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毛崇横记忆中的田家英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8138    添加时间:2008-3-3 20:07:46
     

        写在前面的话

        毛崇横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负责领导同志的安全保卫,直至建国后的17年间。由于我父亲田家英自1948年秋担任毛主席的秘书,在主席身边工作了18年,所以和毛崇横同志有较多的交往机会。他们同在中南海大院工作,虽然岗位和工作性质不同,但相互交往关系亲近,更多是随毛泽东外出,他们常常在一起。

        “文革”后,毛崇横同志退休了,在北戴河休假的日子,他多次给我讲述关于父亲的往事,他说:“每个曾同家英交往的人,都会在记忆里储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印象不但稳定而且活跃,会长久地不时地显现出来。”

        毛崇横同志生前曾写过一篇《与田家英交往琐记》,他把文章交给我,还没来得及发表,就因急发脑溢血去世了。文章只是个初稿,没有来得及修改,也没有发表。最近清理东西,这篇短文又被找了出来,重新读过,不禁使我回想起毛崇横同志和父亲的友谊,以及他对我父亲真挚的感情。

        今天,我把毛崇横同志曾对我讲述的对父亲的片断回忆和他在《琐记》中记述的故事整理成篇,以作为对两位逝者的纪念。

        ——曾自

    一、《信天游》

        1948年我随毛主席转战陕北后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是一个仅有60户人家的穷山村,两列山峦中间奔流着滹沱河,平铺着一片平川地,它对于我们久居陕北山沟窑洞的人,给予着些许肥沃的享受。 


        这年秋天,我听说毛主席处从中宣部新调来一位秘书,未得见面。一天傍晚,我在田间散步,看见不远处一个青年和一个村民的孩子在细细的田埂上追逐、奔跑、欢笑着。待我走上前去,发现眼前是一位慧俊且透着书生气的青年,经他自我介绍,方知道他便是新任的毛主席的秘书,“啊,好年轻”我不禁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穿着公家供给的已破旧的制服,鞋子也露了脚趾,一看便知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最突出的是他那一双大眼睛,透着智慧和机敏。自此,我们便相识了。

        这年冬天,我读到一首上千行的长诗《不吞儿》:“风前的灯火霜后的草,旧社会的日月受不了。旧社会世事不公道,乐的乐呀熬的熬。树荫底长草草不高,穷的多呀富的少……”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体写就,讲的是一个陕北贫苦农民的故事。我在陕北住了十年,深爱上了《信天游》调,它有近百种曲牌,都能让你理解和歌唱那块广漠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这首长诗用信天游体,使我非常喜爱,但是我没料到,长诗的作者竟是年轻的田家英。从此我对田家英产生了很好的印象,渐渐地我们的来往也多起来,最终成为相知的朋友。回想起来也很奇妙,人之相知、相亲,定调的音符是从哪个键盘上打出来的我和家英都是南方人,竟寻到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根。

        在以后的相处中,家英曾和我谈起他对《信天游》的理解:“我一到陕北,就爱上了老百姓天天唱的《信天游》,它是那么质朴,就像高原的泥土。它能出奇地运用生活中最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最生动醉人的意境。”家英这番话正是他为什么采用《信天游》体裁来描写贫苦农民“不吞儿”的原因。

    二、浴室求教

        进住北京后,我们便同在中南海的一个大院里工作。那时候人和人的关系,不论是上下级之间或是不同部门之间,还保留着进城前在农村时特有的淳朴关系,不存在陌生感、隔阂感。家英又是个特别真诚直爽、简免客套不作应酬的人,相识也便相熟了。家英知识渊博,中南海的人都叫他“夫子”,很少叫名字,我不免利用机会向他求教。

        记得在1951年,中南海机关里新添了一个浴室,大家都到这里洗澡,这里成了我们晤面交谈的新场所,常常大家站在淋浴下,边洗边聊天。

        我们这些人长期以来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环境生活,进城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一时还不能接受,对那些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剧,那些以花鸟虫鱼、仕女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存在着很深的隔膜和排异。我记得有一幅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站在牡丹花丛中的肖像画,被人批评说这花是表现封建阶级荣华富贵的,画无产阶级领袖不能用这里边明显地有一个文化观的问题,而当时文化部门又在“割尾巴”,割掉作品里错误的、有害的、庸俗的尾巴。到底文艺作品中什么是“有害的”标准,我们心存疑问,一次洗澡相遇,我向家英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家英是个坦荡爽直的人,朋友之间交谈,他怎么想,就怎么讲。他说:“我认为对许多作品我们是欣赏它的艺术,从而得到精神享受,获得学问。许多作品,在剥削者手里就为剥削者服务,在革命者手中就为革命者服务。艺术作品本身没有阶级性。至于说作者属于哪一个阶级,属于哪种政治倾向,这与作品将为谁服务,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那时用政治标签见事物就贴的形而上学之风很盛,对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口号有着机械的简单的理解。家英的这番见解,对我认识事物大有裨益。

    三、难得的见解

        我记得大约是在建国之初,中央规定不准宣传领导同志个人。50年代中期,新闻界中有人突破规定对从未报道过的领袖人物的生活细节作了一些公开生动的报道,引起公众的兴趣。这些报道文章中常常出现把领导人的生活小事冠以政治内涵或提高到具有伟大意义的高度。一顿素食、一件旧衣都归纳为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作风。

        我向家英探讨道:这类“好心”的报道文章读来让人感到很不自然,而且有悖于领导人本意,当如何正确地报道

        家英似早已有所考虑,他说:个人生活就是个人生活,领导人的个人生活同一般人的个人生活都是个人生活,大家都可以粗食旧衣,也同样具有简朴的意义。当然领导人的生活作风较一般人相比,是应提倡宣传学习的,这是其特殊之处。我以为,领导人的个人生活作风是党的作风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然而不能说个人生活作风好就一定党的作风也同样好,不能彼此替代、互相等同。他进而说道:每个人都有私生活,不应该都是一样的嘛他还说:领导人从事政治活动,因其内容不同,所以意义大小也不会相同的。

        家英给我的解答,在当年的历史背景下,是很难得的见解。

    四、问卜和淘书

        人们都知道,毛主席喜爱杭州,几乎每年都去,或开会、巡视,或休息。杭州自然成为我们随同外出最多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附近的景点不免去转转。吴山之麓的城隍庙边,是寻探命数、问卜时势的处所,卜易师,纷列道旁。我们路过看看热闹而已。一次家英从外边归来,他说,吴山的卜易师讲他为人卜凶测吉的哲学和马克思的哲学一样的准确,家英叫我明天和他一起去找那人辩论。家英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如何向卜易师讲身世、问前程,引得我们止不住地大笑,家英却严肃地分析说,这些占卜的人不同于那些迷信鬼神的巫师,他们按《周易》的道理,以理推命。某些道理是有用的,他们很有这方面的学问,只不过为了赚钱胡说的内容太多了,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才有条件批判它,才可能吸取有用的东西。家英这样辩证地对待已被人们视为糟粕的东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怪不得他博学多才。他遇事多用脑子分析,从不盲从。我对家英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则说:你去谈谈吧,亲自感受一下,也许以后就不再有这种职业了。

        在杭州时,家英最爱去的去处还是古旧书店。杭州是文化悠久的城市,古旧书摊很多,家英有时约我随他一同前往,说在那里可以出较低的价钱买到北京找不到的版本,而这些版本如果再不收藏将来可能绝版了。家英在这方面很内行,北京琉璃厂、杭州旧书店的古董商虽然从业一生,也不敢在版本上敷衍他。他蹲在书摊前从一堆堆的旧书中淘出几册珍贵的书,返回的路上,他得意地向我们显示他的收获,不断赞赏版本的可贵,受他的感染,我们常得以与他分享在拯救古文化之中的快乐。

    五、独到之处

        建国初期,大部分干部从农村的环境进到大城市,名誉、地位、待遇、享受,向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起了挑战。

        怎样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课题摆到日程上来。树立什么改造什么我又登门向田家英求教。这确实是个大题目,尤其改造的对象是机关里的老干部。

        家英对某些干部产生的混乱思想既很了解也很忧虑。他蹙起眉头说: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学习,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每日晃晃荡荡逝去时光,拿糊涂去充填空虚,还自以为得计。这种人如何能改造,如何能做好工作。

        他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单单是解决文艺方针问题的,也是解决文艺工作者人生观、世界观改造问题的,而《讲话》的精神同样也适应所有从事革命活动的人。他认为人人都需学习它,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他要我认真钻研钻研,会大有裨益的。

        1953年是我们干部队伍思想大动荡时期,家英有如此的看法和见解,可见他对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建设问题已给予极大的关注,对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有独到的见解。

    六、久愧于斯民

        1961年家英在浙江搞调查后到杭州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我们又在杭州相遇,同住在刘庄。以往吃饭时,我们知道他肚子里的故事多,又擅长摆“龙门阵”,饭前总是央求他给讲个故事,让大家开开心。这次他是受毛主席的委托到浙江调查农村的困难情况。他看着饭菜,神情严肃,再没有心思讲故事摆龙门,他说:农民兄弟太困难了,有一户农民因搞公社化搬了七次家,办食堂占了他的房屋,搬到庙里,庙又被征用办工业,住到亲邻家,整个村子又叫搬迁,只剩下一条扁担可以担走的全部家当,下步迁到哪里还不知道,真叫人看不下去。眼前这种集中劳动、集中吃饭、集中管理的办法,打乱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维持。现在解决问题最大的障碍是干部缺少负责的精神和为老百姓做主的勇气。公社等待县里,县里等待省里,省里等待中央,自己不去解决问题。这时,他忧郁地讲了那个楼下的老头夜晚睡时必须听见楼上少爷两只靴子掷地的声音后方能入睡,某夜为了听到第二只靴子声而坐待天明的故事。我们都没有乐。他坦诚地希望我们都下去作些调查。但他说眼前搞调查的困难是干部和社员群众都不敢讲真话,而我们这些深居中央机关的人是太不了解北京以外的情况了。他深深地责备自己久愧于斯民,感叹地说: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啊

        后来我听说,这次调查后,家英向毛主席反映了农村的真实情况,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见解和意见,受到毛主席的重视。

    七、“给我找瓶茅台”

        家英能饮酒,且酒量大,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他能成碗地豪饮。平时也常喝,但没有听说他邀聚酒友喝酒,看来他不是嗜酒,大概是以酒助兴,在夜以继日的紧张写作的时候,靠酒提神助兴。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冬日,他找到我把手一拱,半开玩笑地说:“求你救驾来了。这一段事情太多,都得开夜车赶,没有茅台我赶不出来了,供应份内的酒已喝完了,你知道别的酒我不喝,不能帮助写东西。”我看见他的眼球充着血,声音也沙哑了。我帮他找了一瓶茅台,他和平日一样赶忙频频拱手,接过瓶子转身匆匆而去,没有一句话,确实太忙了。以后我知道了他的规律,故意逗他说:“夫子一要茅台,就是要赶大文章了。”他听了哈哈笑道:“我这点底都叫你给摸去了,知我者,毛崇横也。”

    八、不如此,便不是家英

        家英给我留下的印象,概括地说,他是一个开朗的人,又是一个内向的人,既开朗又内向是他性情的两个层面。这话该怎么理解呢在我看来,他的勤读、博览、敏思、洒脱、诙谐、精于四川人特有的“摆龙门阵”之功,这属开朗;而他的不入世俗、关门研究、刻苦从业、坚持己见,这属内向。他开朗一面乍看起来同他生命最后时刻的选择是矛盾的,可是在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中,无不感到在那特殊的岁月,他的选择恰是他性格的体现。家英用死来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田家英篆刻:实事求是 

        1966年夏天我不在北京,得知家英弃世的消息,当时我也十分地不理解。若干年后我理解了,似乎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不如此,便不是家英。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氏(部分)族谱班辈字辈       

    下一条信息: 田裕民 田裕民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