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田氏来源及沿革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2279 添加时间:2009-11-6 19:19:55 |
|
大江东去,斗转星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千古江山,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经济发达,文艺百花齐放,我巍巍中华象东方雄狮,成为世界大国。吾辈深感幸运,为之自豪。古人云盛世修谱,是时代负于我们的责任。新的时代,解除了家谱的封建桎梏,使之成为史,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承认和重视。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畅谈族人千家万事,纵论万里世系血缘轶闻,宣扬光宗耀祖的事迹,继承族风祖德,为家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续修族谱,其可谓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肥城田氏族谱,在历史上续修过四次。第一次是在明弘治元年(1488年),六世祖田昇在田家花峪老茔立石记载世续。第二次是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田希舜、田出师等刻立谱碑文,第三次是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田季房、田永驷为首修谱,绘制茔图,并为18世以下选定命名辈次若干。第四次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重圭、重检(字蔚臣)为首续修谱,确定了十三支分,又选定命名辈次20代。我们这次修谱已是第五次了。
关于续修族谱的作用和意义,前人已讲得很完备了,毋庸赘言。我想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说一下田氏的来源和发展;肥城我田氏族人的由来及变迁;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那些优秀的族风祖德等问题。
一、历史上田姓氏族的来源及发展。根据《史记》等记载:舜的后裔为妫姓。舜死,传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河南虞城)。商均的32代孙遏父投附周国,任陶正(官名),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太吴之墟陈(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妫满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陈国传至第十三代,国君为陈厉公,厉公死后,儿子公子完,在陈国任大夫,后因王室内乱,完为避难,逃到齐国,不欲称本国故号,又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称田完。田完被齐桓公任为工正(管理工匠的官),死后谥号“敬仲”,又称田敬仲。因此,田姓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齐国。
田完五世孙田无宇之子田书,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立了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为孙书,食采于乐安(博兴县),孙书之孙为孙武(孙子兵法的著者)。
田完六世孙田乞,在齐景公时为大夫,至齐悼公时为相,专齐政,死后,其子田常继任,取信于民,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孙田和,自立为君,至公元前386年,被周安王正式承认为诸侯,史称“田氏代齐”,又传8君184年,至十六世孙田建。田齐政权最后一位国君是齐王田建,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被迁于共(河南辉县)。齐完王田建有三子,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出逃,后迁颖州(许昌长葛),改姓陈氏,称陈轸。全国陈氏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的是以陈轸为始祖的颖川陈氏。
春秋时晋国有田差,中牟(鹤壁市西)有田基;战国初,齐将田忌,打败魏军,后离齐,在楚被封江南,魏国有田子方,楚国有田赞,燕国有田光……于此可见,田氏在先秦时期分布已经比较广泛。
秦朝末年,田建的弟弟田假、田詹、田横等均割据一隅,后被韩信所灭,田横五百壮士誓死不称臣,全部壮烈自杀身亡。西汉时,刘帮令诸田徙阳陵(咸阳北),后又迁至北平(河北满城北)。汉武帝时,阳陵田千秋,官至丞相,后改为车姓,史称车丞相,后世为车姓。三国至南北朝时,今天津、山西、太原、宁夏等地都有田姓居民。从汉代开始,今四川、湖北、贵州交界一带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田姓人。
唐代到宋代,今安徽、江西、浙江省均有田姓聚居点,田氏望出北平、雁北。唐时田承嗣曾被封为雁门郡王,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中列出田氏望地为:河南、淄州、范阳(河北诼县),颖川汝阴(安徽阜阳),并州太原(山西),易州(河北易县),汾州(山西汾阳),兖州瑕丘(兖州东北)。宋代浙江田希圣的玄孙田衍,移居福建平化,其后代有一支在宋未徙居福建长汀,还有一支于宋未迁广东潮安,兴宁,后分支梅州,惠来等地。
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福建人田氏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第一田姓人。此后,闽,粤田氏又有一些人入台开垦。近代有些田姓人走出国门,徙居海外,不断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田姓在按人口排序的中华姓氏中列第5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分布较广。长江北多于江南田姓人口,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较多,这四省占全国田姓人口的43%。田姓不但是汉族大姓,也是古今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
田姓人才济济,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127人,收入《古今图书集成》者272。除上述及者外,又如:战国时代的哲学家田骄,齐将田单,齐相田县及其子孟尝君田文;西汉丞相田分。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唐代河北节度使田承嗣、田悦,承德郡节度使田弘正;宋代有以方正敢直言著名的田锡,以善制泥孩像著名艺人田记;元代有红巾军花马王田丰;明代有沔县农民起义领袖田九成,山东农民起义领袖田赋,文学家田汝成,清代有兵部尚书衔河南总督田文镜,甘肃回族人民起义首领田五,云南哀牢山区各族农民起义首领田以正;现代戏剧家、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文化部长田汉,河北梆子演员、戏剧活动家田际云。中国电影事业的组织工作者田方,著名电影演员田烈;当代国家领导人、人大常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著名歌唱明星田震,电影演员田文成……不胜枚举。
田姓的堂号为“紫荆”。1449年,互刺首领入侵大同,明英宗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英宗在兵乱中走失时,被田项母子所救,田项宅前的紫荆死而复活。后来,英宗复位重修田项宅作为行宫,名曰“紫荆堂”,因此,田氏族人便以“紫荆”为堂号。
二、肥城田姓族人的兴起和变迁。我们这支田姓人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是谁第一个迁来肥城的?始迁始祖应该是谁?始迁始祖以前的世续在哪里?这些问题在以前的碑文,谱牒以及传说中,都有不同的答案。现在是到了廓清这些问题事实的时候了。经过查证和研究,我认为,我们这支田姓人的源流应该是汉朝由阳陵(咸阳北)迁往北平(河北满城)一支的田姓后裔。这是因为我们的始迁世祖是从北平大宁府(内蒙宁城)锦州迁来的,因大宁距北平(河北满城北)距离较近,迁徙比较容易,况且经历了从汉至明一千多年的时间。再因汉时我国东北田姓居民,历史上无记载。因此,基本可以确定我们这支田姓人的来源。
我族是什么时间迁来肥城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始迁世族田珪于明洪武五年迁来肥城,世袭军职;另一种说法是,洪武三十一年升迁而来。根据田珪公的简历看,洪武五年,被江文清选为小旗(下级军职)调拨到定远卫;洪武六年,跟随徐丞相在临清操练;洪武八年拨龙骧卫;洪武十二年跟随马都督,征阀云南万州等地;洪武十四年,征北松高州毡帽山,九月在进攻安龙箐阵亡。这只能说洪武五年是田珪公从军的时间,不能说已迁来肥城。因以上军队驻地都与肥城无关,再说,下级军人也不准带家眷从军。而三世祖田信的经历就有条件迁来肥城:田信公于洪武十八年,随神策卫许指挥,到云南买马;洪武二十六年五月三日,在拼枪战中得胜,升为神策卫后勤总旗;因多年累计军功卓著,于洪武三十一年,由朝庭升为山东都司肥城守御所(军队单位)千户,可世袭百户(爵位),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病逝。只有成为肥城守御所的千户,才能有条件把全体家眷迁来肥城。田信公的祖父田遵道也会一起迁来肥城,父亲田珪公的亡灵也能在肥城入土为安。六世公田升立石中说:“国初有田信奉——天定难,累升肥城守御千户所,世袭百户,遂世居肥城,祖宗坟墓在焉。”因此,可以说第一个迁来肥城的是田信公,从田升所立碑文中也可以看清这一点。根据田遵道公的坟墓就在田家花峪茔内,因此,我们这支田姓的始迁祖应该是田遵道公。这也是嘉庆年间修谱时决定的事。再要查清始迁祖遵道公在锦州以前的世系,简直是无稽之谈了。出于对田珪公的尊敬,迁来肥城的时间,可以按田珪公从军的时间明朝洪武五年(1373年)开始计算。不过应把历史事实搞准确,弄明白。
老谱上说:“…以武功起家承袭军职,递传八世,战绩昭著…”,明朝建国初年,国内还存在着多股反对势力,特别是西南和北方边远地区。来肥城初的前几代人中有二、四、五世祖死于为朝庭的讨阀征战之中,六世祖负伤,三、七世祖死于军职任上:四世祖田礼于建文二年闰二月十六日袭职。明永乐八年,随军北征;明宣德二年正月,调去征讨交趾(越南河内),于十月十五日在昌江阵亡。五世祖田广,于明正统三年袭职,调往北京备用,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二日在彰仪门等处与贼作战,未回来。经查,他在西直门外白石桥随总兵毛福寿在征战前进时阵亡。六世祖田昇于明景泰五年袭职,到成化六年,跟随抚宁侯征战荆州和襄阳(在湖北),立了战功,受到奖赏,成化二十三年被马跌伤。七世祖田畴,明成化二十三年袭职,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五日,接受皇帝一百九十号诰封,授为昭信校尉,父田昇封为昭信校尉等,明正德四年卒于军职任上。
田姓氏族的世系序列前九世为第一阶段。先从大宗说,始迁世、二世、四世、五世都是单传,三世田礼兄弟二人,六世田昇兄弟三人,七世田畴以外还有兄弟十七人:田畚、田为亩攵、田均、田寿、田禄、田曾、田畛、田福得、田福全、田福胜、田畦、田钦、田伯羊、田长寿、田富、田友、田聪。唯一有记载的是有田畴生八世公田养民袭职,性急任侠,好武勇,因诉讼失职,万金之产,荡然一空,只留下县署南田家衚衕一虚名在外。养民公生子国用,国用生子井授、井赋……,这样大宗世续井然不乱。
七世中其他十七名世祖,由于遭遇劫难以及社会变迁,使大家庭破裂,他们散失何方,无一知晓,所传后代难以考查,因此,他们的第八第九代失续失名。
第二阶段是清朝雍正八年到民国廿三年。雍正八年,刻立谱碑文,只是续记了从大宗第十世田井授到十五世以内的传呈情况。如“井授祖文学高耀,井赋祖技艺精工,文风于焉丕振嗣续”。“明琦公文光艺苑,应本朝选拔初任山西太原府通判升广西象州知州,足以光我先人……”
在清嘉庆二十二年,修谱族众将田遵道公确立为始迁祖,季房、永驷与族人考查到大宗以外的第十世的六个分支;宗明、进府、宗会、宗信、宗义、宗德,另外还查出第十二世的二支:明山、明珠;再加上大宗共有九支。
民国二十三年,修谱时将十世进府、十二世明珠、十三世华龙三支,因其后裔,查访无踪,故放入暂缺编列。又访得八世真,十四世荣先二支和长清县固山靳庄十六世永信一支,确立了肥城田姓族人十三支的序列。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民众在奔忙,再去查考失名失续的支分,已是难为之事。因此,我们这次续谱修谱,主要是根据现有能收集,能查清的资料为根据,依据1934年确立的十三支分,以次为源流,继而续之。通过此次续修族谱,使族众能进一步明确:田姓的来源,我们肥城田姓的历史变迁,以及个人所在的支分,辈份,知道族人之间的关系及血缘近远之分,也就能达到续修族谱的目的了。
这次修谱,我们不再命名世绪辈次。嘉庆22年修谱时,从十八世开始,选定命名辈次12字。民国23年修谱时,又选定命名辈次二十字 。现在“世”字辈以下还有26字。再有26代,大约要经历600多年时间。鉴于过去命名的辈次正在使用,所选的辈次之字也很考究,因此,这次修谱就将原定世绪辈次字付印,继续传下去就可以了。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要使传统的族谱与电脑和多媒体相链接,可以看到祖先和亲人的英容笑貌,也可以亲自聆听他们的教诲和祝福,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奋斗经历和光辉业绩。这些目前的技术是完全做得到的,但由于采集这些信息过于浩繁,时空跨度特别大,费用也多,有些简直是不可为,我们将经过努力,尽量做到实现一部分族谱信息电脑化。
三、褒扬和继承优秀的族风祖德。
在历史的长河中,田姓族人也同中华民族各姓氏人们一样具有优秀的品质,我肥城田姓族人还有一些特色的优良族风祖德,现总结如下:
1、武功起家,精忠报国。来肥城的前八代人承袭军职,为明朝政权的巩固,战绩昭著。如二世公田珪,四世公田礼,五世公田广战死在疆场,六世公田昇在军中负伤,三世公田信,七世公田畴卒于军职任上。田昇封昭信校尉,田畴授昭信校尉。
2、至孝父母,皇恩褒奖。六世公田昇,幼年丧父,遵母携弟,万苦奋斗,受皇上褒奖幼袭军职;十五世公田希舜,为父母尽孝,庐墓三年,乾隆旌表,赐庐墓碑文,县志有载。十一世田资生教子有方,仁孝义信,被康熙恩封“承德郎”。
3、内助贤良,贞节流芳。五世田广之妻李氏,孤苦零丁,孀居誓不二天,辛勤抚育子女成人,植立门户。明朝弘治皇帝特封七世田畴之母刘氏为“太安人”、妻曹氏为“安人”。清康熙恩赐田明琦之母张氏为“安人”,封妻胡氏为“安人”。清乾隆敕封田扩之妻杜氏为“节孝妇”,赐银建坊,名扬四方。
4、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明初家族以武功军职取胜,九世田国用,十世田井授等在家庭遭劫难,个人身体患疾情况下,易武以文,艰苦奋斗,后以文章经术精通达练,受到明丞相李邦珍赞扬,代有传人,又成为吾邑望族。十四世田明琦拔贡任太原府通判,官至广西象州知州。
5、爽直好义,公正忘私。汉初田横壮士五百,豪侠仗义,死不二臣。史称儒隐村田姓质真好义。田明琦为官骨鲠,刚正无私,职司畜粮,一切权量得中,百姓咸称廉平,皇上表彰。田汝长读书不乐仕进,以琴棋书画聚友。田汝懋。为当地避乱,主修木阁砦,当地群众称好。
6、族人互助,血浓于水。 田姓人氏多处事平和,乐于助人,兄弟团结,乡邻睦和。外出田姓人相遇,由衷亲热,相互援助,亲同手足,此乃血浓于水啊。
二十世 重山
2 0 0 6 年8月8日
|
|
上一条信息:
《田氏谱志·雁门紫荆卷》世系简表(节选)
下一条信息:
祝贺江西省大湖谱局(谱务办)成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