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田家炳传》 第八章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4896    添加时间:2014-1-29 17:49:31
     
    第八章        无壳蜗牛
     
                                                            钱要用来造福于子孙后
    代,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田家炳
     
       为善最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简单的道理人人明白,愿意身体力行则是难能可贵。田家炳今年九十三岁了,还在身体力行地做好,对他来说,做好事不难,做件坏事,对他来说,却是很难的事。田家炳家乡的老屋叫“拱辰楼”,这是取于《论语》里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田家炳,就像那个星星,只要人们抬起头来,就会看到。2010年,在田家炳本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田家炳被亚洲电视举办的“2010年第一届感动香港的十大人物”,这十大人物有小市民,有企业家,但他们都是大仁大爱的慈善家,如年已八十的老婆婆黄鸿群,三十年来一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把省下的钱帮助内地的陌生人;如林桂霞,一位“夕阳送行者”,她专门协助无依地靠的长者,目的就是让这些人“开心来,尊严活,放心去”。田家炳,全香港人都知道他为了捐助内地学校,不仅捐出了他个人80%的财产用于基金会,还卖掉了他居住三十七年的带有花园和游泳池的面积七百多平米的别墅,将所得款五千六百万元全部捐给内地,他自己成为了一个无壳蜗牛,真是“是可为,何不可为!”田家炳感动了香港。
        田家炳总是说,我只是办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小事。“大慈善家我还不敢当,我只是尽已所能为中国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做一点点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我捐出的钱很少,这要做,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唤起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钱是小事,关键是要把学校办好。田家炳的贷款办学,卖房办学的事迹在香港家喻户晓,被人称为“当代武训”,有口皆碑。
        田家炳在捐资助学方面总是不遗余力,尽其所能的,他之所以慷慨捐巨资帮助许多学校办学,是因为他深知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腾飞,最根本的是靠教育,因此,他捐资的重点就是教育。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德育。
       对德育的重视,田先生说,一个人,首先要有德,如果一个没德,那么,他的才越高,可能做的事就会越坏,因此,要培养德是很重要的。
       常州田家炳试验中学校长朱署安说:
     
    1996年6月,我和市教委同志在深圳与田家炳第一次见面,在下榻的宾馆里,田先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条,小心地将它打开,摊在茶几上,让我们每个人看。那是他特地从香港报上剪下来的一条新闻,报道的是香港一名汽车交通事故被撞得头破血流,等他坚持赶到医院时,医生告诉他必须马上输血,否则性命难保,可当时这个司没有一个亲朋在场,医务人员和周围许多人也没有一个人帮他,结果这个司机因失血过多,带着无限的感恨慨和遗憾默默地离开这人世。田先生激动地对我们说,一个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到这种地步,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美好可言?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把这些国粹远远地抛弃了呢?看到田先生如此激动气愤,我们都沉默了。我们都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从心头掠过,同时也明白了田先生一开始就给我们看这则报道的用意。他说,看着我们都沉默,田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世纪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只有办好教育,我们才有希望。田先生说,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教我们的下一代怎样做人,要教育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田家炳说:“现在的教育只崇尚科学,道德却诸厥如,你可以说我是老顽固,我选择工业也工非只为赚钱,而是希望对社会有点贡献。”
    以“正派经营”为原则的田家炳,为“田氏化工”建立了“诚信”的美誉,经商几十年,他仍自认为不是做买卖的料,对商场中一些暗中交易的垢病,仍不以为然,无奈中只有反笑自己是不合时宜。
    他说:“当初在香港做生意,与洋行来往,回扣,暗中交易,都使我觉得肮脏,不愿同流合污,就坚持按自己的办法,规规矩矩,一点一滴的自己做,当然,这种做法有时很难适应市场,有人认为我们不懂事,不入行。这种情况直到了香港廉政公署创立后才有一些改善。
    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都倒闭了,田家炳每次都安全渡过难关,这都有赖于他的诚信,以诚为本。平常,他从不拖欠别人的账,到时就如数地付款,而别人拖欠他的,他总是替他人着想,能让则让。欠账时,从不躲不赖,就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债主上门,然后解释清楚,说明企业的暂困难,或分期付清,或请债主宽限几日,到时一定付清,就这样,田家炳以诚相待,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困难。
    但是,一个人要不要名利呢?如果没有名,或者说,就田家炳来说,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可能为社会做这么多的贡献呢?如果田家炳身无分文,就是再有善心,再爱国家爱家乡,那也只能是个泥菩萨,怎么可能济世利人?因此,对一个人来,还是要积极努力地去追求财富和名利的,问题是怎么去追求。对这个问题,田家炳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田家炳说:
     
    一、对于“名”和“利”的追求。“名”和“利”是不分古今中外人士共同追求的无上光荣,每个人都希望能扬名于世,光宗耀祖,这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大家都没有名利的追求,就没有积极的人生,这将拖慢社会进步。但求“名”应循正学的途径求取实名,不应利用手段、伪诈等不法之道求取虚名。求“利”也应在不损人利已、合情合理的原则下去求取自己应该得的利益。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惜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不惜滥用取权,贪污舞弊,利用种种非法手段,追求不应得的名利,做出种种贻害社会、伤风败俗的行为,导致身败名裂,后悔莫及,多么令人痛心!年轻人入世未深,常因贪图一些不应得的名利,弄虚作假,自以为可以瞒过世人耳目及逃避法律制裁。须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在真理面前自然难逃法网,结果自毁一生前途,这是非常不值得的,希望大家时刻提高警惕,引以为鉴。人的生存不应只在追求“名”和“利”,更高贵处是能心自己所能为他人做出一些贡献,特别是在不惜“损已利人”的情况下,仍能长期坚持这个原则,积极地实践自己的理想,这样求得的名利才是最有价值和永恒的。
    二、见贤思齐、洁身自爱。现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人们容易获得来自全世界瞬息万变的新事物,虽然可以启迪人的新智能,但同时也使人面对种种不健康的新引诱。我希望各位同学,好好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切实做好学问和发展才干,并持“见贤思齐、洁身自爱”的态度去装备好自己,以应付将来的工作。千祈不要因崇洋心态,把中国不少珍贵的传统文化视为过时老套,应个堂堂正正、富有精神文明的中国人。
    三、积极承担国家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后,在经济、科技、建设、交通、农工各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确实有不少成就,国际地位也确是大大提高,可惜部分同胞,以为中国已是世界强国,自己已是一级富豪,常常做些超出社会需要、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互相攀比等不应有的事情。其实我国的种种成就,仅是比以前好了一些,但也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田家炳先生被邀出任全国政协委员、推荐上《世界名人传》、《海外著名华人传》、杰出华人,教育界领袖等等荣誉,都被他婉言谢绝。因为他一生注重的是父亲玉瑚公教育的做人“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田家炳做公益坚持的原则是不图回报,不要虚名的。也许大家就会问了,田家炳既然不要这些虚名,为何还要将其捐助的学校、桥梁等命名为“田家炳”呢?田家炳说:“开始,我也不想用我的名字来命名,之所以用我的名字,主要是想让受捐者珍惜这个荣誉,努力工作,不辱田家炳之名,另外,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希望有条件的人都来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个社会就会好起来,我们的生活也社会健康起来。同时,也激励我自己要多多做善事,自己也不能辱没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田家炳先生所追求的名,他捐资助学,对自己的要求是“钱到、心到、人到”,而不是把钱一给完事。田家炳每捐助一所学校,不仅要考察这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对施工的图纸、甚至施工现场进行了解,在一些细节上进行指导,如在捐助四川师范大学建立田家炳书院时,田家炳听了设计人员的汇报后,问了一些当地的自然条件后,田家炳说:这个楼可以盖高一点,利于通风,这里冬天温度不低,不用暖气,因此,可以敞开一些。就这样,田家炳在国内捐助的学校,田家炳几乎都是做到了“心到、钱到、人到”,不顾自己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经常奔波于祖国大地,仅以1996年5月10月间,田家炳考察受捐学校的安排为例,这是田家炳自己安排的方案,给接待方的发函:
     
       家炳与内子将于四月三十日参加长江三峡游后,续程成都等七个城市参加捐资项目庆典活动,兹将全程及各单位联系人电话详列如下:
    五月七日     旅游团午餐于重庆市内后约下午1----2时,由四川师范大学备车由渝至蓉,住锦江宾馆。联系人四川师大王校长(电话:28—4790612)
    五月八日     成都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行政学院。
    五月九日     从成都坐车往雅安地区。
    五月十日     上午雅安地区人民医院田家炳深切治疗中心,下午回成都。
    五月十一日   早上乘SZ4503航班(6:50—8:50)到杭州,联系人杭大校长(电话:071—8071224)
    五月十三日   杭州大学田家炳书院。下午至常州。
    五月十四日   常州市田家炳试验中学。联系人教委汪主任(电话:519----8100231),下午由南京天文台领导陪同坐车到南京。
    五月十六日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学交流中心。下午乘CA1538(15:10—16:30)飞往北京。
    五月十七日   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中心。下午往北京大学。
    五月十八日   全日拜会各预约亲友。
    五月十九日   CJ6142航班(20:25—21:45)往长春。
    五月二十日   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
    五月二十一日 中午由长春返回香港。
    全程将由房德昭伉俪陪行。特此敬告各有关单位及亲友。
     
    还用说什么么,这张日程表,别说是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就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壮年,这样的舟车劳顿,怕也是受不了的。从这张程表上,可以看出田家炳对于时间利用的是多么的“吝啬”,他说,一是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二是不想浪费金钱,不管是谁的钱,总不会浪费。田家炳的那些“小气”行为,就是在这些出行中一一体现出来,比如,到地方去,不住饭店,就住在学校的招待所,不吃山珍海味,只求一碗担担面的水平,不用饭店的东西,自己带,怕用不了浪费,开会时喝的矿泉水,喝不完,总是随身携带,他说,这水你喝了,别人就不能喝了,扔了多可惜,林林总总,他的所作所为,真的不像个富翁,真的是个小气鬼,不得不让人想起葛郞台什么的,可是,这是对他自己,对别人,田家炳却真是大气得近乎于“傻”,田家炳所到“田家炳”之地,那一个“田家炳”之地不是这个小气鬼砸下的上百万的真金白银?一个“田家炳”之地,就够他喝几辈子的水了,可是,田家炳还是这么小气。
    大多数人认为,作为富豪,一定是一掷千金,或者是千金买欢,特别是像田家炳这样的亿万富翁,可是,真的错了。田家炳确实只要捐起资来,是一点都不肉疼的。可是,如果为自己花一点钱,那他都是要算了又算的。常州市田家炳试验中学校长朱蜀安说:“我至今仍记得那次在深圳与田先生共同进餐的情景,当时,我们提出由我们宴请田先生,但田先生怎么也不同意,执意由他们请我们,并且说以后他去常州时我们就按照他宴请我们的这个标准来招待他。我们看他如此认真,只好同意请他做东。就餐接近尾声时,田先生看上去和我们一样差不多已经吃饱了,但餐桌上还剩有一盘点心和两碟冷菜,这时,田先生对我们说:“我们这里吃饭有两规距,第一要吃饱,第二要吃光,说完,他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点心吃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也都吃了一块,将那盘点心全部吃完,田先生看着那两碟冷菜实在吃不完了,就请服务员拿来两个快餐盒打了包,让他的助手放进了汽车里,离开时,餐桌上已是空空,一点剩下的都没有了。连服务员都连声赞道:这样的吃法最文明。
       朱校长说:“这件事太让我们感动了,田先生这要德高望重、腰缠万贯的商界名流,尚且能够做到如此节俭,而我人经常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餐厅上的宴席上有哪个不标盘狼藉,剩菜累累呢?”
       朱校长说:“还有一件事让我萦绕于情的事,是今年(1996年)田老家乡三十二项捐工程奠基剪彩庆祝大会上,每位宾主发言时,服务都在他们面前准备了一小杯茶,可是由于发言短,谁也没有去碰那个茶杯,而在田先生讲话后,他却小心地端起那个小茶杯,带下发言席,回到座位上,将茶水倒进自己的大茶杯里。看到这个细节,我很激动,田先生做这件事时看上去显得那么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我想,这虽然是个极小的细节,也许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小事,才折射出田先生那种线微处见高尚的超凡人格。而这些又往往为溃人所忽视。”
         四川大学法学教授杨泉明说:“今年(1996年)1月,我们与田公约定在深圳商议筹建田家炳教育行政学院的事宜,已是七十八高龄的田公却乘坐九龙直达罗湖的公交车前来宾馆,真是让我吃惊!他可是个亿万富翁啊!就是打个的,也比公交车舒服,况且他已是七十有八了,况且,他一出手捐出的钱,不知能够打多少的!这真是我做梦都想不到事!”
         其实,田家炳每次与内地受捐助的单位约在深圳见面,都是坐公交车通关到深圳,他觉得内地到香港不方便,而且费用大,基本上都是他到深圳,这样又节约又方面,既为对象着想,又节约的钱财,这就是田家炳的算账功夫。
        田家炳做善事慷慨,但却自奉甚俭,从不肯浪费。他洗手后,永不用纸巾抹手。出门住酒店,必随手关灯。一块肥皂用完之后才用第二块。又是地铁巴士常客。他的儿子受他的作风影响,在培正读中学时,为免同学投以奇异眼光,要求母亲在老的街口接送返学校。
       自奉甚简的田家炳,认为自己会不会用钱?他说:“在一些人眼中,我可能很不会用钱,但我想我是很会用钱的人,因为,我的钱都是用在最有用的地方,我在家乡,祖国大陆,香港,不论是捐校舍,盖医院,造桥,都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田家炳说:“我平时自己的生活,就是舍不得乱花一分一毛,因为,那一分一毛,要吧用得更有价值。”“与其主我节俭,不如说我‘不敢浪费’!我深知每一样东西哪怕小小的一张纸、一根针和一棵青菜都来之不易。‘俭足以养廉’,‘俭’能净化社会风气,修养廉洁的品行。每当我多用钱物时,我就会觉得内心十分不安!我个人生活素来简朴,对个人生活享受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当初我决定从印尼回香港创时尽管困难很大,但我是充满勇气的,就是因为我是一个既能俭又能勤的人,只要做到了这两点,我田家炳就不愁在香港找不到一碗饭吃,也就不愁事业做不起来。”
       云南师范大学李孝俊教授说:“有一次田家炳下榻大埔县虎山宾馆,服务员收拾房间时,顺手将他的一双破袜子往圾桶里一扔,他赶紧拾回来,说,补一补还能能用好久呐。”李孝俊说:“田先生戴有一块旧式罗马表,字迹模糊,表面发黄,人们劝他换一块新的,他 却支持不换,亲友说多了,为避人耳目,免支解释,他干脆取下表来放进口袋,要看时间才掏出来瞧瞧,于是手表变成了怀表。”
    田家炳先生曾说:“在一些人眼里,我可能很不会用钱,但我想我是很会用钱的人,因为我的钱都用在了最有用的地方,这几十年来,我在家乡、内地、香港,不论是捐校舍,盖医院,造桥梁,都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第二张日程表就不罗列了,也是半个月之内,行程是:
    惠州—济南—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他一不是旅游,二不是享受,如此劳累,就是要做到“心到”,他认为仅是钱到,有点不尊重受捐单位,只有身到,心到,心才安,才能心安理得,这就是田家炳的做人,谁能想得到田家炳把钱都给人家,还怕人家不好受,所以,不顾劳累,到受捐单位表示“感谢”,不仅如此,还要跟学校的学生们举行座谈,讲他的创业,讲他的处世,苦口婆心,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自立自强,爱国爱民,自律成材!这就是田家炳所珍惜的名,所追求的利。这就是田家炳所追求的“心安”。
    香港仁爱堂田家炳小学苏有恒校长说:
     
    本校仁爱堂小学幸获田家炳博士近三百万之捐助建校,另替本校增置三十多部投影机,使学校设备更盈完善。1992年2月在本校开幕典礼中,这位大慈善家的儒雅风采,给大家留下深刻印像。多年来,他都风雨不改,亲临每年度的学校毕业礼,以示对学校的重视及支持,更勉励及教诲毕业同学要勤于学业,将来回馈社会,为国家献出一分力。而一众接触过田博士的生员,无不对他那平易近人,以礼相待的态度,甚为激赏。难得这位誉满寰球的大慈善家,在众人面前豪无架子,彬彬有礼,绝对是言行一致,表里合一的思想教育家。
    作为学校的领导,我深深地感到田博士对教育的热忱,我校全体师生必定上下一心,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素质,冀能结出丰硕之果,以报田博士及大众对本校之厚爱及冀望。
     
    一个人,一般说话不是绝对的,而这位校长,说田家炳是“绝对是言行一致”,这个绝对二字,表达了多少人从心底里对田家炳的评价!
    田家炳说,一个好校长可以带一个好学校,其实,作为受捐助的学校的校长,何尝不知田家炳先生的良苦用心呢!苏校长的“我校全体师生必定上下一心,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素质,冀能结出丰硕之果,以报田博士及大众对本校之厚爱及冀望”,田家炳先生听到这样的真心表白,笑是发自内心的,他播种下的,就是希望开出和美、善良、自强、自立、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花,结下的是实实在在的果实。
    2001年,田家炳先生为资助内地大学、中学的项目,不惜在香港房地产最低潮时,变卖了住了三十七年的建筑面积七百多平米的并带有花园游泳池的心爱豪宅,得款五千六百万元,全部捐出。他自己则成了一个无壳蜗牛,租住在一个一百三十平米的公寓楼里,一个年逾八十的富翁一下子成为一个“无产者”,却毫不介意;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增加资金扩大捐资,田家炳将自己的十三万平方米、高二十四层的田氏广场低于市场售出,得款近三亿元,为数十所大学、中学提前付清捐款。2005年春至2006年3月,基金会又增加资助逾五十所大学、中学。
    田家炳说,我是个做小生意的,方方面面都要精打细算,我的公司没有上市,我不能拿别人的钱来做,这样怕把握不好,由于是小本买卖,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我每次都能安然渡过,一是平时与客户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二是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基本都能过得去,田氏企业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田家炳说:“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享受的都是社会资源,所以珍惜每件东西,包括一张纸,想到它制作出来经过许多程序,我就不敢浪费。”田家炳认为,如果每个人每天扔一个纸杯子,全港七百万人就会扔掉七百万个,所以得先做好自己,不浪费资源。就这样,田家炳出门备水杯,带肥皂,洗手后不用纸擦,白纸得前后都写满字才扔,能省的都省,一套西装穿了四十多年,因为田家炳几十年都保持体重不变!一双皮鞋穿了多年,舍不得丢掉,后来到云南考察学校时掉了鞋底,才扔掉!就这么一个对自己这么“吝啬”的一个人,在2003年,香港推出大学配套基金,就是说,如果一个大学能够有多少钱的资金建学,港府就配套给多少资金。田家炳听到这个消息后,手头又没有现钱,他说:“如果给晚了,那么这对学校是个损失!”于是,田家炳向银行贷款六百万元,分别捐给了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
    贷款助学,这是田家炳开创的一个新神话似的故事,只有田家炳能够想出来,并且付诸于实际。
       田家炳到香港后,经历了1965年的银行提挤,1967年的社会动乱,1973年的股市崩溃,1974年的世界原油供应失常,1982年的香港回归人心惶惶,1984年的房地产暴跌及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等一次又一次的经济风暴。在这些浪潮中,不少结构健全、经济基础甚好的企业均受淘汰或迁移海外,但田氏化工却始终屹立不倒,这中间自有田家炳的原因。
       田家炳自少年起,就在父亲玉瑚公的教导下,首先学习做人,那就是一个“诚”字。在实业交往中,田家炳以诚待人,严于律已,恪守以诚待人的准则,他所建立的田氏化工,堪称现代儒商的典范。他说:“做生意诚信最重要,我们的生意做得并不大,但与我们来往的客户都知道,我们说话算数,与田氏往来,绝对不会吃亏,虽然我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最后都还是安全度过了,这与我做人的原则有很大关系,做人根本 的就要讲一个‘诚’字。
    一切出自真诚,要做到心中有诚,口心一致,将心比心,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管你是商界、政界、百姓界还是跟谁交往,也不管你与他有没有利益往来,都始终以诚相待,只有诚才能助你事业长久,只有诚才能让你赢得越来越多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诚,才能化解一切矛盾,帮你渡过难关。
    田家炳就是通自己的以诚相待和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使他一次一次安然渡过经济危机,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如果没有人格品德配合,纵有再好的学问才干,也是无法稳如泰山地渡过的。田家炳说:“香港经历很多经济风暴,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最大。我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也始终以诚待人。我欠了人家的钱,我百分之百的还清,我宁可别人拖欠我的,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总是提前坦诚地告诉对方,说明原因,并承诺自己何时可以克服兑现资金,然后就尽最大的努力提前兑现给对方。面对困难,我从来没有回避,我从不找藉口不按电话或者避见别人,即使是自己出差时也要嘱托办事处的人接待和处理好一些事情,总之,正是这种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诚实品行深深感动了很多与我打交道的人,他们对我总是很放心,总是愿意与田家炳合作做生意,恪守本分,笃守诚信,薄已厚人,多为别人著想,让人家觉得与你做生意或相处不吃亏,这种诚传给事你带来一生都享受不尽的幸福。
       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田家炳旗下的物业的租金收大幅减少。收入的减少对他的生计没有影响,唯一影响就是已经承诺的助学专案,未能如期实行。为了实践承诺,一翻深思以后,田家炳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也难来者的壮举:卖房助学!
       听到这个消息,不知情的朋友还以田家炳破产了呢!纷纷询问,为此,2001年4月17日,田家炳先生写了一篇《卖屋、租屋捐资助学的情怀》一文,可以看出田家炳先生的一片赤子之心的情怀:
     
           1958年由印尼移居香港的初期,屋价每平米约一千,但因创业伊始,用再
    贬值的印尼盾作香港的生活费害在很“肉痛”,结果在短短的六年内,由八十一
    平方米的小公寓换上了二百二十平方米两单元打通的公寓,共搬了四次家,
    常被内子讥为“猫徙窦”,但还是觉得不够理想。
    陈丕士大律师是位颇有地位、专为爱国社会向政府争权益的知名人士。
    1964年秋,我到他的公馆----九龙塘森麻道十六号闲谈,我随便谈论整个九
    龙塘高尚住宅区里同百间房子的地点,只有他邻近的八、十、十二、十六、
    十八、二十这几间我比较满意,其他的不是太噪就是方面不好,又或者土地不
    方整或者面积不够大,十六、十八的谐音是“食禄”、“实发”当然更是首选。
    彼此在毫不拘束、闲话家常之余,他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如果我真的喜欢,
    他可以考虑转让,我也不以为意地随口说了“如蒙割爱,怎敢推辞!但以我
    现在的身份、荷包、还不应住这么高贵的房子,尤其是陈大律师的公馆,岂
    敢妄想!”
    事隔几天,陈大律师重提房子问题,这次看他是认真地谈,我顺便问了
    他的要价,他说我们直接交易省经济佣金,就按四十万元吧!我稍加估计后,
    一口回价三十五万元,虽有距离,但不算远,谈谈后他提各让一步按三十七点
    五万吧!我以友情重于一切,且又机会难得,也就不再犹豫,乐于接受。一间
    高尚住宅、价值不菲的物业,就这亲没有中间人,没有律师见证的情况下轻松
    愉快地成交。
    完成法定手续后,原拟拆去改建,1965年春适遇银行挤提风潮,商场银根
    奇紧,遂打消改建计划,仅将屋内稍事装修,后院辟作羽毛球场,加设架,保
    留屋前螈 有游泳池及花园,于1965年夏入住后算是心满意足。在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以后曾招待不少海外经香港返国及国内来港小住后南洋的亲友。1983
    年重建后,居住面积约五百六十平方米,另加车房、储物室一百六十平方米,
    配上中西合壁的装修设计,中国式的梨木家具,传统的摆设,各方友好致送的
    纪念品及书画,虽无金碧辉煌、大富大贵的豪华气派,倒也清雅脱俗,充满诗
    礼传家的气氛,特别是楼高四点五米,占地七十五平方米的大客厅,前设近四
    百平方米的花园,后配名家创作“麒麟献瑞”的假山及金鱼池,曾接待各省市
    不少高层领导、大学校长和教授及海外亲友,莫不宾至如归,倍感亲切,更为
    我带来不少美好的荣誉。
    因第三代孙辈渐长,1995----1997年间各儿媳另觅新居。香港主权回归
    前后,房地产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九成塘森麻实道十六号住家市价竟超过亿
    元,曾考虑乘机卖出,但儿媳们考虑到周末或假期全家二十余口团聚的需要及
    希望我晚年多享受一点,还是劝我留下自住。
    香港回归仅数月,突然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工商业受摧残,房地产暴
    跌,我的工业大厦租金收入隐避处在难善其身,而1997年初定下大专院校及
    中学的捐资项目特多,收支顿失平衡。幸得银行支持,儿辈调度有方,总算有
    惊无险安然渡过。
    1999年秋以后,各省市师范大学热情推荐及不少重点中学慕名申请资助,
    且自愿减少资助金额及接受拨款时间向后伸延,务求列入田家炳中学系列以提
    高学校知名度和加强与其他中学交流。我在人情难却,又是自己乐意资助的项
    目,只好昼接受所请,但资金来源自然必须另作筹划。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较最高峰跌过半,住了三十七年的住家外观不俗,保
    养适宜,如能碰到好买家,建筑物加地价应或获五千余万元,如作资助二十
    余所中学,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经济效益应比自住大几十倍,听到
    万千学子琅琅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应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在内子同
    意,儿媳们支持下,决定卖去住屋,而于2000年9月底搬入离原住地不过一
    百米距离的公寓楼,面积约一百三十平米,月租三万元,较十六号原住家须
    付的差饷杂税及园丁工资每月约一万四千元,仅多付一万六千元,一年增支
    也超不过二十万元,较之十六号住家每月可收利息已近四十万元就更显得微
    不足道了(自己不是存银收息则另当别论)。
    九龙塘林麻实道十六号住家经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代理介绍放盘,于2001
    年4月7日签署买卖合约,以五千六百万元成交,完成了以前曾我次想卖出的
    心愿。同月10日,香港多家报章登载成交价,为近年(1997年经济风暴后)
    同区最高金额的成交个案。在交易洽谈过程中,买方略悉我的背景,并耳闻我
    卖楼助学的方向,他的太太曾两次促请丈夫多付一些作为支持教育,卒以五千
    六百万元成交。据地产界人士意见,该物业市场最高约五千二百万元至五千三
    百万元,没想到我做点小事,连卖屋也得到意外的收获。“人有善愿,天必佑
    之”,信非虚语。
    居港四十年,由买八十平方米的小支寓逐渐到七百平方米的花园洋房,最
    后以高价卖出后,连小屋都买不回,转到租住一百三十平米的寓房。由小屋
    搬大屋,再由大屋搬小屋同,而且由有产变成无产,不少亲友都咄咄称奇,
    深恐我身份及信誉而影响到我公司的生意,而我却坚信“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影斜”的真理,不予计较,也不担心。谨缀数言,以慰知我爱我
    的亲友们。
     
    就这样,一个亿万翁,田家炳晚年却成了一个无产者,成了一个无壳蜗牛,每年还要多支出二十多万元的租房费!他的大儿子田庆先说:“我爸爸最会算账,心算好得很,成天算计,他说,他自己住那个大房子,不合算,每睡一晚要多少多少钱,还得支付花工、保姆的钱,如果卖掉,租小屋住,就划算多了。他成天要算账的。”
    这就是田家炳的一本账,作为一个实业家,必须得天天算账,得有利润,否则哪来的钱去做公益?可是,一般人算账都往里算,只有田家炳往外算,他觉得自己住着大房子是浪费,另外,田庆先说:“我爸爸觉得我们都搬出去了,这房子留着给谁住呢?老大住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八个孩子会怎么想?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兄妹九个,都同意爸爸把房子卖掉,支持他,这也是对他的孝心。”
    这就是留德给子孙,而不是留财给子孙,田家炳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了。做得这么彻底!
    面对这样一个把自己住了三十七年的心爱的房子卖屋掉而助学的老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田家炳把身心都交给了社会,他就是一个愿望,希望这个社会好起来,之所以倾已之所有,捐助教育,就是希望学校培养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把基础打牢,社会才能变得好起来,这就是田家炳的心愿。
    社会只能回馈给田家炳先生一些荣誉称号,内地有八十多个城市授予田家炳荣誉市民称号,十多所大学授予田家炳博士、院士称号,以表达对田家炳的深深敬意。
    孩子们则用好好学习,好好做人来表达对田家炳爷爷感激之情。仅从孩子们给田家炳写的信中摘出一些,看看孩子们的心声:
     
    田爷爷的孝敬其身,不如孝敬其身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后,我一定改掉当小皇帝的思想,认真学习报亲恩。
    田爷爷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一人生准则很有教育意义。
    田爷爷是亿万富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而这样谦虚,不管在穿着上、行动上、语言上都朴朴素素,毫无高人一等的思想,实在令人敬佩!
    田爷爷所希望的是看到中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变得更富强,更昌盛,他那崇高的爱国精神将激励着我们。
     
    这是最好的教育了,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田家炳用他的事实教育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就爱自己的祖国,这比多少口号都有作用。
    在长沙,一个永久的画面定格在这里:当田家炳先生出席长沙田家炳中学落成典礼仪式时,附近的市民自愿地来到现场,把校门围得严严实实,很多人远远地朝着田家炳先生挥手致意,一位老太太手里擎着一柱香,嘴里不住地念叨:“好人啊!好人!”
    田家炳捐了多少学校,就有多少这种场面留在当地的孩子心中,留在当地百姓心中。多少孩子从田家炳这里学到做人的精神,多少孩子会改掉一些坏毛病?多少孩子会以田家炳为榜样,争取也做一个好人呢?田家炳学校里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出几个田家炳一样的人呢?希望就是在里,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这是田家炳念念不忘的。
    各地的田家炳学校,也如夜晚的星光,照耀着那些走夜路的人,人们抬起头,仰望星空时,就会一棵田家炳星在你的头上,使你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
     田家炳说:
     
    社会是由无数小我组成,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行,都有赖社会各阶层人士分工合作共同提供的。我既享受了别人辛勤酿造出的成果,我十分愿意出一份力回报社会。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真诚真意,你不要考虑自己做的是大善不是小善,小善积累下来就变成大善。所以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教育为百年树人大业,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加个人追求生存条件,关系文化盛衰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中国振兴,须重科技的倡明,而科技还赖于教育为基础。基于教育能充实人的智慧,教人修身立品,我选择了捐资教育作为回报社会的主要方式,更每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口号,呼吁大家共同重视教育。
     
    品德比学问更为重要,在科技竞争、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能只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提升,希望大家共同关注道德两字,提升个人的素质。
     
    2008年,梅州市教育局、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共青团梅州市委共同发文,命名大埔县拱辰楼田家炳事迹展览馆为梅州市学生教育基地。以弘扬田家炳先生的爱乡爱国的精神。“拱辰楼”作为田家炳事迹展览馆,共分九个展室,五大部分内容,展示田家炳先生的创业历程和爱国、受乡的感人事迹。
     
    田家炳重教,更尊师,他之所捐助的学校都是师范,他认为,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一个好的教师,就会带好一个班,一个班的孩子长大长材了,就带动更多的人好起来,所以,老师很关键。
    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戴希立校长说:“那时,我还很年青,田家炳在捐助我校前,来我们学校,他们全家开着小面包车来到我们学校,田先生一下车,见我迎来,立刻双臂一张,将他的孩子们拦在后边,让他们停下,然后自己抢上前来,跟我握手,表示对我的敬重。我那时刚工作不久,而且是第一次见过这么大的富翁,这么亲切,平易,就跟我的老朋友一样,当时我真是有点不知所措,田先生说,不论你怎么年轻,是校长,我们就得尊重。”
    戴希立说:“就这样,我在田家炳中学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跟这样的富翁交往,感到身心纯静,愉快。”
    田家炳对老师的尊重,有时到了常人难以理解地步,有一年冬天他到北大,来早了四十分钟,他不让给北大教授联系,说,是咱们来早了,别影响教授休息,他们就站在风里等,可是他自己穿得又少,那时,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实在忍不住了,说,我还是先到车里暖暖吧,太冷了。田家炳心里装的就是学生,教师,国家,爱乡,希望每一个都好,可是,他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所帮之人也是有限的,所以,他才把金钱投到教育上,希望一个好校长,一个好学校,一批好学长,这样,就是事半功倍的事。
    他的长子田庆先说,有一次,田家炳看报纸,看到大陆的一所学校有几个学生毕不了业,是因为没有交齐学费,田家炳看了,很是生气和激动,就给这个这学校领导写信,说,这几个孩子的学费我给他们交了,你让他们毕业吧,同时把钱也汇了过去,这件事后几天,田家炳都闷闷乐。田家炳这样捐助的人很多,很多。
    北京自然博物馆艾春初说:1992年9月28日,北京的阳光真是好,秋高气爽!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馆-----田家炳楼,在鲜花的簇拥中,在专家学者们的欢笑声中,在青少年们的热烈的笑脸中,在来宾们的热烈掌声中,落成了!一位专家眼含热泪地说:“多少年,多少人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句肺腑之言道出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全体职工的心声!望着这座新落成的田家炳先生捐资建成的大楼,我真是感慨万千!
    195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主体楼就竣工了,国家原计划兴建的标示馆一直没有建成。只好将主体楼的地下室临时作为库房,将博物馆工作者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呕心沥血采集的大约10万号珍珍贵标本临时储于其间,地下室条件简陋,面积狭小,通风不畅,而且湿度又大,这一临时就临时放了三十多年,一些极有价值的标本受到严重损坏,十分令人心痛!1987年,首都几十家的报纸都纷纷报道了此事,强烈呼吁解决自然博物馆的标本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田家炳先生当时身在香港,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一消息,他夜不能寐,提笔疾书,给国务院侨办写了一封信,愿尽绵薄这力拯救国家珍稀标本,捐资兴建标本馆。在北京市委的支持下,批准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标本馆破土那天,全馆职工和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都纷纷赶到建筑工地,不顾劳累,不计报酬,参加义务劳动。田家炳先生为此专门来北京,讨论建筑上的一些问题,他办事果断,不计虚礼,他一次也没有参加我们给他安排的游览和娱乐活动,吃饭住宿力求节俭,真是令人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动辄拿出几千万来捐助他人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却这么苛刻,真让我们这些人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这是发自内心的敬意说出来的话,在北京,几乎每个孩子都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特别是馆里的硕大的恐龙化石标本,吸引了多少孩子的目光,可是,有多少孩子知道这是田家炳爷爷的钱给恐龙盖的房子呢!
     田家炳说:“我选择教育作为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开始是为家乡大埔县每个镇和梅州市每个县兴建中学,后就扩大到为全省每个个和全国每个省兴建中学,还为每个省的师范大学兴建一所教育学院。我想只要好学校,好教师、好校长越来越多,中国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人口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提高,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师范教育的朴素初衷。
    2002年9月,田家炳先生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揭牌,爱心无界,家乡之外的远在千里的其它地区的公益事业及慈善事业,只要力所能及,田家炳也关心,也参与,他说:“我的地方观念虽然有,但不强烈,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祖国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同胞,只要他们能够珍惜我的资助,我乐意尽自己的绵薄。”
     有人怀疑田家炳真的捐资不求回报吗?
     田家炳说:
     
    我国是一个拥有上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把民众变成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兴办教育是重要的环节。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就可以从人材变成人才,而有了人才,就会转变为人财(财富)。如果不兴办教育,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包袱,民众的文化提高了,十几亿人民就是国家的巨大人力资源。我为什么要捐资兴学,出发点就是在这里。有人不相信我捐资兴学不图回报。其实,只要国家涌现出各种人才,这比叙回报都好。我图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有的国家“看重”我国,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十几亿人口变成颇具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就会产生了不起的力量。所以,我兴办教育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希望国人了解我的心思。
     
    这就是田家炳心思所在,他说:
     
    家庭里如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间同心同德,相敬如宾,纵使物资享受差一点,其乐也融融。反这,纵有有财万贯,官高权重,丈夫每餐山珍海错,妻子满身珠光宝气,都是没有幸福的。
    这此浅显易明的道理和感受,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反对,但偏偏很多人在物质、金钱、权位、名利摆在面前的时候,马上失去理智,自甘堕落,致遗害终身,这是多么不值得呀!
     
    做人处事:我时时刻恪守“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的做人道理。与人交往常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感受,凡事不但要理得且要心安,有时很事理得而心不发,我不是不敢随便做。
    我坚持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虽然这种作法有时很难适应商场,但我就是坚持这样做。对我来说,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追求名利是应该的,如果大家都不追求名利,这个社会怎么进步?追求名利就是给社会创造财富!但是,求“名”应循正当的途径求取实名,不应利用手段,伪诈等不法之道求取虚名。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切应在不损人利已、合情合理、无愧于已的原则下去求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现在社会存在种种不良的风气,大家愈来愈侧重物质的享受,追求不应得的虚假名利,不计较品味高低,只知道随俗沉浮或寻求一些短暂的刺激而自甘堕落,冒犯法纪,是目前有识之士最担忧的重大课题。
     
            人有了钱,有再多的钱,也只能是“良田万亩,日食一升,大在厦千间,夜眠八尺”。钱放在自己荷包里,虽然可以钱赚钱,积聚更多的财富,但有时也会因世界形势转变而受到损失。还有不少人因财富太多,减低儿女们奋斗创业的精神。
    慷慨捐献金钱做公益事业,不但广大民众受益大,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还有不少无形的收获是意想不到的。我们不妨将自己捐资兴办的公益,看作是自己辉煌事业,是恒久性的,也是受人尊敬的,既立德,又立名,可以说是最好的投资。
    人生数十寒暑,富贵犹如浮云,积财不如积德,积德造福人群,多年来一直秉著助人为乐之本,他曾亲口告诉我们说,做了好事和善事以后,晚上睡目很熟,做的梦都是甜的。
     
    人生的价值就是你自己能够常常想到人家的利益,能为他人做出一些贡献,你自己能够做到什么,你自己尽其在我去做,特别是不惜损已利人的情况下,能长期坚持这个原则,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薪水丰厚,物资享受是有形的,工作上的成就和在工作外能为他人多做些好事,以提高自己的完美人生,这才是最具有意义和永恒难得的价值。
       
        田家炳的这些话,并不是先说后做,而是做过以后,总结说出来的,就更有意义。
    田家炳早于1982年已立下遗嘱,死后要将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女继续经营,对此,田家炳有些惆怅地说:
     
    我在1982年计划把大厦注入田氏基金,每年把数千万租金培育国内人才,
    但把物业注入基金要缴纳数百万元印花税,租金每年也要纳百分这十五的溢
    利税,令我搁置了计划。前新界政务司钟逸杰曾向政府为我此项减免印花税,
    但碍于税务条例也不得要领。其后,我们唯有每年把十分之一的盈利拨做慈
    善用途。目前,我的律师仍在研究如何完成我的志愿,把四幢大厦捐出。
     
    田家炳说:“我支援大陆教育的原因,我喜欢雪中送炭,香港慈善事业很多人抢着做,我无所谓锦上添花了。”
    田家炳于1982年设立的田家炳基金会,基金会使命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化,贡献国家为宗旨。促进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并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国教育素质,贡献国家为使命。
    近三十年来,田家炳基金会所捐教育硕果累累,田家炳中学、小学、学院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现在,在田家炳的要求下,基金会也要改为社会化管理了,如果田家炳的后不再参与基金会的管理的话,那么,以后,田家炳基金会也是社会的了,现在,田家炳已经开始邀请社会人士参与基金会的管理,并且着手对基金会进行管理上改革,这是田家炳请香港大学校长就田家炳邀请其参与基金会管理的来往信孙,从中,可以看出田家炳要把自己“捐裸”的决心:
     
    香港大学
          徐校长立之教授雅鉴:
              家炳乃一布衣,才疏德薄,有幸生于儒林世家。幼年随待先君膝前,周旋于望重乡里执辈,亲聆畅论国家时闻大事,中华文化精髓,先贤忠孝节义大事,今人修身立品要点。及长,受先君关心民瘼,乐善好施,锄强扶弱,恩泽覃敷之薰陶,深感其行善积德,福有攸归,备受乡民爱戴,实为人生最难得之收获。为报先君耳提面命遗训及继承其芳规懿行,爰于1982年将四幢自置收租物业捐出,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作非牟利慈善机构。现每年租金收益约七千万元。二十余年来已在全国三十四省、市、区,       
    资助大学九十余所,中学一百六十余所,其他民生善业数百宗,深蒙各方嘉许。
            兹为扩大本会善业及健全架构,正修订本会《组织大纲》,拟敦请香港九所大学委派贤能以个人身份或大学代表出任本会咨议局当然委员,领导当然个人委员及委任委员各六人,负责委聘社会贤达组成董事局及监督董事局工作,争取更多资源,承办政府资助各类项目,发挥更大效益,以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素志,区区微诚,敬请钧座鼎力支持,不胜盼祷之至。随附田家炳基金会架构初稿、银喜纪念专集及部分有关资料,敬希参考。
     
                                                           田家炳
     2009年二月九日
     
     
     
     
            家炳博士赐鉴:
                二月九大函并附件均已拜收,至感,欣悉。贵基金会正修订组织大纲,以进一步广行善事,造福人群,闻讯欢然,良深钦佩。素仰吾公居仁由义,乐善好施,兴学充才,嘉惠后进,尤具热忱,今兹喜听鹊音,益为神往。复蒙不弃,嘱敝校派员担任贵基金咨议局当然团体委员,俾与本港其他大学同沾恩泽,隆情盛谊,遵义和同人不胜铭谢,历史剧荷无已。兹委派敝校副校长杨纲凯教授为代表,以报雅命。
     
                                                          徐立之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成为田炳基金会的成员。
     这是港府代表香港人民授与田家炳的至高无尚的荣誉:
    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捐出自己的百分之八十的财产,获港督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
    1996年,英女皇亲授田家炳MBE勋章。
    2010年,获港府颁授的大紫荆勋章。曾荫权亲授。

     田家炳成了一个无壳蜗牛,可是,神州大地到处都有田家炳,只要田家炳愿意,他走哪里,哪里都会有他的屋,很大的屋,这就是田家炳为孩子造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孩子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广厦已立,田家炳住在租来的小屋里更是心安理得。

     

    到2010年,田家炳在全国三十四个省区市共资助大学九十多所,中学一百六十五所,中专及幼儿园二十所,小学四十所,乡村学校图书室一千四百五十间,另外,还捐建医院二十九座、通车桥梁一百二十六座(不包括与人合捐且不以田家炳命名的大桥),其它如新闻道路、体育场所、老人、青少年等广泛的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只有捐款,没有独立命名的项目,可以说是无法统计。在这三十多年里,无论是捐给内地的还是香港的,无论是英国的还是新加坡的,无论是美国的还是印尼的,田家炳都是无偿捐献,从不要一点点回报,都是无偿捐献。

     
    2010年,田家炳先生决定将基金会管理要交给社会人士,把自己名下的物业全部转赠给基金会,自己和家人淡出管理层,基金会捐资重点也由过去的硬件转向软件,以提升教育质量。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家炳传》 第七章       

    下一条信息: 《田家炳传》 第九章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