成群,喝雉呼卢,有正人君子禁之不可迨。至家产荡尽、贫无立锥,或做梁上君子,或为沿门乞丐。噫,良可叹矣?吾族子弟,勿蹈斯弊。况禁止赌博,国有律法,尚有懔诸。
〈七〉戒淫行
谚云:犯着奸情家易破,养成色病药难医。二语为人顶门一针,真觉毛骨悚然,窃不解世之人不亲君子、不接正人,只想风花雪月、游嬉度日,岂知天道难容、神人共嫉,一朝败露,小则亡身丧家,大则覆宗绝嗣。那时悔之无及。族姓子弟务宜破色魔之障。国法昭彰,懔之勿忽。
〈八〉戒奢华
古人有云:言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福不可享尽。若贫贱之人,固以俭约为尚。即富贵之家,因其丰足,用如泥沙,则骄奢实淫邪之渐。虽暂时荣华,亦不能久享矣。吾愿吾族子弟,凡宫室衣服不必过于美丽,日用饮食惟是安于淡泊。不独蓄财,亦可为子孙留福。孔子曰:与其奢也,宁俭。尚其三复之。
〈九〉戒刻薄
忠厚乃处世之道,刻薄非君子之行。近有重利忘义之辈,升斗星秤轻出重入,布帛钱米刻陷贫穷,虽至亲深交,见其困乏毫无体恤之念。今虽富足,安保异日亦富足乎?昔有一祝姓者,刻薄成家。一日,龙出宅下,人物财产尽沉于潭。后人名曰祝家潭。此可知天道循环,报施不爽,可不猛省?
〈十〉戒轻生
为人须体乾父坤母之德,全受全归。斯无愧怍。苟好勇斗狠,撒泼图赖,或悬梁溺水,或服毒自杀,不惟不重父母遗体,且伤天地好生之心。万一经官相验,终属轻生,置之不究,岂不大可惜哉?凡我族姓,当各惜身重命,为天地间之完人可矣。
〈十一〉戒左道
圣贤教人崇尚正学。自异端杂出,凡妮妈释道俱兴,正学相左一为所惑。大则起弑夺之祸,小则至奸盗之萌。其危害可胜言哉?吾人读圣贤书,自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法行不敢行。诸如左道之流,务宜拒绝,概弗与通。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吾弗为之。尚其口诵,心杂勿忽。
〈十二〉戒越占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无如世道不古,窥视成风,见人财物,思为己有,占人田宅,忘作己业。是非相争,讼端不息。此皆不安分守己之所为也。故愿与吾族约:勿取不义之财,勿图非分之业,存些心田留与子孙,耕种便是良策。且能悠久。
〈十三〉戒宰牛
记曰: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况牛乃上天元武之精,下民衣食之福,非郊社不敢用,非大神不敢享,是虽元后犹无。故而不杀之,矧六畜之中,牛独辛苦,仰事俯畜,咸攸赖焉,竟忍以口腹之,细而割剥鼎镬,宁不为之寒心乎?语云:他养尔家尔食,他肉纵无果报,能无愧欤?且国法森严,戒之戒之。
〈十四〉戒为非
天下最可耻者,莫甚于为非。一流人耳,自耕读两途外,百工技艺,非不可以营身而糊口,而乃寡廉鲜耻,逾墙穿壁,以致身罹法纲,死而无悔,何愚昧之若此乎。吾族清白相传,历无歹人良可幸也。
供稿:田大进
【温馨提示:宗亲如有涉及文中世系、数据、资料等问题需交流,请在本文后留言;或联系田大进主编,电话及微信号码:13896379441(请在白天交流,过早过晚时间勿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