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氏流源考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3777 添加时间:2007-6-1 20:24:58 |
|
-
一、田氏起源
田氏起源,可追溯到历史遥远的传说年代。中华民族一向自豪地称之为“炎黄子孙”。田氏起源据说与黄帝有关。 据传,黄帝姬姓,号轩辕氏和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少典娶有蟜氏女所生的兄弟。 黄帝在位百年。娶妻四人,生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正妃为西陵氏之女嫘祖,生子二:玄嚣和昌意。 玄嚣生子娇极;娇极生子帝喾;帝喾生子放勋(尧帝,为黄帝五世孙);放勋生子九;女二:娥皇和女英。 昌意生子高阳(洋。即颛顼);高阳生子穷蝉;穷蝉生子敬康;敬康生子句望;句望生子矫牛(或桥牛);矫牛生子瞽叟;瞽叟生子重华和象(重华即舜帝,黄帝九世孙)。重华生子商均;商均生子虞思(……28代失考)遏父(舜帝32代孙),娶武王大女大姬为妻,住沩水河畔,生子妫满;(因在陈国,又称陈满,是陈姓始祖。)满子申公犀侯;死后,由其弟相公皋羊承袭;皋羊死仍由申公犀侯子孝公突承袭;突死由子慎公圉继位;圉死由子幽公宁(灵)继位;宁死由子厘公孝继位;孝死由子武公灵继位;灵死由子夷公说继位;说死由其弟平公燮继位;燮死由子文公圉继位;圉有子二:长子鲍(即陈桓公,在位38年后死去,由其弟佗继位)。幼子佗承袭兄鲍之位,是为陈厉公,死后由子陈敬仲继位,田姓始祖,即田敬仲或田完。 当时,因陈国内乱,田完抱乐奔齐后,被任命为工正。他生子稚;稚生子泯;泯生子须无(文子);须无生子无宇(桓子。由他正式改为“田”姓);无宇生子二:幼子田开(武子)。长子生子乞(僖子);乞生子常(成子);常生子盘(襄子);盘生子白(庄子);白生子和;(被康王封为齐侯,正式代姜齐。和是为齐太公)和生子午(齐桓公);午子因(或因齐,齐威王);因生子辟疆(或开疆,齐宣王);辟疆生子地(齐闵王);地生子法章(齐襄王);法章生子建。田齐代姜齐,历七代,共165年。 “田氏代齐”之后,田姓齐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东方霸主。七世为君、五世齐昌,公元前(221年)秦灭齐,虏齐王田建。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打击下,短命的秦王朝土崩瓦解,田氏旧贵族乘势而起。田建的弟弟田假、族弟田儋,田儋子田市、从弟田荣,田荣弟田横,田建孙田安,田氏贵族田都,田荣的儿子田广等八位田氏贵族,先后裂地称王。西汉建立之后,统治者看到田氏人数众多,怕他们谋反,就把田氏各族迁徙到关中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置于天子眼皮底下。这样其一可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其二又剪除了这些有势力的地方豪强。后来,田氏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太尉、武安侯田蚡,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年都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随着田氏的迁徙及田氏在各地为官,田姓散播到广大的地区、宋代以前、田氏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在今河南界内者有两支:河南田氏、颍川汝阴田氏。古代的河南郡时有扩缩,大致范围即今洛阳、郑州、开封及其附近地区。据现有资料、河南田氏的开基祖是宋代的田瑜。田瑜为寿安人,字资中,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宋史》有传。他有五个儿子:田齐卿、真卿、汉卿、颜卿、辅卿,在宋代以后,又形成了许多支系。 田氏在秦末的大混战中,有八人称王,氏族煊赫,可见田氏在当时已发展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现在的田氏分布极广,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台等地众多,以至扩展到全球各地,以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居多。 宋代及其以后,因北方战乱与灾荒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田氏也随之播往南方各地。 田姓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十四史中,田姓单独列传的名人就有127个;《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有先秦至明朝的田氏名人272个;《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先秦至清朝的田氏名人184个。近现代,田氏也是名人荟萃。
二、田氏家族迁徙与发展
家族的迁徙是造成姓氏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造成家族迁徙流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是: 1、战争 兵荒马乱之时,为了躲避战乱,不少人只得扶老携幼,离乡背境,逃亡他乡,生息繁衍。如秦末、汉末、隋末、元末……,是造成人口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 2、灾荒 水、旱、虫灾是造成人口外逃的重要原因。 3、充军 各种罪犯不少人被送往边疆或未开发之地从事劳动改造,他们的子孙也就在那里生存下来。这也是家族流入异乡的一个原因。 4、官迁 西汉初年,为了发展关中经济和防止大族作乱,把山东大量人口迁入关中。元末明初湘楚之地人口锐减,明初将江西等地人口大量迁入这一带。重大工程(长城、大运河等等)的移民搬迁和劳工的征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封官 在外做官的人,许多人不能回原籍,就在当地安家落户。他们的子孙也就留住客乡,生根发展。 6、求学 许多学子学成之后没有反籍,他们客往他乡,其子孙也就在那里发展。 7、经商 外出经商,也是家族迁徙的原因之一。 8、务工 当今,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不少人事业有成,他们就在居住地发展事业,这更是今后家族迁徙的重要原因。各个时期田氏家族都有不同的迁徙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田氏在齐国政治地位的提高,人口也大量增多。据史载,田常曾挑选许多身材高大的女子作他的妻妾,生有儿子70多人。因此,田氏宗族成员多妻多妾,多儿多女是可能的。故战国时期是田氏宗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时是田氏先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远离故土,建功立业的辉煌时期。秦统一六国后,下令将东方六国贵族豪强迁往关中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齐王田氏也不例外。他们从山东迁到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楚汉战争后,汉高祖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曾多次由政府组织人口迁徙。齐王田氏后代先是从鲁国大地迁往关中地区,后来又有一部分迁到北方燕赵大地。这时,田氏先民已遍及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地区。在新的土地上,他们愤发图强、奋力开拓,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是田氏宗族演变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由齐鲁大地走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广阔的大地上建立家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政府下令把居住在关西的居民迁往关东,南方的人口迁往北方,田氏先民也在其中。因此,田氏先民在这一时期已遍及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 隋唐时期,田氏先民为了躲避灾荒或者逃避战乱,或者服从封建王朝的安排,继续向全国各地迁移。例如,隋炀帝杨广下令富商大户迁居东京,田姓大户也在其中。唐高宗下令河南及淮河南岸征募四万多人驻守东北,田姓先民也在其中。唐熹宗逃往四川,北宋名臣田锡的先辈也随之逃难四川,定居当地。这时,田氏先民已分布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 宋元时期,有的地区在战乱或灾荒之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停滞;另一方面,有的地区却人口过于稠密,人多地少,受人口的压力,障碍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实行有计划的迁民。不少田氏先民在封建政府干预下被迁往新的地区,因而田姓先民在这一时期,在全国的分布更加广泛。 明清时期,是田氏族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近代,田姓人群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北京、天津、河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四川、浙江、云南、贵州,还有福建、台湾均有田氏人群居住。还有的甚至移居海外。 民国时期也不例外。 今天,由于我国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频繁,人员的迁流更加广泛,我田氏子民也必然有更大的迁流,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从总体上看,田氏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石邑田氏梗概
石邑田氏据各地现存族谱考,实属支派繁杂,加上代远年湮,故昭穆不明,亲疏难辨,但都属舜帝后裔,田完血脉,这是共识。 白洋湖祠《田氏宗谱序》称:“按田氏系出虞舜,自陈敬仲仕齐,封于田后,遂以田为氏。周秦泊宋代,诞闻人元季吴中胄裔名万达者,遇世大乱,来止于楚,占籍石门二十有四世矣。人文代起,蔚为望族,而宗枝之繁衍,实绵亘于临澧、大庸、慈利、桑植、龙山,旁逮湖北、四川、广西、贵州、陕西各省之间。”又《田氏阖族谱序》说:“粤稽吾族姓源出虞舜,夏有虞思,周有虞阏父,武王封诸陈,以备三恪,至公子完抱乐归齐,有功齐国,得封田邑,因以田为氏。子孙繁昌,遂君齐国。秦起并之,传二世而三齐复立。汉初有航居海岛者,其支庶隐于博。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徙齐楚大族于关中,田氏与焉。考仕汉者,若卿仕千秋公、延年公、宰相蚡公、尚书郎凤公诸人。至唐代有承嗣公(王族胄裔),为魏博节度使,有兴公为元和(唐宪宗李纯806—821年)功臣之冠。宋时有重进公为兴国(太宗赵炅即匡义976—985年)名将,有锡公官谏议大夫而获汲黯直臣之声,此皆其著者也。我祖万达公生当元季群雄割据,自吴徙楚,隶籍石门,数传,散处各省、州、县者多,而惟居石邑最久,户极繁,盖五百年于兹矣。”(咸丰四年四月初八日叙)又《纂修族谱志》云:“粤稽田氏系出虞舜,派分有妫,演于青齐。历周、秦、汉、唐以至宋、元,田姓公侯卿相,文人学士已载史册,兹不复赘。试以我鼻祖万达公开创言之原基之江南,遭元末兵变,避乱隐徙于楚,至湖广、澧州、石门、附郭第二十都(即今田家巷),后又分徙县南第五都白洋湖。迨大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年间(1388年),招抚流移,受六公始版籍五都,承立一二甲里长。嗣是长子仲和公子孙:田纯、田纹二支驻上五村二甲(今山边),田红一支驻上五村一甲江家洲(今老屋塌);田经一支驻原基县市田家巷;次子仲仁公子孙田美一支驻本甲同溪苟家汊(今苟汊堰)”。(咸丰四年1854年)。再如《重修族谱叙》也讲到:“第万达公,自吴徙楚,籍隶石门。数传后聚处迁徙,星罗棋布……宜春公纂成墨谱,以万达公为始迁之祖。等而上之,世次莫考,不敢遽详。”(咸丰九年1859年)又《田氏续修族谱引》指出:“缅维田氏自江左徙楚,世居零阳,则以万达公为其始祖也”。(民国十二年1923年)根据上述:(1)秦亡汉初之“三齐”,系田齐王族;汉唐之千秋、延年、蚡、承嗣、兴公等,系田齐王族;宋之重进、锡公等也是故齐王族。(2)始祖万达公因元季战乱而由江左(长江下游南岸;亦说自吴,三国时吴国包括江北淮河一带和长江南岸的江浙一带)隐徙于楚,江西祖之说可靠。(3)占籍石门田家巷(零阳),而后徙邑南第五都,世居零阳,惟石邑居最久。(4)因种种原因而迁徙不定,散居各处者星罗棋布,名人蔚起,代不乏人。 黄旗祠与马鞍铺祠《谱序》称:“吾祖与陈同姓。祖先是陈国的创建者妫满。自陈完因内乱奔齐以‘田’为姓,历经2676年矣。”我祠始祖承满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宋贞宗时(公元998年),其父田均策封为将军,奉命镇守四川,隶籍于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万里桥槐花树。……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国内五溪苗叛,战乱蜂起。公受“抚夷通叛”之职,奉敕镇抚九永城(今张家界市大庸永定所在地),因朝廷念其有策,令世袭其职,永镇此地。宋元之际,承满公后裔义不事元,因被进剿,存没离散者俱有。我祠始迁祖闿士公系承满公之裔孙。据《族史综述》:“闿士公厥后子孙,田江、田洪、田滋三公之后裔嘉庆十三年合建祀祠于石门南乡黄溪坪;田祚斌、田祚瑛二公后裔道光初年合建祀祠于石门北乡双溪坪之东马鞍铺之南,五公分别被两祠称为始祖”。黄旗和马鞍铺虽是两祀祠,但始迁祖同为闿士公。据《田氏族谱总序》称:九渡河田氏是由马鞍铺(田家溪)钟富公迁此繁衍发展而来的。(1)田均、田闿士原籍江西,奉命镇守四川,宋时承满公奉命镇守九永城(今张家界市);(2)闿士公后裔江、洪、滋、斌、瑛五公迁石邑,分别成为南北二乡之始祖。 磨市张家溪《老谱序》说:“田林公抑者为我田氏乃吾始祖田龟字宁眉之不祧祖也。我祖原籍山东青都府益都县其籍南京十字街洗马巷……奉圣上见我祖人才第一……因而招为驸马。逮光宗绍熙年间皮革夷嘴判比奸业足运等秉字问才能以此军欲仲任非田龟不可,于是我祖奉旨南征,领潘明珠同姚侯王诸将获剿湘辰邑之古州八湾,诸将同诸苛部血刃,而苗夷咸服,……敕奉兵部尚书,坐征边疆,落业于江西吉安府吉安县大栗树,以为家焉。具中龟公二娘吴氏生子三,乐熙将军兄弟三人过湖广辰州府泸溪县,三都抚路坪落业。”《始修朝庆祖支房谱序》指出:“我之支祖朝庆公距龟祖已是第八代裔孙。” 《始修支谱序》:“田氏始祖田完,避祸奔齐……食采于田,遂改姓田……,完公后世有一脉裔孙田龟字宁眉,乃我之流传先祖,原籍山东青都府益都县,其籍南京十字街洗马巷……后封兵部尚书,坐征边疆,落业于江西吉安府吉安县大栗树以为家烟。……乐熙公永乐二年兄弟三人过湖广辰州府泸溪县三都抚路坪落业。我之支祖朝庆公距龟祖已是第八代裔孙……同辈兄弟九人,康熙二年,其中五人又从辰州府迁往石门各地”。 《任家坊支谱序》称:“我族祖传自江西迁居蒲邑(湖北),世代簪缨。由蒲迁至临湘(湖南),谱纪昭然……始祖甫十公落业枫桥,由丰桥至安丰,由安丰徙白石铺之茶焙塘。不数年,茶焙塘转迁临湘白洋畈。” 综上所述,据各地现存之老谱序可稽石门田氏:一、均属黄帝、舜帝、完、和之后裔,逮隋唐迄宋以至明清亦然。二、都是元末从江西迁楚无疑,只是迁播路线和时间少有差异,落籍始迁祖不同罢了。三、从各个时期郡望看出,祖先发迹陕西,繁衍青齐,播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是实事。四、鉴于此,我们亟需联宗合派,使昭穆明,世序清,子子孙孙,承承继继,万世其昌! (长显撰稿 二OO五年元月) |
|
上一条信息:
田氏起源传承
下一条信息:
田姓:溯源 始祖 播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