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春秋田氏立传:长篇小说《齐士》问世
■孟庆尧
田氏作为“外来户”,能在异国立足,进而取姜姓齐王而代之,可谓历尽磨难,殊为不易。但最终靠得是为民造福、得到民心的支持。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出于所谓正统、道统、法统的考虑,对此类政权交接难于接受、甚至故意贬损,一些史家因此有意无意的给田氏代齐这段历史泼了很多污水。作者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宏观趋势出发,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用文学的笔法重新审视历史,目的在于探寻“士”的精神世界,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下社会治理的思考。——引言
“田氏代齐”,是一个标志春秋战国分野的重大事件。
姜太公辅周灭商,被封到齐地,在营丘建都,后迁往薄姑,再由献公迁往临淄,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天下诸侯之首。自古兴衰寻常事。齐国发展到齐景公时代,拥有战车千乘,国力空前强盛。接着,迅速走下坡路,到第32位国君齐康公,王位终为田氏取代,齐国从此进入田齐时代。
春秋时代,陈国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亡来到齐国。时值齐桓公要延揽天下英才,齐桓公见陈完来投十分高兴,就任命他为管理百工的工正,封在田邑,他因田邑而得姓,是为田氏得姓始祖。这个田邑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城田镇。就是这样一个“外来户”,到其第10世后代田和的时候,兵不血刃,从强大的姜氏家族手中,接过了王朝的权柄,执政历经8世。
田氏代齐,看似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放在更加宏阔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却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史学界说到春秋与战国分野,往往提到两个标志性事件,一个是田氏代齐,另一个是三家分晋。历史教科书上,也将这两件大事,作为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分野。
由姜氏到田氏,权力总体看算是和平交接。这个过程虽然不能同尧舜禹禅让相媲美,至少没有血雨腥风、生民涂炭,总体上算是顺应了民意和历史发展的潮流。遍看历代王朝,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哪个旧政权的退出与新政权的崛起,不是用头颅去交换的?田氏,却给予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不一样的答案。
在齐文化领域有个著名的典故,叫做“二桃杀三士”,讲地是齐景公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分别因搏虎、杀蛟救齐景公和战阵冲杀立下大功。三勇士对国相晏婴不敬,晏婴心动杀念,去动员齐景公。三士膂力过人,齐景公担心“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晏婴使出巧计,于酒席宴前捧出两个桃子,说要论功行赏,引导三勇士争功。三人互不服气、又以相争为耻,先后举剑自杀。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田氏代齐的前夜。为此,诸葛亮曾写《梁甫吟》为之鸣不平: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
这个故事与田氏代齐这件大事联系起来考虑,不难发现其中隐含了士这一阶层在齐国尴尬的状态:从太公“举贤尚功”开始,那些有能力、有本事的士子,争相为国家效力、进而从君主那里分得权力。不断分权的结果,必然是公室衰微、私门膨胀。“二桃杀三士”之前,是崔杼、庆封之乱,国政出于田氏、鲍氏、栾氏、高氏;之后,田氏以“大斗出、小斗进”施恩惠于百姓而赢得人心,民归之如流水,最后的结果是田氏代齐。
既厚待百姓,更厚待“士”,这是田氏成功的重要原因。田常,每杀一牛,仅取肉一豆,其余用来供养士;家里一年纺织的布帛,仅取两匹,其余分给士做衣服。受其影响,后世的田氏孟尝君,更是养士的千古典范。从这个角度看,齐景公和晏婴计杀三士,亦有其无奈:齐景公好饮酒、好田猎、好奇装异服,且滥施刑罚早已为国人所深恶痛绝;桀骜不驯的三士,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不会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亦不能与齐景公的恶政同流合污,一直与深得民心的田氏保持良好关系,若与田氏联手,对王朝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田氏作为“外来户”,能在异国立足,进而取姜姓齐王而代之,可谓历尽磨难,殊为不易。但最终靠得是为民造福、得到民心的支持。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出于所谓正统、道统、法统的考虑,对此类政权交接难于接受、甚至故意贬损,一些史家因此有意无意的给田氏代齐这段历史泼了很多污水。作者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宏观趋势出发,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用文学的笔法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目的在于探寻“士”的精神世界,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下社会治理的思考。
作者简介:
孟庆尧,1966年生,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人。淄博市作协主席团成员,淄博市政协首批文史专家,淄博市齐文化研究院首批特聘研究员,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受聘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员、任中国法学会会刊《民主与法制》特约记者、搜狐评论特约评论员,撰写出版《碰撞与妥协》等社会问题与文史研究书籍十余种。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电影剧本360余万字。作品《秦陵遐思》获山东省散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被《民主与法制》杂志评为创刊30周年全国十大优秀作者。
供稿:田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