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治三年续修田氏宗谱叙
尝观古人之合族属也,必曰同姓从宗。夫姓有正有庶,其正姓别于上,庶戚单于下,犹必系以正姓而弗别,然后一本之谊昭。至于宗、则有异,其出自大宗者,则从乎大宗;出自小宗者,则从乎小宗。宗法立,而后族属有所统。第①历年久远、支派繁多,苟非有谱以叙之,不惟无以别吾宗,又何以别同姓之非吾宗。若是则族谱之所系,不甚重哉?吾田氏宗谱,不幸以兵燹失传。乾隆戊戌年岁,族祖豫从公始创为之。由十世以后,修十世以前。代远年湮,诚觉其难为力也。而乃不惮辛勤,旁搜通族,博访各门,始见禹书公残缺遗稿,知四门之中,传已逾十。自晋堂公以下,大宗小宗,世系昭穆,莫不源源本本,次序秩然。俾吾族一披图而各知宗派,一按籍共识尊卑,谓非豫从公纂修之力,不至此顾。或者谓谱中所叙无一二显达,以增家乘光者;不知,此自有故。玿生虽晚,犹记诸父老远述祖考之家训,曰:吾祖生前“明”,遭时不辰,遂自姑苏远徙,隐于朦胧镇之戛粮河滨。其耕也为养生,而非为谋利;其读也为明理,而非为梯荣。故聪听彝训者,每为盛世之良士、良民,不愿为仕途之长官、显宦,尝有身列痒序,非不可秉铎专诚,一司教职,乃袛为经师而不为人师,诚以祖训之未敢忘也。玿亦仰法前人,谨遵遗训,明经之外,别无他求焉。然此姑勿具论。特②豫从公谱成之后,自丁巳以洎癸丑③,时历五纪,代更数传,班行之字将终,藩衍之势日盛,倘因偱不复纂入,恐散无反纪,不依然若始事之难为力乎?!今族众谋兴是役,长者命玿复修之,玿何敢辞。数年来将告成,复命缀班行之字,因不揣冒昧,谨编十字曰:“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爰④记其事以序云。
同治三年岁次甲子春正月上浣
裔孙本玿谨叙
编注: ①第、②特,作但字揭解。③洎,读计,作至或及字解。自丁巳以洎癸丑,即从明洪武十年(1377年)到清咸丰三年(1863年),其间为486年。④爰,读元,作乃或于是解。
译文:(田维军译)
曾经看到先前大家族特点都是拥有着同样的姓氏,遵从着共同的祖先。宗姓的传承分直系和旁系,直系在上,旁系在下。但是仍然以直系的正统来区分一切不同的地方,用家谱的记载来明晰区分。至于宗姓的区别,出于大宗的,就随之,处于小宗的,就也相应随之。家族的法规立了之后,后代的行为规矩都会有所归属。但由于年代久远,支派繁衍,如果没有家谱来记叙,那么就很难与其他支派区分自己的直系祖宗,更别提跟其他同姓的人区分祖宗。如果这就是族谱的责任,那么真的责任重大。
我田家宗谱,不幸由于战乱失传了,但是我们的朦胧四门的第十三代裔孙田景麟(字豫从)先生1778年为之再次始创。在十代人以后,修之前十代的家谱,年代久远,实在令人感觉到很难啊。但是他不辞辛苦,从整个家族中搜索信息,到各支脉人家拜访,才幸运的得到闸沟二门的第十二代裔孙田万贡(字禹书)老先生处残缺的遗留家谱,知道了四门支脉中,已经有十多代了。从迁到盐城朦胧的二世祖田晋堂之后,大小宗支,世系情况,没有不原原本本,清清楚楚。使得我们现在能够一看图谱就知道各宗族支派,一看书就知道大小尊卑情况。可以说不是田景麟的编撰贡献,我们就不能这样知道的明明白白了。
可能有人说我们家谱中没有什么显达的人,好替家族增光,但是你有所不知,其中是有缘故的。我虽然生的比较晚,但是仍然记得祖辈所叙述的家族情况:我们先祖生在明朝之前,遇时不济,所以从苏州远迁而隐逸到射水边的朦胧这一地方。先祖们耕地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谋利;读书是为了明晓道理,而不是为了攀援禄位。所以那些明于听取先祖教诲的,都成为盛世之下的贤能之士、安分守己之人,而不愿在仕途上成为达官显贵,虽然曾经有人读过官学,不是不可以以此专职教职,于是只作为经书之师,而不为人之师,实属是没有违背祖先的训导。我也因此效仿先祖,谨遵先祖的教训,通晓经书之外,别无他求了。
然而这些就不具体说了,自从田景麟先生完成家谱,谱中从1377年到1863年,就经历了近五百年,子孙代数众多,班行字数也将用尽,随着家族繁衍的繁荣之势,如果对此不继续加以编撰,恐怕因此字辈散乱,不这样做的话就像开始时的艰难。如今家族众人谋取兴盛之时,长辈叫我重新修谱,我岂敢辞却呢,数年里来新谱即将大功告成,又让我续编班行字辈,我就不辞冒昧编写十字:“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于是记叙这些事情作为序言。
1864年正月上旬
河头三门十六代裔孙田本玿郑重记叙
作者简介: 田本玿 字美斯,号昆圃,田氏河头三门第十六代,田世华的长子。生于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二十六日。嘉庆己酉(嘉庆年间无己酉年,疑误)万宗师科试入泮,道光辛巳(1821年)姚宗师岁师试补廪,庚子(1840年)科毛宗师考贡,咨部候选训导。公笃信好学,手不释卷,虽老不衰。忠厚待人,心口如一,邻里以正人称之。配庙湾游府王文耀嫡孙、海关经制科英公之女,生于乾隆戊申(1788年)五十三年十月初七日,殁于道光丁酉(1837年)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生六女;长适郡痒生邹志煌,次适邑痒生陈彬,三适邑痒生刘学藻,四适太学生方冠儒,五适盐邑太学生施聿修,六适岁贡生项从九。品名联杓,四世同堂,孙曾绕膝。公享年七十六岁,殁于同治甲子三年(186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合葬于阜邑拱宸门外盐河边西岸新垄之原。生二子 观上 观民。
供稿:田亚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