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才艺
     
    五寨,竿子坪土司考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1134    添加时间:2011-3-28 20:24:50
     

    湖南省凤凰县 田广

      作者简介:1948年8月出生,1957年至1965年在木江坪乡中心小学读书,1966年至1968年在凤凰一中读高中,1969年回乡务农至今。
      论文摘要:凤凰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浓厚,历史源远流长。她地处边陲,历来属少数民族集居之地。元、明时期,在湘西建立的十八个土司中,凤凰县属的就有两个五寨长官司、竿子坪长官司,作为统治少数民族的这两个土司政权的设置、发展、兴盛、衰亡、史册记载极为有限,而且矛盾重重,众多的民族工作者对这土司的存大与否争议极大,作品通过国史、地方志、族谱、历史实物、口碑流传等等大量的史册研考,以翔实的历史资料证实,这两个土司的始建和演变进行了详尽的考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完整的承袭状况世象表。

      论文正文:

      五寨,竿子坪土司考

      地处湖南西部边陲的凤凰县,不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以其迷人的景色著称于世,而且她源远流长,有着文明悠久发展历史。200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将其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历来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在历史上除封建王朝对其地进行控制、统治外,还经历了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治理的羁縻州制时期。“汉兴,立武陵郡,五溪惊狠不驯,历唐、宋、元、明羁縻弗绝而已”,“厅地自明以前,皆属土司管理”(《凤凰厅志》)。两个时期的土官、土司统治长达一千多年。元明之际在湘西建立的十八个土司中,凤凰县属的就有两个:“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对这两个土司政权机构的设置,史册虽有记载,然记述不详,很多地方仅只一笔带过,而且还出现诸多质疑,或各述其是。如“五寨长官司(宋嘉泰年始置,名俱失考)”(《凤凰厅志》)。“……旧志是年遂择田氏处以五寨长官司,管辖上下各五峒土民,又处以竿子坪长官司,羁縻四十八寨苗僚……考《蛮僚传》及《宋史》各志传,宋时并无长官司之制,旧志失考,每多如此”(乾隆三十年《辰州府志》)“(永乐)三年,辰州卫指挥使龚能等招谕竿子坪等三十五寨生苗,廖彪等各遣子入贡,因设竿子坪长官司,以彪为之,隶保靖”(《明史·土司传》)。“次子茂武……明洪武元年随父出师……有功,洪武年敕授湖广承直郎,竿子坪长官司职”(凤凰‘官府田’《田氏族谱》)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民族工作者对凤凰经历过的这段历史都曾进行过探索、研究,但仍没有拿同详细的史料说明其原由。《湖南通史》说过“‘五寨’、‘铜人’等处,‘五寨’为宋沱峒、乌引峒、芦获峒、杜望峒、白崖峒今属凤凰县地,
      凤凰地处五溪(古谓酉、辰、武、巫、水为五溪),溪峒错处,“蛮夷”杂居。远古被列为“荒服”之地,春秋战国时为“楚之极边”。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湘黔鄂边地区成为秦朝疆域的一部分,纳入版图。在各地建立郡县,直接由中央王朝控制。但湘西之地偏僻闭塞,农村仍处于公社制阶段,与中原地区发展差距极大。封建王朝鞭长莫及,则利用“蛮夷”、“酋首”、强宗大姓、各派势力采取“以土制土”的办法进行控制,开了羁縻政治的先河。至隋朝,沿袭旧制,隋文帝在机构改革时,把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在“蛮夷”地区则实行羁縻州制。唐初,唐高宗把这种羁縻州制度正式确立为“怀柔远人”的民族政策。贞观年间,唐太宗将这种民族政策加以发展,并具体实施,在南方各民族地区建立了羁縻州,多到八百五十六个。凤凰唐初受辖的锦州(治所在麻阳县锦和镇),即是羁縻州之一。“锦州故城,在麻阳县西四里,唐置”(《沅州府志》)。“唐垂拱二年(公元687年)始置富州,扼五溪之关,辅后逼于苗,旋置锦州”(清同治《麻阳县志》)。锦州是与渭阳县同一年设置的。“武后垂拱二年,以麻阳及开山洞武置五县,其三曰渭阳,即今厅地”(清道光四年《凤凰厅志》)。故并开山设“峒”,始有宋沱峒、乌引峒、芦获峒、杜望峒、白崖峒五峒。羁縻州制的政权机构实行了州、县、峒三级制,所谓“峒”,并非是普通的山洞,而是围在四面山峰中一片较平的地。唐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蛮》中说:“羁縻州峒……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峒”是羁縻州下的基层单位。一般数寨或一个大寨可称为“峒”,设有峒官,负有征收税赋之责。胡明《一统志》载:“唐以宋沱峒、乌引峒、芦获峒、杜望峒、白崖峒立为五寨命田氏世官,斯土则田氏之抚,有五寨不惟始置于宋,而且早见于唐。”更证实了唐朝之时凤凰官辖的范围并不大,凤凰的西北部是苗族久居、尚未纳入户籍的“化外”之地,为“生界”。“五峒”辖区只限于今沱江中、下游,及阿拉、茶田以下,林峰、新场、水田、吉信、齐良桥等及贵州铜仁漾头、云场坪、上麻阳及石羊哨等地,即靠近锦州的周边地区。并敕命田氏土酋对其五峒的治理。所谓“田氏”者,则是世居此地,即今之凤凰“官府田”的先祖们。其始祖田宗显,乃族居京兆陕西兰田县烂泥村人氏,本贯陕西河州军民世职。隋开皇元年,即公元581年,田因战功由陕西南下入黔,受命任黔州刺史。“隋文帝二年,黔中苗屡叛,大臣苏威保奏宗显为黔州刺史,同子惟康赴任余年,黔中大治,文帝诰封为国公节度使之职……卜居焉,迨加封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宣慰职,军民两管”(《明史·贵州土司》)。“昔日,南蛮猖獗,顽梗化外,而田氏诸公辟疆拓土,控半壁而于西南,巢贼平凶,服群蛮而一统,川楚外郡,每救援而多功,交趾要荒,且奉敕而绥定”(凤凰“官府田”《田氏宗谱》)。在《世系开原》中还有:“田氏自隋文以来,至永乐历仕九朝、辅君六十七主,年逾八百二十载,世传二十有六。迹我用武之地,川东半壁,湖南一隅,夜郎全幅,开辟捍卫之功,难以枚举……”。田宗显之族的势力,在唐初借助当时的羁縻政策,手握重兵,东伐西讨,开拓疆土,逐渐发展壮大,成了湘黔川边的大姓豪酋。由思州一带东下入湘。田宗显第四世孙田克昌“数年能以威恩振服南边夷人,朝廷因父功,褒授义军兵怪使,擢用令掌一方事,为大首领”(黔南《田氏族谱》)。唐永隆年间,田克昌以现沱江镇为“五峒”中心,修土围城堡,建立衙门,尔抚之“五峒”斯土,抚化“五峒”之“夷民”。后至宋徽宗重和年,田宗显第十四孙田佑恭,陛任武功大夫、团练观察使、开府义同三司、少师思国公,因“抚”蛮功勋卓著,还被钦赐十字宗派,堂联两幅。其中一幅为:“宦流齐国勋臣邑,世守沱江宰相家”,予以锦表。其后裔沿承世袭,而世守斯土,世代土官,故其族被尊称为“官府田”。
      然明《一统志》所述的“立为五寨”,有“五寨不惟始置于宋,而且早见于唐”之语,笔者认为实为有误。乃是编纂者以当时的口语称谓的。其说“五寨”之意,实为“五峒”而已。“寨”的设立,则是宋代熙宁年间设置的。
      “唐末乱,酋蛮分踞其地(诸县多废),自置剌使”(《宋史》)。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割据称雄,争战不休。中央王朝和地方政权削弱,原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州县被废弃不顾,或为少数民族起兵自保,或被外来大姓豪酋乘机拥兵割据,政局一片混乱。宋初,中央王朝政局未稳,难于用兵顾及内地的边远地区,只得沿袭唐制,“以土制土”。因形势更大批地建立了羁縻州,用以拉拢、利用这些“蛮夷”、“土酋”,对照唐时,其羁縻政策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暂时的稳定。但至宋朝中叶,情况有了变化。这些“蛮夷”、“土酋”乘中央王朝衰落,国家分裂和混战之机,凭借溪峒险阻,割据一方。“彼大姓相擅,世积威约”,成了各霸一方的山大王、土皇帝,甚至以种种理由“称兵作乱”。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了独立于中央的地方政治势力,危及国家朝纲。宋王朝为了改变和削弱地方“蛮夷”、“土酋”过大的势力,则采用调离酋长,“用兵以威四夷”等手段来恢复和加强国家的统一。熙宁中,宋神宗遣章惇“察访湖北,经制蛮事”,“开边拓土”,“进兵破懿州”(《宋史·西南溪峒诸蛮夷传》)。“南江诸蛮悉平”,宋廷以武力重兵镇压了诸蛮,收复了南江各州,群蛮亦归附了宋室王朝。熙宁七年(公元1072年)复置沅州,八年废诏谕,并锦州,复置麻阳县。麻阳县隶属于经制州沅州,再上属于荆湖北路。在县下则立为寨。“沅、诚州创建以来,设官屯兵,布列寨县,募役设戍”(《蛮僚传》)。“溪峒瑶人出没要道,宋置寨以为捍御”(《沅州府志》)。“熙宁始务辟土,章惇取懿、洽州,崇宁以来,斥大土宇靡有宁岁,凡所建州军、关城、寨堡纷然,莫可胜计”(《宋史、地理志》)。凤凰当时属南江诸蛮之列,隶麻阳县。“五寨”正是此时由废除羁縻州峒,改为经制县寨,以“上下五峒立为五寨”的。所谓“寨”,《宋史、职官表》说:“寨,置于险扼控御去处,设寨官,募收土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凡杖罪以上并解本县,余听决遣。对控扼要及地阔远处,皆置巡检一员,往要连接。今相应援处,则置都巡捡以总之。皆以材武大小使臣充。各随所在州县守令节制本县事…………施以西南,实代王师,有御侮之备,而无馈饷之劳,然要之,即所谓寨官也”。
      宋王朝在南北江地区“经制蛮事”,建制设官,“择要地筑城”,立堡屯兵,将五溪归附版籍。加之金军多次侵犯宋朝,战争不休,朝野混乱,政府南迁。官府横征暴敛,加强了剥削和统治,弄得人们民不聊生。这就必然给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各地烽烟四起。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五陵地区爆发了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绍兴元年,武岗杨再兴又举义旗起兵。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卢阳“西据僚”杨添朝领导的苗、侗、瑶民起义,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靖州又有以姚明为首的少数民族起义。他们的起义时间为数年、数十年之久,“湖湘骚动,兵不得息”《宋史》,给宋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南宋孝宗末年,在凤凰境内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蛮民起义。“宋朝年末,宇宙静宁而边关纳贡,浩浩荡荡,犹系雍熙之世而已。谁知荆楚蛮辰关内区,而出反王贼寇,地名堡市,龙宝寨龚之德,及四都、龙潭、乔地的龚之奇,而高都,低都称亦罗王也。并周彦周德兴,奇梁何车也,斯人也,满身鱼甲而颈肉,而众之鬼也。带领蛮兵猖獗,上掳滇黔,下掠荆湘,兵民客商,无不受害焉”(凤凰廪卡田《田氏族谱》)。《凤凰厅续志》亦载:“后数年,辰郡土蛮叛,贼首龚之德、之奇史弟据堡市、龙宝寨,伪号罗王,别窟四都、龙潭桥,焚掠泸、麻一带。而杜夜(在厅治东十里)蛮酋何车尤枭横,僭称鸡冠大王,高都乱民周彦、周德星勾峒苗应之,精挑悍贼九千蹂躏楚边,湘西大扰,常德郡守鄢尔荣请发大军并剿”。龚之德、龚之奇自称迷罗王,杜夜何车号称鸡公大王。各路义军聚集九千余众造反。他们杀官吏,斩土王,砍峒主,夺城池,锐不可挡,义军声势浩大,攻占地域广阔。“地方土官报禀追剿…………承蒙皇上好生之德,恩垂黔楚,愿速派兵平乱”。“即发旨谴余祖田绍司与杨门令之子孙金彪、金龙也,披星戴月,眠茅如草,盖统领雄员三十六将,征洗五溪十八峒及堡市十二寨,高都、低都、奇梁等处地方也,幸皇命天讨不二年,平洗如灰(烬)(凤凰廪卡田《田氏族谱》)”。据现在民间口碑相传“三十六人杀九千,杀到奇梁洞门前,不信你去看一看,盔甲丢在烂泥田”,及“鸡公大王”何车传说,和现在地名“盔甲田”、“何车井”、“何公记”、“古战场”、“烂马湾”、“练兵场”等,以及《乾州厅志》、《泸溪县志》、《乾城县志》、《宝庆厅志》、《靖江营重修天王神庙碑》、严如煜的《三王杂识》、张家正的《三神降神纪闻》、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凤凰“廪卡杨”《杨氏族谱》等等诸多史册记载,都表明这次蛮民起义在国史上虽未有记载,但在口碑、地名及地方史上所记述的,亦真实地反映了这次起义的发生。
      “蛮民”起兵反叛,各地义旗四起,宋王朝统治集团中已有人看出“经制诸蛮”所带来的不利及严重后果。建议对原经制州县“斟酌废置”,对酋首“免于追讨”,“宜讲旧制”以缓和矛盾。嘉泰三年,前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赵彦励上言:“湖南九郡皆接溪峒,蛮瑶叛服无常,深为边患。制驭之方,岂无其说?臣以为宜择有知勇为瑶人所信服者,立为酋长,借补小官,以镇抚之。况且习俗嗜欲悉同瑶人,利害情伪莫不习知,故可坐而制服之也。五年之间,能立劳效,即与补正。彼即荣显其身,取重乡曲,且不自爱,尽忠公害哉?所谓捐虚名而收实利,安边之上策也。即而诸司议以为,以蛮僚治蛮僚,策之上也。请如赵彦励言,帝从之”(《蛮僚传》)。恰逢此时,征蛮将军田绍司征剿迷罗王龚之德,鸡公大王何车等刚平,又“天星寨复反王廖补那兴师作叛,速奉皇命而征讨斯寇,余祖幸获功(将)廖补那(解)赴京(城)启奏。但朝廷虽(然)也(欢)欣,(然)万里之疆辽阔,亦虞百年之后。复命余祖分屯土量地纳贡”(凤凰廪卡田《田氏族谱》)。宋皇视国之政局,忧之皇室社稷,更恐楚辰蛮民再兴兵作乱,故加封田绍司为封疆督将,享受汗骑之职,司理“五寨”。并划出官田山、羊管冲、洞头、洞脚、大田、马剽、晒金塘等四十八苗寨,秋粮十二顷归田绍司所有,屯扎纳贡,镇守蛮疆。
      此时的“田氏”亦非田克昌、田佑恭之族了。章惇、石监“经制荆湖蛮”,南江诸蛮相继归附,“惟田氏有拒命者”,被悉平后,取消了羁縻州制,田克昌虽有后裔散居五寨各地,但强大的军事势力已退回“官府田”发源之基地——思州。而现任思州沿边溪峒军民万户总管乃是另一支大姓豪酋杨再思第九世孙杨政疆(凤凰“廪卡杨”《杨氏族谱》记为杨正强)担任。《酉阳直隶州志、土官志》载:“杨正滔第七世孙思州沿边万户总管杨再西,率子正疆、少子正刚等于淳熙八年开创省溪、铜仁大、小江诸处,再西回思州,留正疆住省溪土垌。”杨正疆久居铜仁、江口,故尔对邻土“五寨”有所钳制。鸡公大王何车等起兵后,即是该杨氏土酋受命朝廷调遣,朝土联合将起义军镇压下去的。
      田绍司一来作为朝廷命官,异于蛮酋,能遵守朝纲,易于统摄,更能为朝廷卖命。二来田绍司到五寨征过蛮,熟悉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抚理五寨是最合适的人选,故尔命田绍司封疆屯兵,“是年遂择田氏处于五寨长官司”,“田氏”者,田绍司是也。但那时的“五寨司”,即“司”五寨。“司”者,发号司令、主持、操纵、经管之意。“宋尚选民立屯,免其徭役,令司防御,在澧曰隘丁,在辰曰寨兵”(《元史·本传》),其义在此。“五寨司”的行政机构仍是寨,而非长官司。
      宋王朝对少数民族政策亦紧亦松,复复反反。由于形势所逼,故乃当时“宋之南渡,外患日亟,无暇经理蛮疆,族大力强者往往据深山绝涧以自雄。苟非公为叛变,如杨太、方蜡者朝廷皆用官爵羁縻之”。此种民族政策的回执,使各羁縻州的土官,事实上成为世袭的统治者,亦标志着五溪地区土司制度的开始形成。“是为土司世袭之始”(乾隆二十年《九溪卫志》)。故各志所载凤凰原建的五寨土司均是从宋嘉泰年始置的。
      田绍司从一个朝廷大臣,少师爷,成为分封割地的封疆督将,司理五寨,羁縻苗僚的土司后,戍兵养勇,屯扎纳贡,安居乐土,几十年相安无事。其司职至传给长子塞金,塞金又再传给曹君。田曹君袭司职后,却出了问题。“君祖原娶祖母杨氏,后生有四子。而君祖身故,四子尚幼”。田曹君英年中丧,遗四子,不能袭职司理。其夫人乃杨氏土酋之女,为安全计,将皇封所敕屯文、契书、号纸潜寄外公杨门之中,“俟四祖年长阴袭世业”(凤凰廪卡田《田氏族谱》)。然杨氏土酋不思旧故,将所存信、号纸、土官任职、承袭及封地的所有凭证及百里之疆全部据为己有,做起了当然的“五寨”之主了。
      此时正是国政交替之际。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临安(杭州),南宋王朝随即覆灭。元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建立了一整套政权机构。但对南方“蛮夷”各少数民族,除了采取重兵镇压和防范其反抗外,比较注意“绥抚”,实行“以蛮制蛮”政策。尽量保留各“蛮夷”首领的权利和“蛮夷”地区的自理自治制度。在行省下不设州(府),而设招讨司,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思州土司归顺王朝。《贵州通志》载:“元置省溪坝场蛮夷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八月辛卯,诏谕思州省、提(省溪司、提溪司)洞官杨都要招安叛蛮”。省溪土司、金吾将军、思州沿边溪峒军民万户总管杨昌权,带领六子,征徊讨采九溪十八峒,镇化“叛蛮”,并利用原宋皇敕封给田绍司之号纸、疆土,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在凤凰建立了“五寨军民长官司”。由杨昌权第四子杨胜钟为第一任长官司长官。何谓“军民长官司?”《辰州府志》解释道:“寇乱,则聚为军,事平,则散为民,故名”。封建王朝对土司任职承袭有严格的规定:“替袭必奉朝命,虽在万里之外,皆赴阙受职”。因该长官司是窃据田绍司之有所为,没有得到中央王朝正式敕封,故在国克《元史·地理史》上,只有“‘五寨’、‘铜人’等处”几字,别无记载,这样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传流凤凰有过田氏土司,而无杨氏土司的历史,也自然的就“名俱失考”了。
      杨胜钟长子杨绣龙,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袭父职,继任土官司。因长子再聪,三子再容无嗣,次子再欣又敕任镇远文职土知府,故传给再欣第三子正源。正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袭职。然正源四十岁亡故,其长兄正升分住麻阳杜食、烂泥,二兄正朝住沅州。按袭职之规,土司之职由四叔再明担任,再明几年后欲将传给再欣第四子正兴时,却不能继续下去了。至明初,田茂武因与杨氏土酋有姻戚之故,在杨府翻出田绍司之皇封。为维护田氏家族之利益,将杨府所侵占之事劾告圣上,皇上下旨追回文契号纸。“洪武五年,田茂文之弟田茂武争袭地方,纠众抢去敕命金牌。副土司田茂文先本上奏,上闻,革去杨再明正印土司官职”(凤凰廪卡杨《杨氏族谱》)。杨氏土酋无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廪卡田”族谱则这样述道:“不计狼心舅父杨,不思故旧之戚,而重新结新欢,但将所寄之契资晚姨杨氏,而归竿子坪田茂武家也,彼有十二硕(顷)之秋粮,四十八寨苗人也。”并叹息:“后裔者世承汗骑之职,享夷利之乐乎?如是余门之失业,而为万奕之黎民也,嗟乎!”杨氏土司从始建“五寨军民长官司”,共传四世,土司长官四人,任期八十余年,即近整个元朝时期。
      元末,思州左直郎田儒铭,审视度势,观朱元璋胜局已定,作为土酋,顺应历史趋势,“率五子二孙首先献地”,遂归附于朱元璋。并受朱元璋调遣奉命征剿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护佐朱元璋登基,凯旋招服中林、验洞、五寨、竿子、平头、郎溪、都平、万山等处蛮夷。克服辰蛮,招降‘夷峒’,开通云贵大道。受敕赐三品服色,诰封忠顺大夫。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田儒铭被明太祖钦授为“沱江宣抚司”使,废了杨氏土酋建的“五寨军民长官司”。晋为宣抚正印土司。故史册有“复置田氏之抚”之载,专用了“复置”二字,其意即重新启用田氏土司抚理五寨了。洪武五年,田儒铭受命并以战功论及嫡、亲、长、庶之分,分封五子于各地:命长子茂文(敕授湖广承德郎)为“五寨直隶长官司”长官。命次子茂武(敕授湖广承直郎)为“竿子坪长官司”长官。命三子田茂弼(敕授湖广承务郎)为“平头着可长官司”长官。“平头着可长官司”司所,即今之贵州松桃县平头乡。命四子茂良(敕授为湖广承务郎)为“乌罗中林验洞长官司”长官,“乌罗司”即今贵州松桃县乌罗镇。命五子茂能(敕授湖广承直郎)为“郎溪蛮夷长官司”长官。何谓“蛮夷长官司”?即司所辖土民在四百户以下者为“蛮夷长官司”,四百户以上者则为“长官司”。“郎溪蛮夷长官司”,司所即今之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郎溪乡。田儒铭还命义子田茂亭为“万山长官司”长官,“万长山官司”,即今之贵州万山特区。旧时称其为五子六长官。
      田茂文受命任的“五寨直隶长官司”,自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建衙,至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田宏天被废时止,田氏土司袭替长达335年之久,土司传13代,土司长官16人。
      田茂武受命任的“竿子坪长官司”却经历了一段历程:《明史·土司传》载:“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辰州卫指挥龚能招谕竿子坪等三十五寨生苗,廖彪等各遣子入贡,因设竿子坪长官司,以彪为之,隶保靖”。《湖南通志》亦载:“永乐三年改置竿子坪长官司”。“十二年(公元1414年)竿子坪民吴者泥称苗王,与蛮民苗金龙等为乱,总兵梁福平之。未几,者泥之吴担竹复诱吴亚麻纠贵州答意诸蛮叛,都督肖绶斩平之”。“宣德五年庚戍(公元1430年)竿子坪长官吴毕朗等与贵州铜仁诸苗为乱,总兵官肖绶筑二十四堡环其他守之”(《土司传》)。从以上史料中得知:竿子坪长官司确系洪武五年敕命始置,但在明初的数十年中,田茂武虽被授予长官司之职,实际亦未到任。竿子坪一带尚属“生苗”区,其首领乃由苗酋担任。辰州卫指挥龚能招谕苗民后,曾另任苗酋担任土司长官。在平定吴毕朗(吴者泥)、吴担竹等“叛乱”后,“苗蛮”归化,田氏土司才得以建衙于竿子坪,正式任长官司职。因此竿子坪司衙旧址有两个:一个即处于现三拱桥乡的旧司坪,一个即属竿子坪乡的旧司坪,两地较近,对呼能听见,人们现在一般称之为“苗旧司坪”和“客旧司坪”。故《辰州府志》载有:“土司城,竿子坪长官司,城东北七十里,明太祖甲辰年置元帅府,永乐三年改长官司,其口肚:一在山巅,一在小麓,今废。”故田茂武在其父授职后,用乃客住五寨司,卒后葬五寨司城西门内金龟池塘地。其长子仁荣改袭万山长官司正印土司官,因征交趾有功,陛任黔省廉访使,仁荣传位于次子宏时世袭之。承袭竿子坪长官司世职的乃是田茂武四子田仁矩,终因上述原因,仍属空衙。至茂武孙宏漠(仁矩长子)才始“居竿子坪”,行使司权,世传后裔,直至改土归流,被废停袭。
      建立长官司初期,“五寨军民长官司”,元史称为“五寨”、“铜人”等处,归湖广行省思州军民安抚司官辖。国朝改体为明后,公元1373年改隶保靖。保靖“洪武元年九月,改宣慰司、六年十二月,升军民宣慰使司。属都司,领长官司为二,二为‘五寨长官司’,司南元朝置,洪武七年六月领属。一为‘竿子坪长官司’,司南明太祖甲辰六月,置秆子坪峒元帅府,永乐三年七月改置‘竿子坪长官司’”(《钦定明史·地理志》)。“五寨长官司”、“竿子坪长官司”自元时从原隶思州军民安抚司,移归湖广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保靖彭氏土司指挥之下。
      清初,土司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与封建王朝矛盾日益尖锐。土司占有大片领地,拥兵自居,对抗中央,违背了中央王朝利用土司加强对少数民族统治的宗旨。土司兼并争斗,战祸彼起,民不聊生。各地土司对土民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使得人民怨声载道。雍正皇帝曾下过诏谕云:“向来云贵川广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斗不休,而且所官辖苗蛮、尤任意残虐,草菅人命,罪恶多端。”张天如在《永顺小志》中称土司统治“无礼仪,无法度,虽居中国,邈若海外”。在这种局势下,土司制度已不适应整个社会发展需要了。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设立流官,打破元明以来“蛮不出境,汉不入硐”的禁令,这样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大融合,逐步达到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腊尔山地区苗族同胞起来反抗清政府的压迫,偏沅巡抚赵申乔带兵进行镇压,命五寨司土司田宏天筹办军粮。田宏天筹粮不及,赵申乔以违抗军令论处,奏请皇上革去田宏天土司长官职,裁革停袭。《凤凰厅志》述“五寨司革职土官田宏天隐瞒熟田”。严如煜在《苗防备览》中说:“五寨长官司田宏天等肆行不法,贫暴虐苗,苗民赴不已,巡抚赵申乔请革裁停袭,苗民极以为便。”
      土司一般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部落酋长或宗族长,与相当部分土民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朝廷为了截断土司与土民的联系,避免土司之势东山再起,复生事端,故还将田宏天迁于千里之外的河南居住。随即并将“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也相继撤掉,“这是湖南土司地区‘改土归流’之始”(《湖南通史》)。
      按各志书所表,“五寨司”自宋嘉泰年(公元1203年)始置,及“竿子坪长官司”自明洪武五年建制,由田氏土司世袭土官共计17世,土司35人。由杨氏世袭土司计四世四人。由苗酋任长官司职的两任两人。至清“改土归流”裁革长官司止,总计土司长官41人,统治时间长达505年。
      其土司任职、承袭情况如下:
    宋朝:
    五寨司土司系
    田绍司(1203年首抚)——田赛金(司长子)——田曹君(次子)
    元朝
    五寨军民长官司系
    杨胜钟(1293年任)——杨秀龙(钟长子,1341年任)——杨正源(龙孙,1361年任)——杨再明(正源四叔)
    明朝
    沱江宣抚司土司:
    田儒铭(1368年任)
    五寨直隶长官司土司系:
    田茂文(1372年任)——田仁惠(文长子)——田宏毅(惠长子)——田祖袭(毅长子)——田宗勋(袭长子)——田庆免(勋长子)——田兴帮(免子)——田应鳌(帮长子)——田景寿(鳌)——田景环(寿弟代理长官司事)——田儒英(寿长子)——田茂玉(英子)
    清朝
    田茂壁(玉弟)——田仁政(壁子)——田仁德(政弟)——田宏天(政子)
    明朝
    竿子坪长官司土司系:
    廖彪(1403年任)
    吴毕朗(1430年任)
    田茂武(1372年任)——田仁矩(武四子)——田宏漠(矩长子)——田祖经(漠长子)——田宗现(经长子)——田宗玺(现弟)——田庆光(现子)——田庆元(光弟)——田兴爵(光子)——田应兰(爵子)——田景逢(兰长子)——田儒玉(逢子)
    清朝
    田茂鼎(玉子)——田仁心(鼎长子)——田宏基(心子)

        来源:http://www.worldthesis.com/2002/shkx/ww/0009.htm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尤溪田氏源流       

    下一条信息: 田氏家谱及字辈




    图片新闻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照片
    田普和许世友的老
    田慧中和他的“田氏脊柱骨刀”
    田慧中和他的“田
    田维华《贵州建制史新论》出版
    田维华《贵州建制
    【祭文】壬辰年华夏田氏祭祖祭文
    【祭文】壬辰年华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祖敬拜始祖仪式:田绪科宣读《拜祖文》
    郓城田氏返故土拜
    热门信息
    ·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注释及译文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赏析
    ·  最新最全田姓名字
    ·  田氏香火神龛对联选录
    ·  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
    ·  中国趣姓及人数最多和最少三个姓氏
    ·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  田氏 “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
    ·  从副总理(田纪云)故居所想到的
    ·  国艺书画馆:田氏家族及其作品欣赏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