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神会祖先
宕渠田氏文化研究会
宕渠田氏谱牒编委会
宕渠田氏始祖 田茂才
清明的雨浸透了思念,清明的风捎去了纸钱。
拜祭祖先的清明将至,我们只能再三细看老家谱残图,遥望天堂,神会祖先!这些珍贵资料,仔细辨识文字并与脑海中不多的关于祖先的认知相碰撞。当我们与一位位祖先的尊讳辈份名号接触时,莫名地感动、万千慨叹油然而生。我们知道,倘无田家先贤的家族情怀,一点点清理、一字字手抄,就不可能有这些史料,我们也不可能与载有祖先信息的史料谋面!只怕是终生迷茫,也不知道自己根在何处;也不明白先人们是怎样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
族谱,越千年万代,穿过历史的烟尘,成为我们、成为后人与祖先对话和神会的载体。
于是,我们知道了,宕渠田氏,始迁祖始于元武(1307)年间。始祖茂才由简阳水磨滩游官通川教谕,解任回籍,途经汇坪,因病留于此地。茂才死于兹、葬于兹。其后人于斯生息、迁播,越七百余年,散于东川大地,浩浩乎万万之众、泱泱之口,宗支分繁,世系迷乱。
茂才之先,约去百年,名为田铨,南宋简州奉直大夫。铨祖之先,一说贵州,西汉车丞相田千秋—初唐思州刺史田宗显之后;一说南荆麻黄人氏,号称系出雁门,远祖当为魏议郎田畴—唐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一系;吾疑洪雅田开—田易直—田诚—田懿—[田继筠、田继仲(田锡)、田继英],远祖西汉车丞相田千秋。田开,为避晚唐黄巢之乱,南迁蜀西眉州。传四代田懿,为后周华阳、广都令。田懿三子——田继筠为官郑州,后人散落河南;田继仲(田锡)官至北宋谏议大夫,宋真宗奉为“直臣”,有《咸平集》50卷传世。田锡死后,司马光、范仲淹、苏轼,先后为他作传、述墓志铭、写神道碑,眉州洪雅、夹江等地现在都维护有多处田锡遗迹,直到民国,田锡都是当地历代官方主持祭奠的伟人;田继英,活在四川,死葬四川,其后人今天就生活在眉山、乐山、新津、简阳这一大片地方。新津田氏始祖田邦泰,和川东万源、达县、宣汉一支田氏始祖田邦文、武、太,同名同时代。难道这是巧合!万源、达县、宣汉这支田氏,谱其先祖,有叙说其有兄弟迁居汇坪。难道这是讹传?
三汇田氏,历来有宗本(自大)意识,认定了自己就是川东田氏之根,别的田都是三汇分迁出去的。当然,这有历史原因,但这是否就是历史的误导!历史迷雾后边,真实如何?我们永远无法看到答案,但因循历史逻辑,我们还是可以无限接近历史本真。
茂才之后,约去4、50年,田焕出世(三汇田氏认定的可以说有根据的族始祖)。焕,字文台,1372年考中洪武乙未举人,1399(建文己卯年)年放任清涧县教谕(族谱、祠堂、口传,都是清涧知县。清顺治元年,清涧县志载为教谕)。族谱说田焕是渠县明朝第一个举人,《渠县志》(民国21年版)田焕只出现了一次,“田焕,明举人”;清涧县志说到田焕人事档案,明载为眉州举人。可以想见——清涧县志,其依据的是历代包括刚刚推翻的明朝时期的地方志,其中关于田焕记录,是官方档案;《渠县志》成书于现代,其依据的多半是田氏后人的口述以及三汇田氏祠堂田家后代历代传下来的私人“野史”。其可信度,高下自见!
如果,田焕,眉州人坐实,那我宕渠田氏,源于“田开—田易直—田诚—田懿—[田继筠、田继仲(田锡)、田继英],远祖西汉车丞相田千秋”,就可以直通齐田—完公—妫陈—舜。
田焕之后,田鲲—田伯颜、伯规、伯亶、伯奥、伯千、伯万、伯玉、伯魁、伯井、伯川—田尚贤、尚谦、尚让—田仕钦、仕珠、仕贵、仕美、仕杰—田绍齐、妣真、春育、表德、春锡、春继—田富禄、学禄、华禄、受禄、亲禄、天禄—田阡、田陌—田增(字绍江)、田锡(字三江)、田绍环、田有沛、有良、有金、有瀚—琅、珙、珩……田应龙、应远、应义、应智、应信、应睦、应贤、应希……—开字辈、永字辈、……田开丙、开庚、开金、开苑—林字、澤字和單字田會、田清、田浴、田泳、田渥、田洁、田溢、田誌、田諮、田浩……,这个辈序,印证了“三汇田氏家谱”作者田洁、字方平、田开金的四子,自称“第十二世”的说法。
田方平之后,“世多鹏万毓忠丽隆道之景……”,“忠丽隆道之景……”就是今天活跃在各地、各领域、各行业的田氏传人。
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需要解释一下——田方平叙谱,为什么祖先谱由窄而宽,而后又由宽而窄?田焕孙子辈有记录的就有十人,十人发枝,应该非常庞大,对其后只一句就交代了——“伯魁留汇坪,伯井迁贵溪”,其余不着一字。可以肯定的是,田方平这一支,应该是田伯魁之后。直到田方平高祖到祖父,就干脆单线叙谱,只谱其一家,旁系一概不入。其祖父兄弟(珙、珩)以下,直到记谱时出世的“多”字辈,几乎全部入谱。这一现象,不难理解,说明当时的田家人,已经很分散了,已经很难统一在一个旗帜之下了,或者,田方平的出谱行为根本就是个人行为,没有得到田家人的广泛支持,有历史、家族情怀,可能也有财力拮据原因的田方平也因此才只谱自己一家,手写手抄,竭尽书生一己之力,留下了一部田家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也许,田方平著作这本老家谱,站位并不高,眼光并不远,但其非凡的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的初衷——因为这个谱,我们打通了庞大的田家人几百年的代序关系——我们田家后人,会永远铭记田方平的贡献和功绩。
我们今天,要捡拾和填补田家人几百年的历史空白,不至于再次重走田方平的老路,为后人留下遗憾,就需要田家人广泛的发动、参与和支持,共同为后人留下一部纵向清晰、分枝明细,横向全面、不余错漏,点线干净、坐标精确的家族信史。
起码,我们有这样的情怀和境界;只是,我们欠缺雄厚的实力和拥趸。
衷心希望认同共祖的田家人摈弃成见,以大局观、历史观,去伪存真,一起做成一件仰不辱祖宗、俯无愧子孙的千秋工程。
供稿:田家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