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解放军报》整版刊出一篇满含真情怀念当年云南边境作战战友的文章——《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时,作者李鑫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遇到一位特殊的读者。
在重庆沙坪坝一个老旧小区里,一位叫田伯芬的80岁老妈妈偶然间得到了这张报纸。文章里一个个烈士的故事让她的泪水汹涌而至,因为,她也是一位烈士母亲。
田伯芬在电话中告诉李鑫,她有4个儿子,小儿子何田忠当年牺牲在了边境作战的前线。得知消息后,和小儿子感情最好的二儿子受不了打击,人一下子疯掉了,这些年来一直由她和老伴照顾。30多年来,虽然心中一直挂念着小儿子,但老两口年岁大了,体弱多病,从来没有机会去孩子的墓地看上一眼。他们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知道儿子埋在什么地方,在有生之年到儿子的坟前看一看。
作为军报记者的李鑫,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找到了烈士的墓地,并让重庆的战友代他去看望田妈妈。一对素不相识的母子,隔着时空织起了一张亲情的网。
2014年,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田妈妈一家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第一次给小儿子扫了墓。那一天,坐在墓碑前的田妈妈有满腹的话要向儿子倾诉。何田忠活了19年,却是她心底最痛的惦念。
2014年底,到吉林某边防团拥军的山东著名企业家朱锃镕听说了李鑫和田妈妈的故事。这个女强人泪流满面,当即给田妈妈打了电话:“老人家,您什么时候想给儿子扫墓您就去,路费我包了!”
朱锃镕说得慷慨,做得也动情。回到山东不久,她就放下企业的事,陪田妈妈再去云南为何田忠扫墓。出发前,朱锃镕特地为田妈妈老两口买了唐装。她对两个老人说:“咱们这回到墓地,就要穿得喜庆些。这样,田忠看到了才会更高兴。”时隔两年,田妈妈和老伴又来到了小儿子的身边。这次,田妈妈没有哭,她坐在儿子的墓前,聊起了家常,她告诉小儿子,这些不相识的人,待她和亲人一模一样。
后来,田妈妈的亲人越来越多。原沈阳军区《前进报》副社长孙永库和曹晓春,也成了田妈妈的“编外儿子”;吉林省军区副政委李成蛟看了军报的文章后,先后多次前往重庆,看望、帮助田妈妈一家;在吉林服役的重庆籍战士蒋德红,年年回家必是先到田伯芬家探望;在重庆三医大读博的孟召友,读书3年,给田奶奶老两口当了3年的“家庭医生”……那张亲情浓浓的网有了更多的编织人。他们的爱心行动,网出了田妈妈的晚年幸福。正如田妈妈所讲,我失去了一个儿子,一篇报道却为我换来了无数的儿子。
2017年夏季,李鑫把田妈妈邀请到了北京,并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田妈妈的“儿女”们一起,陪同她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
当国旗升起之时,泪水漫过了田妈妈的眼眶。她眼前的国旗,血红血红的。她眼前的亲人们,一列一列的。望着国旗,想到儿子,一瞬间,她的眼前似乎看到了屏边烈士陵园里睡着的900多个孩子。她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她觉得,她是他们所有人的妈妈。
信息来源: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